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利樂中國
利樂調研結果顯示,在全球消費者追求口味、便利及營養的消費訴求推動下,未來幾年,風味奶將成為推動全球乳業增長的引擎之一。
如今,風味奶是除白奶之外最受消費者歡迎的液態乳制品,預計在2012~2015年間,風味奶市場份額的增長速度將至少達到白奶的2 倍,為乳品企業帶來新的利潤增長點。
利樂預測,2012~2015年間,風味奶的年均復合增長率(以下簡稱CAGR)將達到4.1%,超過同期白奶的1.7%和液態乳制品整體的2.4%(圖1)。
預計到2015年,白奶消費量將從2012年的2 085 億升增至2 195 億升;液態乳制品的總消費量將從2012年的2 803 億升增至3 013 億升。
其中,風味奶的全球消費量預計將增長13%,從170 億升增至192 億升。以中國、印度、印度尼西亞和巴西為主的發展中國家,將成為拉動增長的主要市場。
如今,白奶約占液態乳制品消費總量的70%。利樂調研結果顯示,白奶的消費人群主要為3~12 歲的兒童,12 歲以上消費者的白奶消費量隨年齡增長而減少。此外,大多數白奶的消費發生在早餐時段,之后各時段逐漸減少。
因此,利樂認為,風味奶不僅能拉動兒童、青少年直至成年的飲奶消費,還可擴大液態乳制品的消費場合,除早餐外,風味奶還能作為零食、能量補充品或佐餐飲品,并且能夠幫助乳品企業找到健康和美味的最佳結合點。
目前,全球風味奶消費量仍低于白奶、碳酸軟飲料和果汁飲料,這表明風味奶擁有巨大的增長潛力。數據顯示,2012年白奶的全球人均消費量為32.7 升,而風味奶僅為2.7 升。在其它幾大類飲品中,碳酸飲料的人均消費量為32.7 升,果汁飲料為12.4 升,茶飲料為6.3 升。
發展中國家的風味奶商機將最為顯著。在這些地方,經濟增長、城市化和可支配收入不斷增加將助推液態乳制品整體消費量的增長。利樂調研結果顯示,2009~2012年間,中國風味奶需求量的CAGR為9.9%,總量增至42 億升;巴西風味奶需求量的CAGR為14.5%,總量升至5.03 億升。預計2015年,中國風味奶消費量的CAGR將達到5.5%,總量增至49 億升,巴西消費量的CAGR將達到7.5%,總量升至6.24 億升(圖2)。

圖1 利樂預測2012~2015年各類乳制品的年均復合增長率
發達國家風味奶的消費增長則相對緩慢。2009~2012年間,全球第二大風味奶市場——美國風味奶需求量的CAGR僅為1.0%,預計該市場將在2012~2015年間基本保持穩定;同期,德國風味奶消費量的CAGR為1.7%,預計到2015年還將繼續以年均1%的復合速度增長。
全球十大風味奶消費國中有7 個為發展中國家,其中中國排在首位。2012年,發展中國家消費了全球66%的風味奶,僅中國、印度、印度尼西亞、馬來西亞、菲律賓和泰國這6 個亞洲國家的風味奶消費量就占據了全球消費總量的47%,而到2015年,這一數字估計將上升至69%。
然而,與增長緩慢或需求即將飽和的發達國家相比,許多發展中國家的人均風味奶消費量仍相對較低。2012年,中國的年人均風味奶消費量為3.1 升,巴西為2.6 升,而美國則多達7.4 升。這表明發展中國家風味奶的消費還有很大的增長空間。
因此,利樂認為,未來亞洲和拉丁美洲的發展中國家風味奶需求增長將繼續遠超北美洲和歐洲發達國家,并成為全球乳業增長的引擎。
