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人民政府副省長 趙建才
(2013年2月27日)

過去的五年,我省經濟社會發展取得了重大成就。這些成就的取得與國土資源部門的辛勤工作密不可分。各級政府和國土資源部門主動作為、迎難而上、依法履職、改革創新,在提升資源保障能力、促進“兩不犧牲”“三化”協調發展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科學發展用地需求得到有效保障,新型城鎮化空間進一步拓寬,資源支撐保障能力明顯提升,耕地和基本農田得到嚴格保護,新型農業現代化基礎進一步鞏固。國土資源工作在保障經濟社會科學發展的同時,也推動了自身發展,實現了從單純的業務管理向綜合運用經濟、法律、行政、科技等多種手段轉變,從被動的服務保障向主動參與經濟社會宏觀調控轉變。經過多年的實踐,我省在國土資源管理方面也形成了一整套行之有效的工作思路和政策方法。
(一)突出科學發展主題,著力謀劃保障全局。盧展工書記多次對全省國土資源工作作出重要指示,確立了“有效保護、有序開發”的管理思路。郭庚茂省長提出了“四保兩高”(嚴格保護耕地、基本保障建設用地需求、保護礦產資源、保護群眾合法土地權益,實現土地和礦產資源的高效利用)的基本要求。2009年“創新保護利用資源和環保約束機制”被納入促進全省經濟社會又好又快發展“十大機制”;2011年“創新土地開發利用管理機制”列入省委、省政府“八項關鍵舉措”之一;2012年土地和礦產資源列入“穩增長、促轉型、保態勢”行動的“五大保障”內容,國土資源工作的全局性、戰略性、根本性地位更加彰顯。
(二)抓住節約集約主線,著力轉變發展方式。建立了節約集約激勵約束機制,從規劃、標準、技術等多方面入手,引導城鎮建設走內涵式發展之路,以較小規模的土地消耗支撐較大規模的經濟增長。實施推進國家礦產資源綜合利用示范基地建設,推廣應用先進的節約和綜合利用技術,資源綜合利用水平有明顯提升。
(三)搭建運用載體平臺,著力完善工作格局。堅持立足當前、著眼長遠、科學謀劃,精心設計平臺和抓手,先后兩次與國土資源部開展省部合作,連續四年組織實施“保發展、保紅線”工程,深入開展節約集約模范縣(市)創建活動,強力推進閑置土地專項治理,大力開展土地整治重大工程,全面實施“6139”找礦行動計劃,扎實做好土地礦產衛片執法檢查,形成了改革創新引領、基礎平臺支撐的良好工作格局。
(四)全面推進改革創新,著力增強發展活力。有序實施土地綜合整治和城鄉建設用地增減掛鉤試點,以人地掛鉤試點為重點的土地管理制度改革進入實質性階段,以“嵩縣模式”整裝勘查為代表的地質找礦新機制在全國推廣,土地利用差別化管理改革探索積極推進,走出了一條具有河南特色的破解“兩難”之路。
(五)堅持維護群眾權益,著力保障改善民生。把維護群眾權益和改善民生作為國土資源管理的出發點和落腳點,在土地征收、土地整治、礦產開發等工作中,尊重群眾意愿,維護農民主體地位,保護土地財產權和發展權,合理分配土地非農化和城鎮化產生的增值收益,讓農村和農民得到實實在在的利益,初步形成了國土資源開發和群眾收入增長、生態環境同步改善推進機制。
做好國土資源工作需要更加深入地研究分析和認清省情、國情,準確把握工作定位和著力點,抓住、用好發展機遇,以更加積極的態度完成好各項工作任務。
(一)黨的十八大提出建設生態文明的重大任務,資源保護與管理的重要性進一步提升。黨的十八大描繪了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宏偉藍圖,明確了“五位一體”的總布局和“四化同步推進”的任務要求,并作出了優化國土空間開發格局、全面促進資源集約、加強生態文明制度建設等一系列重要部署,為做好當前和今后一個時期的國土資源工作指明了方向。各級政府和國土資源部門要從推進生態文明建設的高度,進一步明確與把握國土資源工作的歷史方位,把我省資源保護、保障、開發、利用與管理工作提升到一個新的水平。
(二)宏觀經濟形勢錯綜復雜,經濟深度轉型調整對國土資源工作帶來了新的挑戰。當前我省經濟趨暖的態勢明朗,運行回升的態勢明顯。但我們也要看到,人口多、基礎差、人均水平低、發展不平衡的基本省情尚未根本改變;城鎮化水平不高,需求動力不足,經濟企穩回升的基礎還不穩固;產業結構總體低端化,創新能力較弱,質量效益不高,綜合競爭力不強等深層次矛盾依然突出;資源環境約束加劇,基礎支撐能力有待加強,經濟發展瓶頸依然存在,國土資源管理工作依然面臨著很大壓力。
