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王艷鳳
(內蒙古赤峰農牧學校)
綠豆為豆科一年生草本植物,是營養價值和經濟價值較高的一種豆類。其價值表現在:(1)綠豆蛋白質含量高,是小麥面粉的2.3 倍,小米的2.7 倍,玉米面的3 倍,大米的3.2 倍,甘薯面的4.6 倍;(2)綠豆籽粒每100 g含脂肪1.2%~2%,碳水化合物58%~60%,Ca 49 mg, P 268 mg, Fe 3.2 mg, 核黃素0.12 mg;(3)綠豆是高蛋白、中淀粉、低脂肪的食物,口感好,易消化,加工技術簡便,是人們喜愛的飲食,被譽為“綠色珍珠”;(4)綠豆具有清熱解毒,止渴消暑,利尿潤膚,消炎殺菌,保肝明目,降低血壓和血液中膽固醇,防止動脈粥樣硬化之功效。所以,以綠豆和鮮奶為原料發酵制成的乳飲料,營養成分豐富,又能滿足人們追求營養、保健的需求。
1.1.1 原輔料:綠豆、生鮮乳、蔗糖、穩定劑。
1.1.2 菌種:保加利亞乳桿菌(以L表示);嗜熱鏈球菌(以S表示)。
1.1.3 試驗儀器與設備:培養箱、膠體磨(打漿機)、發酵罐、均質機、攪拌器、分離機、調配罐。
工藝流程如圖1所示。

圖1 綠豆發酵乳飲料工藝流程
1.3.1 發酵劑的制備
制備脫脂乳和全脂乳培養基,分別接種L和S并培養。制取母發酵劑和中間發酵劑,經連續幾次擴大培養,最終制取活力達到要求的工作發酵劑。
1.3.2 綠豆漿液的制取
(1) 綠豆處理。將綠豆中混有的雜物清除,用清水漂洗2或3 次,在清水中浸泡24 h左右。用熱水沖洗,將綠豆放入攪拌器中,使豆皮和豆胚乳最大程度地分離,用清水沖洗,絲網過濾,將豆皮分離出去。
(2)磨漿。取豆胚于膠體磨中磨細,使顆粒大小能過40 目標準篩。
(3)加熱殺菌。可采用121 ℃保持15 min或130 ℃以上15 s,然后迅速冷卻。目的是殺滅微生物和破壞胰蛋白酶抑制物,提高產品色、香、味,保持綠豆漿中的營養成分。
1.3.3 凈化和標準化
將生鮮乳用150 目濾布過濾后,進行標準化處理,以達到各項指標要求。
1.3.4 預熱和調配
將生鮮乳加熱到60 ℃左右時,加入定量的過濾蔗糖漿液、穩定劑和綠豆漿,充分攪拌均勻。
1.3.5 均質
將混合液在12.7~22.5 MPa,82 ℃下進行均質,可改善混合液口感和穩定性,在2~4 ℃條件下保存。
1.3.6 殺菌和冷卻
在137 ℃溫度下殺菌4 s,將殺菌液冷卻至45~48 ℃。
1.3.7 接種發酵
將3%的工作發酵劑接入冷卻的殺菌乳液中,并迅速在41 ℃發酵罐中進行乳酸發酵,當pH值降到5.5時,停止發酵(一般為9 h左右)。
1.3.8 冷卻和后熟
將發酵好的酸乳轉入發酵室,冷卻至10 ℃,經18~24 h后,酸度達到1.5%~2.0%。發酵后,輕輕攪拌使凝乳破碎,完成后熟,后熟溫度不超過10 ℃。
由于綠豆漿乳飲料易發生分層、沉淀現象,因此本試驗根據穩定劑對蛋白質的膠體和膠融的穩定作用,進行了穩定劑選擇試驗,試驗結果見表1。結果表明:0.2%的耐酸性羥甲基纖維素(CMC)和 0.3%的藻酸丙二醇酯(PGA)同時使用效果最佳。
綠豆漿的添加量不同,會使成品的色澤、口感存在差異,因此,本試驗研究了綠豆漿的添加量,結果見表2。結果表明:綠豆漿的添加量在20%為宜。
色澤:淡綠色,具有綠豆汁和酸奶共同特有的顏色,均勻一致;滋氣味:具有綠豆汁與酸奶的混合香氣,爽口、清新、口感細膩、無異味;組織狀態:穩定、均勻、無分層。
大腸菌群10 CFU/100 mL;致病菌不得檢出。

表1 不同穩定劑使用效果比較

表2 綠豆漿添加量的確定
4.1 利用綠豆功能多、保健的特點,生產出的乳品具有較好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
4.2 制作綠豆發酵乳飲料既能充分利用綠豆資源,又能與酸奶結合起來,生產出的產品是新型的飲品,可滿足人們營養、保健的需求,市場發展前景廣闊。
[1]武建新.乳制品生產技術.北京:中國輕工業出版社,2000.
[2]楊世祥.軟飲料工藝學.北京:中國商業出版社, 1996.
[3]何人, 李軍生,侯革非.利用豆粕生產發酵酸豆乳的工藝研究.食品科技,2004(7):70-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