風味奶需求的增長不僅為乳品企業創造了機遇,也帶來了挑戰。
水、土地和農業資源的緊缺導致原材料成本上升。根據聯合國糧食及農業組織(FAO)于2012年11月發布的《糧食展望》報告,高昂的飼料價格推升了全球奶農的經營成本,2012年奶農的總體成本增加約5%。同時,強勁的市場需求又使得乳業面臨原料奶供應不足的窘境。

圖2 全球各地區風味奶的消費情況
荷蘭合作銀行(Rabobank)是一家專門從事糧食和農業業務的合作性銀行。這家荷蘭金融服務集團在其2013年第一季度《乳業季刊》中強調,2013年全球乳業供需平衡,但從長期來看,原料奶供應可能不足。高成本、惡劣的天氣及低奶價可能會阻礙美國、歐洲、澳大利亞及新西蘭等乳制品出口國的乳品生產,這將導致中國及東南亞和北非部分地區的乳品進口價格進一步上漲。
為確保原料奶供應并擴大市場空間,許多乳品企業開始進行兼并和收購,導致乳業競爭環境更加嚴峻。利樂全球市場總監柯莉蓓(Libby Costin)表示:“面對原料奶短缺及成本上漲,將部分生產轉移到風味奶這樣的高價值細分市場,可幫助乳品企業改善它們的業績狀況,并滿足消費者對增值產品的需求。”
面對食品價格上漲和經濟不景氣,消費者在購物時也更加精打細算,通過使用優惠券、更換品牌以及在折扣店購物等方式來挑選更劃算的產品。羅普全球報告(Roper Reports Worldwide)針對25 個國家消費者的調查顯示,經濟衰退、通貨膨脹和收入是他們在2011~2012年中的3 大擔憂。約88%的受訪者稱他們采用多種策略來省錢,包括使用優惠券、批量購買及等待促銷等。
該報告同時指出,價格顯然對“價值型”消費者很重要,但綜合考察質量、便利性、價格和品牌這4 個關鍵價值因素,發達國家消費者更看重價格,而發展中國家消費者更重視品牌。
盡管發達國家與發展中國家消費者的價值觀存在差異,但推動全球風味奶消費量增長的普遍因素有4 個:
第一、許多國家的城市化、經濟繁榮和現代生活步伐加快,推動了“在途飲用”這一消費方式,提高了消費者對即飲型(RTD)風味奶的需求;
第二、在全球化、互聯化的當今世界,消費者渴望嘗試新的食物和飲料,而風味奶的口味正好滿足了這一需求;
第三、人們普遍認為牛奶是一種營養豐富的健康飲品,對于將乳品作為重要膳食組成部分的發展中國家來說尤其如此;
第四、經濟不確定性并沒有減弱眾多消費者逃離日常瑣事,享受“放縱”飲食的欲望。
雖然在遭遇經濟下滑后,全球消費者更注重如何省錢,但也有許多人開始購買一些能讓生活變得更便利的產品。
越來越多的人在城市里過著忙碌、緊張的生活,追求便利成為一種趨勢。這一點在基礎設施建設普遍落后于經濟增長的發展中國家尤為突出——人們上下班交通耗時長,很少有時間在家中享用飲食。
羅普調研結果顯示,全球超過三分之一的消費者表示,他們愿為能使生活變得更輕松的產品支付額外費用,其中發達國家的比例為27%,而發展中國家則高達45%。利樂認為,這一點體現了便利性的重要地位,并為乳品企業銷售增值型和功能型產品創造了機會。
在過去5 年里,“在途飲用”型消費量穩步上升。每周至少進行一次“在途飲用”的消費者比例從2008年的21%上升至2012年的31%。在美國,消費者在午餐、下午茶及早餐時段飲用風味奶的比例分別為31%、21%和13%,也證明了這一點。
“在途飲用”型消費模式與城市化一起穩步發展。據聯合國人居署(UN Habitat)數據顯示,現在全球有超過一半的人口居住在城鎮和城市中,預計到2050年,這一比例將上升至三分之二。利樂認為,這將進一步刺激“在途飲用”型消費,并推動消費者對便利、省時產品的需求。