(三)中原經濟區建設進入攻堅階段,國土資源保障發展任重道遠。2013年及今后5年將是中原經濟區發揮優勢、加快崛起的關鍵時期,河南的糧食生產優勢地位要更加穩固,工業化、城鎮化要達到或接近全國平均水平,生態文明建設要取得顯著成效。這就要求我們各級政府和國土資源部門務必保持務實的工作作風和更加良好的工作狀態,銳意進取,開拓創新,努力開創國土資源工作新局面。
2013年是全面深入貫徹落實黨的十八大精神的開局之年。各級政府和國土資源部門要結合全國國土資源工作會議提出的八個方面的重點任務,認真研究謀劃,精心組織推進,在新的起點上更加努力地做好各項工作。
(一)全面推進生態文明建設,著力優化國土空間開發格局。要抓緊修訂完善并盡快報批實施中原經濟區國土規劃,健全國土空間開發保護制度,統籌安排好城鎮化布局、基礎設施建設和資源保護開發利用,強化資源利用管控、合理控制開發強度,優化國土空間結構、完善基礎支撐體系,為科學有效利用國土空間提供保障。各地要加強全過程節約管理,將節約集約利用貫穿到城鎮建設、企業發展、項目招商、礦業生產全過程,建立起完整的資源節約制度體系。要在地質環境保護和生態修復上做出新成效,進一步加強地質環境綜合治理,做好生態修復和地質災害預防。要將礦產開發利用與生態環境保護同步推進,形成資源環境和諧發展的良好局面。
(二)圍繞中原經濟區建設,著力提升資源保障能力。要嚴格保護“紅線”不動搖。我們一定要從保障糧食安全的高度,抓好占補平衡、土地整治和基本農田建設等基礎工作,打擊違法占用耕地行為。探索建立耕地保護獎勵機制,運用好經濟杠桿,鼓勵和引導基層政府、農民集體或個人多種形式開展耕地保護。要加強地質找礦不懈怠。省國土資源廳要繼續承擔起第一責任人的職責,協調工作部署與力量配備,加快實施找礦突破戰略行動;各地質勘查主管部門要發揮主力軍作用,組織精兵強將,爭取找礦先行突破。要統籌部署省內、省外和境外礦產資源勘查開發,盡快形成新的后備資源基地。
(三)全力支持重點建設,服務全省發展大局。要繼續按照“有限指標保重點,一般項目靠挖潛”的原則,要科學調控土地不放松,完善土地預算制度,改進項目篩選和審查機制,實行不同時段、不同區域、不同產業的差別化供地政策,優先支持重點項目、重點企業和發展載體建設用地,嚴禁向“兩高一資”、產能過剩和重復建設項目供地。要把促進包括鄭州航空港經濟綜合實驗區建設在內的關系全局的重大戰略舉措及相關項目作為重中之重,優先保障發展用地。要完善項目用地協調聯動機制,及時了解重點項目用地信息,國土資源部門要與發展改革委、重點項目辦等有關部門密切協作、配合聯動,在項目用地預審及用地報批中積極做好服務。
(四)大力深化改革創新,增強經濟社會發展后勁。在國土資源工作中,我們要把深化改革創新作為解決現有矛盾的根本手段。當前和今后一個時期,要圍繞落實省部合作協議,重點推進土地管理制度改革。其中人地掛鉤政策是國家層面賦予我省在土地管理制度改革方面先行先試、建設中原經濟區的突破口,一些地方已經開始嘗試。要按照我省已經出臺的人地掛鉤試點辦法,積極穩妥地開展試點工作,爭取盡快取得成效、積累經驗。要把握改革節奏,充分估計和正確面對改革過程中的風險,夯實改革基礎,加快改革進程。
(五)時刻堅持以人為本,確保群眾共享發展紅利。資源保護和開發利用與群眾利益密切相關,要把維護好、實現好、發展好群眾資源權益作為國土資源工作的根本出發點和落腳點,對群眾反映的資源領域問題要高度關注、及時處理,對侵害群眾權益的違法行為要嚴肅查處。要以我省征地區片地價調整為契機,進一步加強和改進征地補償工作,確保征地補償款按時足額發放,積極探索多元化群眾安置方式,保障被征地農民生活水平不降低、長遠生計有保障。要進一步優化城鎮住宅用地供應結構,重點抓好保障性住房建設,滿足城鎮居民合理住房需求;將土地綜合整治、人地掛鉤試點等與改善農村生產生活條件緊密結合,努力實現農村人口與土地同步城鎮化。
(六)持續轉變領導方式,提升國土資源管理水平。希望大家在提高能力上下工夫,不斷加強政治、業務、管理等方面知識的學習和應急處理、新聞公關等能力的提升,不斷適應時代發展的新要求。要在改進作風上下工夫,把主要精力放在實實在在解決問題上來。要在完善格局上下工夫,繼續按照“黨委領導、政府負責、部門協同、公眾參與、上下聯動”的要求,強化共同責任機制,鞏固和加強業已形成的工作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