如何看待品牌政績觀與政府的責任?
主持人語:
政績,是執政者的追求和用心打造的方向。而品牌無疑是一個區域創建政績的一種方式。但做好品牌,時間長、見效慢,一些執政者往往為追求任期政績而忽略了品牌的發展,很多地方便出現了一種不可持續的產業結構和布局。那么,對于品牌發展和政府的責任應該如何去權衡?
艾豐:
如果政府能將當地的品牌做起來,是非常重要的政績,同時也是一個多年的、可持續發展的政績。一般不要反對政府做政績,只是政府不能做違反科學規律的偽政績。首先,如果一個政府下決心做品牌,那我們就應當支持他們去做,做品牌是一個長期的過程,不能否定他。
其次,政府如何做品牌?一是政府一定不要做市場主體,而是去支持和打造市場主體來做品牌。品牌只能是市場主體所擁有,非市場主體是不能擁有的,權力機關更不能擁有市場主體,因為他們不是平等的市場關系。比如說,地理標志,政府不能擁有地理標志,而是要支持或建立協會來擁有這個地理標志。那么,就要打造和支持有資格、有能力做品牌的,持有品牌和長期運營品牌的主體來做品牌,來做市場的主體。在中國這個大的主體,推動這個主體產生和建立的只能是由政府來做,但卻不能由政府本身來做,要搞清這個概念。
二是要根據這個特點的關系,要給主體創造各種條件,給予優先政策,讓這個主體能按照市場規律去辦,卻又能越過很多障礙。就是要善于用有形的手,去幫助無形的手做事。農資供應中心、物價形成中心、良種與技術輻射中心;引進技術400余項,1000多個國內外品種扎根壽光,為壽光蔬菜注入新的技術內涵。
品牌帶動
“壽光蔬菜”作為全國名牌和資源,為促進區域經濟發展作出了主要貢獻:帶動了“交通運輸業”-“餐飲服務業”-“城市建設”-“農資供應”-“技術培訓與輸出”-“勞動就業”;進一步拉動-造紙包裝、原料化工、新型建材、機械制造、食品加工、紡織服裝等一批支柱產業的發展。
品牌現狀
“壽光蔬菜”品牌建設基礎:有五個國家級放心菜基地;10個蔬菜出口基地;500個示范園區;無公害蔬菜市場基地60萬畝,97個品種獲得產品基地或產品認證,120個產品注冊了商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