在乳制品需求方面,消費者對常溫即飲型風味奶的需求呈上升趨勢,尤其是200 毫升及以下容量的個人裝產品。
數據顯示,2009年個人裝即飲型風味奶的消費量占風味奶消費總量的78%,其中,常溫即飲型風味奶的比例占39%,冷藏即飲型風味奶的比例占32%。利樂估計,到2015年,個人裝即飲型風味奶消費量的比例將提高至81%,常溫即飲型風味奶的比重將增至49%,而冷藏即飲型風味奶將降至27%。同時,風味奶粉的市場份額將由2009年的27%降至23%。
亞洲和拉美市場是拉動常溫即飲型風味奶市場份額增長的引擎。據統計,92%的消費量增長來自于中國、南亞、東南亞及拉美地區。利樂調研結果顯示,常溫即飲型風味奶在發展中國家市場占較大份額,未來還將繼續搶占冷藏風味奶和風味奶粉的市場。
當前,已經有部分國家的市場完全被常溫奶或冷藏奶主導。舉例來說,中國市場基本以個人裝的常溫奶為主,而美國市場則以家庭裝的冷藏奶為主。雖然個人裝在美國也很受在途飲用消費者的青睞,但冰箱里儲存的多用途的家庭裝產品仍是牛奶消費的重頭。
除了追求便利,消費者也渴望獲得新的飲用體驗和口味。《2011數據監控:消費者調查》結果顯示,全球有65%的消費者表示他們喜歡制作新的食品和嘗試不同食物。在印度,這一比例高達78%,而在中國和美國,這一數字分別為68%和65%。
利樂認為,口味是風味奶的最大魅力。例如,中國和美國的大多數消費者將口味視為其飲用或購買風味奶的第一標準。新口味和混合口味風味奶正在引逗消費者的味蕾,如瑞典的棉花糖味牛奶和澳大利亞的蜂蜜香蕉味牛奶。
2012年Mintel全球新產品數據庫(GNPD)資料顯示,隨著消費者對新口味需求的增長,2009~2012年間,乳品企業發布的新口味產品迅速增加。巧克力、草莓和香草仍是最受歡迎的口味,但黃桃、芒果、菠蘿及綠茶等新口味也開始流行起來。同期,柑橘類口味風味奶新品上市量的CAGR為33%,而巧克力口味產品的CAGR僅約為4%。
世界各地消費者的口味偏好也有所不同。在亞洲,堅果類和豆類口味,如山核桃味、杏仁味、花生味和紅豆味風味奶增長較快。在歐洲,英國廠商新近推出熱帶奶昔口味,德國新添榛子口味,巧克力口味仍是美國消費者的最愛。
隨著消費者越來越重視保護自身健康與福祉,人們對牛奶營養價值的肯定也推動了對風味奶的需求,尤其是在發展中國家。
美國全國乳品業理事會(NDC)指出,風味奶是一種營養豐富的飲料,能夠與非風味奶一樣提供9 種人體必需的營養元素,包括每日所需的鈣、鉀、磷、蛋白質、維生素A、維生素D、維生素B12、煙酸及維生素B2。另外,根據聯合國糧農組織近期開發的蛋白質質量測量法(易消化必需氨基酸評分),乳品蛋白質的評分比最優質的植物蛋白質(大豆分離蛋白)還要高出10%~30%。
利樂認為,盡管風味奶消費量仍低于碳酸軟飲料消費量,但消費者對于牛奶營養價值的青睞為風味奶消費量的大幅增長創造了機會。利樂還預測,2012~2015年間,風味奶消費量的全球增速將達到碳酸軟飲料的3 倍以上。在這段時期,預計風味奶的CAGR將達4.1%,遠高于碳酸飲料的1.3%。
健康是眾多消費者的關注熱點。羅普全球報告顯示,全球38%的消費者表示他們積極尋找能夠幫助他們保持健康生活方式的產品。這一傾向在發展中國家尤為突出,49%的發展中國家消費者重視健康消費,而這一數字在發達國家僅為28%。
全球知名信息服務公司Datamonitor的調查顯示,全球56%的受訪消費者喜歡可滿足特定營養需求的食物和飲料。而在加工過程添加了某些營養物質的食物和飲料更是受到64%的消費者喜愛。
據Mintel全球新產品數據庫(GNPD) 2013年資料顯示,上述趨勢促使乳品企業在2009~2012年期間,推出了數量最多的主打健康消費的風味奶新品。
除了關注健康的消費者外,還有一部分消費者希望通過享受美味的食物和飲料來緩解日常生活中的壓力和緊張。2012年羅普全球報告顯示,全球40%的消費者同意“需要定期放縱與寵愛自己”。
隨著“享受型”消費成為推動消費量增長的關鍵因素,市場對“享受型”風味奶產品的需求也隨之增長——英國Mars推出的Galaxy? Café摩卡拿鐵,以及星巴克在全球范圍內銷售的奶油咖啡飲品星冰樂都是很好的例證。
利樂調查結果顯示,在墨西哥有61%的消費者認為風味奶有益健康,19%的消費者認為風味奶為享受型飲品,還有20%的消費者認為風味奶既有益健康,也有益人們享受生活。
盡管口味、便利、健康和享受正在推動著全球風味奶消費量的增長,但每個市場都有其與眾不同的特點。不管是英國消費者在路途中解決早餐,德國消費者偏好泡沫咖啡飲料,菲律賓消費者尋求價格實惠的個人裝產品,還是巴西消費者樂享牛奶與纖維混合的膳食益處,各個市場的消費需求千差萬別。但不可忽視的是:風味奶在巴西等發展中國家的增長比在發達國家更強勁(圖3)。
利樂調查顯示,拉美地區最大的風味奶市場——巴西,未來將成為全球十大風味奶市場中增速最快的國家。
推動其增長的部分原因在于巴西居民的可支配收入不斷增加,中產階級迅速擴大以及失業率持續下降。2011年,巴西便取代英國成為世界第六大經濟體,并且仍具備巨大的增長潛力。Kantar Worldpanel 2012年統計數據顯示,白奶在巴西家庭中的滲透率(每年至少消費一次)為100%,而液態奶油和風味奶的滲透率分別為82%和67%。同時,巴西風味奶的平均消費量也遠遠低于白奶。在巴西,白奶的年人均消費量超過56 升,而風味奶則不足3 升。
捷孚凱(GFK Liquimetric)公司的最新市場調研報告指出,在巴西,12 歲以下兒童的風味奶消費量占全國總量的52%,12~18 歲青少年占23%,18~34 歲的成年人占19%,而35 歲及以上成年人僅占6%。報告同時指出,巧克力味是最受巴西消費者喜愛的風味奶口味。
利樂巴西白奶市場經理薇薇安?萊伊特(Vivian Leite)表示:“孩子們飲用風味奶是因為他們喜歡它的口味,而媽媽們購買風味奶則是看中它所提供的營養。風味奶的便利性對于父母來說也很重要,因為風味奶一向被放在孩子們的午餐飯盒中。”在巴西市場上的風味奶產品中,200 毫升的個人裝產品約占總量的80%。
巴西流行的風味奶品牌包括雀巢的Nescau?和百事可樂的Toddynho?,后者將乳清風味奶引入市場,并領先市場長達27 年之久。
盡管孩子仍是風味奶的主要消費者,但一些乳品企業也在通過為成年人提供關注健康和福祉的營養型風味奶來尋找增長機會。
2011年,乳品公司Bela Vista推出了Piracanjuba品牌的系列風味奶產品。該系列產品含藜麥和亞麻籽,將纖維的膳食益處加入到牛奶中,分為木瓜味、蘋果味、香蕉味和梅子味,采用200 毫升和500 毫升兩種規格的紙盒包裝。2012年,巴西食品公司Trio Alimentos針對年輕消費人群推出了Trio品牌的低熱量、含維生素的風味奶,該產品采用適合在途飲用的200毫升包裝。

圖3 2009~2012年全球十大風味奶消費市場的增長情況
預計2012~2015年間,在印度、孟加拉國和斯里蘭卡等南亞市場,風味奶消費量的CAGR將保持在5.1%。這一上升得益于這些國家的經濟發展、城市化進程和社會繁榮。
印度繁華城市中的“在途消費”型生活方式推動了即飲型常溫奶消費量的增長,其中包括受兒童、青少年和年輕人喜愛的風味奶。在路邊小亭子和便利店購物進一步推動了這一消費增長趨勢。
在印度,兒童和青少年構成了包裝風味奶的主要消費人群,消費地點為家庭或學校。父母傾向于為孩子們購買風味奶是因為他們注重其營養價值。盡管巧克力味仍是主導口味,但新口味產品也在不斷推出,以滿足旺盛的需求。
利樂南亞市場總經理坎達普?辛格(Kandarp Singh)表示:“盡管幾乎每戶印度人家都消費牛奶,但風味奶的消費量仍有很大的增長空間。”
印度乳品合作企業Amul和印度企業集團CavinKare擁有印度頂級的風味奶品牌,其中200 毫升個人裝是最受消費者青睞的產品。
利樂調研結果顯示,馬來西亞的年人均風味奶消費量為東南亞地區之首,達21.3 升,而全球年人均風味奶消費量僅為2.7 升。
口味是大多數馬來西亞人飲用風味奶的關鍵原因,巧克力味、香草味、草莓味和咖啡味在馬來西亞頗受歡迎。利樂調研結果顯示,風味奶占馬來西亞液態乳制品消費量的41%,而白奶和嬰幼兒奶分別占21%和20%。
2009~2012年間,馬來西亞即飲型常溫風味奶的CAGR超過13%。其中,151~200 毫升個人裝產品增長最快。與此同時,風味奶粉的需求僅增長了約1%,因為其沖飲耗時長、便利性低。
消費者對滋補型飲料(Tonic Food Drink)的需求進一步推動了即飲型產品消費量的增長,如雀巢的美祿(MILO? )。皇家菲仕蘭坎皮納乳品有限公司(Royal FrieslandCampina)提供專為1~6 歲和6~12 歲兒童配制的子母牌(Dutch Lady)風味奶,其中,針對1~6 歲兒童的風味奶含有維生素D和維生素A,可促進快速成長和發育;針對6~12 歲兒童的風味奶則含有歐米茄3、歐米茄6、維生素B3及維生素B6,可改善注意力和促進智力開發。
在菲律賓,風味奶粉以價格低廉的優勢占據著絕大部分的市場份額。然而,利樂認為,隨著經濟增長和財富增加,即飲型風味奶的需求增長將會比奶粉更強勁。
預計2012~2013年間,菲律賓即飲型風味奶消費量將增長1.8%,超過同期風味奶粉的1.1%;2012~2015年間,菲律賓風味奶總消費量的CAGR將達到1.1%,其中巧克力粉與白奶混合而成的兒童風味奶將占主導地位。
由于價格因素是打動菲律賓消費者的關鍵,產品的規格應傾向于更小型的125 毫升個人裝,而不是1 升裝。2012~2013年間,預計家庭裝即飲型風味奶需求量將下降5%,而消費者對150毫升以下產品的需求量將增長6%。
利樂調研結果表明,2009~2012年,德國市場風味奶需求量的CAGR為1.7%,而2012~2015年間的CAGR還將保持在1%。風味奶需求量的增長將彌補德國白奶需求量不斷下降的趨勢和整體表現平平的其它液態乳制品市場。
在德國,12 歲以下的兒童是風味奶的主要消費者,而青少年和年輕人對冷藏咖啡味風味奶的喜愛也在促進乳品消費量的增長。
根據利樂的調研結果,奶含量大于50%的冷藏咖啡味風味奶在德國的市場份額會進一步擴大,家庭裝的傳統冷藏風味奶的銷售走勢良好。規格為1 升的家庭裝冷藏風味奶在德國的市場份額已從2011年的5%上升至2012年的10%。
利樂調研結果顯示,2012~2015年,與表現平平的白奶消費市場相比,西班牙風味奶消費量的CAGR將達1.6%。
風味奶的3 種消費趨勢促進了其消費量的增長。首先,家長試圖在孩子健康成長和口味需求之間找到平衡點;其次,牛奶和果汁的結合為乳品企業提高產品消費量創造了機遇;第三,乳品企業正在挖掘成年人對“享受型”消費飲品的需求。
由于受到經濟衰退、失業和財政緊縮的影響,西班牙的很多消費者都有在經濟困難期犒勞一下自己的心理,這就是所謂的“節儉疲勞(Frugality Fatigue)”現象,優質乳品品牌恰好可以挖掘消費者的這種需求。
在日本,由于人口數量不斷減少,很多領域的需求都在降低,包括對風味奶的需求。與2011年相比,2012年日本白奶和風味奶的銷量分別下降了2%和1.4%。
在日本,30~40歲的上班族一直都是風味奶的主要消費群體,他們一般會在上班路上買個人裝風味奶。便利店是風味奶的主要銷售渠道,咖啡味風味奶是最受歡迎的口味。在日本賣出的風味奶中,大約95%為冷藏風味奶。追求便捷和口味的消費者促進了“在途飲用”消費模式的形成。
據日本政府透露的數據, 2060年日本人口將比現在減少三分之一,從1.28 億人降至8 700 萬人。屆時,65歲以上的老人將占人口總數的40%。這將對液態乳制品的消費趨勢產生深遠的影響,并為乳制品公司開發改善老年人健康狀況的產品帶來機遇。以健康為核心的風味奶添加了多種維生素和營養物質,飲用這樣的乳制品不僅有利于老年人延年益壽、保持身體健康,還可以使老年人的生活狀態變得更為積極。
2012~2015年,與毫無起色的白奶市場相比,預計英國冷藏食品市場中風味奶消費量的CAGR將達1.0%,其中,巧克力、草莓和香蕉口味的冷藏風味奶銷量最好。在英國,10 歲以下兒童和青少年是風味奶的主要消費者,而年輕人則大多是在途飲用風味奶。
不吃早餐和享受型飲用是英國人的兩大生活趨勢。由于人們的生活緊張而忙碌,因此他們既想節省時間又想善待自己。因此,風味奶飲品的銷量出現了增長,同時還增加了許多新口味。
在英國,99%的消費者經常飲用白奶,年人均消費量大約為102 升;有35%的消費者經常飲用風味奶,年人均消費量僅為3.9 升。對于乳品企業來說,這意味著風味奶市場仍有進一步挖掘的巨大潛力。
在美國,消費者不斷改變的乳制品消費習慣為行業帶來了新的挑戰和機遇。一方面,2012~2015年間,以白奶為主的人均乳制品消費量將下降6.5%;另一方面,消費者將更青睞風味奶、酸奶飲品和傳統發酵型牛奶等價值較高的產品,這種新的乳品消費習慣將為企業帶來更高利潤。
2012年,白奶和風味奶分別占美國液態乳制品銷量的82%和9.1%,白奶的人均消費量高達66 升,而風味奶才剛超過7 升。估計到2015年,白奶在美國液態乳制品總銷量中所占的比重將會降至81%,而風味奶的比重則可能增至9.5%。
追求口味、營養和便利的消費者促進了風味奶銷量的增長。如今,風味奶在美國的興起,一定程度上歸功于人們已普遍將其視為健身后的營養補充品,以及美國消費者對健康產品的追求。
風味奶的主要消費群體為12 歲左右的兒童,消費方式主要為居家飲用(家庭裝產品)或在途飲用(個人裝產品)。目前看來,巧克力口味最受消費者歡迎,其次是草莓和香草口味。
根據NPD集團的早餐調研報告,每天都會有五分之一的美國人(約6 000 萬人)在上午11點前不吃不喝。
在此類人群中,約有三分之一的人因晚起而不吃早餐,而許多人不吃早餐的原因是他們不餓、不渴甚至是沒有時間。報告還稱,將此類人群納入消費者范疇將為風味奶市場帶來巨大機遇。
印度尼西亞不僅是東南亞最大的經濟體,也有可能是亞洲風味奶市場消費量增長速度最快的國家。
2012~2015年間,經濟繁榮和快速的城市化進程將使得印度尼西亞風味奶市場的CAGR達到6.7%,高于中國、印度、馬來西亞、泰國和菲律賓等國。
波士頓咨詢集團(BCG)統計數據表明,印度尼西亞約60%的人口屬于“金字塔深層”的消費者。從購買力評價看(PPP),印度尼西亞家庭每日人均可支配收入為2~8 美元。這就為乳制品企業創造了機遇。若他們能以合理的價格提供包裝便利、健康且營養的乳制品,消費者的選擇則有望從加糖煉乳轉向即飲型常溫奶。今日的低收入消費者,可能是未來的中產階級。據利樂預測,到2020年,印度尼西亞中產階級的人口數量將翻番,達1.41 億,這也有助于提升印度尼西亞消費者對液態乳制品的需求。
利樂調研表明,不斷增加的印度尼西亞乳制品消費者,將會從奶粉轉向即飲型風味奶。2009~2012年,印度尼西亞奶粉需求量的CAGR為2.6%,而同期即飲型常溫液態乳制品的CAGR則達到了10%,幾乎是前者的4 倍。
印度尼西亞風味奶粉消費量在2009~2012年只增長了2.8%,預計2012~2015年間,這一數字也只能增長2.3%。而同期,即飲型常溫風味奶的銷量則增長了19%,預計在2012~2015年還會增長12%。
在印度尼西亞的2.45 億人口中,四分之一為14 歲以下的兒童。該國3~12 歲的兒童是風味奶的主要消費者。巧克力、草莓和香草口味的風味奶最受歡迎,綠豆和提拉米蘇口味也開始流行起來。
從南到北,從東到西,快速的城市化進程和持續增長的收入水平與消費能力,都映射出中國的經濟發展成就。作為全球最大的風味奶市場(圖4),中國的風味奶消費量比美國和印度的總和還要多。2012年,中國市場的風味奶消費量達42 億升,而美國和印度的消費量則分別為23 億升和12 億升。工作繁忙的上班族便是促進中國經濟繁榮發展的主力軍。
2009~2012年,中國風味奶需求量的CAGR為9.9%。隨著以上班族為代表的中青年消費者對兼具口味、營養和便利性乳品需求的進一步擴大,預計2012~2015年風味奶需求量的CAGR還將達5.5%。
利樂調查顯示, 63%風味奶消費來自于18 歲以上的成年人。其中,13%的需求來自于19~25 歲的消費者;15%的需求來自于26~35 歲的消費者;23%的需求來自于36~50 歲的消費者;12%的需求來自于51~65 歲的消費者。
51%的中國消費者注重風味奶的口味,49%的消費者看重它的營養,而47%的消費者認為它有益于健康。
利樂中國品類管理總監高德珩表示:“許多富裕的中青年城市消費者愿意花更高的費用購買兼具品質、便利和口味的產品。35 歲左右,已成家立業且幾乎沒時間購物和做飯的消費者促進了這一市場需求。這為中國的風味奶市場帶來了絕佳的機遇。”

圖4 2012年全球風味奶消費市場份額情況
在中國,由于飲食習慣的差別,傳統的本土口味比巧克力、香草和咖啡等國際流行口味更受歡迎,如核桃或紅棗口味。這也與中醫對這些食物食療效果的認可有關。中國消費者不僅將風味奶作為早餐或早餐的一部分,也會在下午將其視為營養、能量補充品或休閑食品來飲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