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本刊記者 周勵
原因篇
舉債根源
□文/本刊記者 周勵
根據中國現有《預算法》的規定,地方政府沒有直接發行地方債券的權力,也不允許存在赤字。那為什么地方政府能高額舉債?缺錢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據許多媒體的報道說,如今一些地方的政府開始沒有錢了,這是有些新鮮的事情。印象中,政府總是很有錢的,財政收入增長是GDP的幾倍,所有地方的發展都是“前所未有的好”,怎么會沒有錢?
然而,一些地方預算已有不能完成的可能,有的基層政府要賣一塊地才能發工資,一些發達的省會城市,還有像神木這樣的富縣財政收入也出現了負增長。地方政府為何缺錢?舉債的根源在哪里?
目前中國地方政府債務主要包括:地方政府直接承擔的債務(財政負債)以及地方政府提供信用擔保的債務(地方政府融資平臺債務)兩大類。
地方政府主要的融資渠道包括融資平臺貸款、信托融資、城投債等。在平臺貸監管收緊之后,一些地方變相融資的行為愈演愈烈,不少地方通過信托貸款、融資租賃、售后回租、發行理財產品、墊資施工等方式變相融資。
地方政府融資平臺貸款。是指由地方政府通過財政撥款或注入土地、股權等資產設立,承擔政府投資項目融資功能的經濟實體。平臺貸的余額,按照銀監會主席尚福林在出席2013陸家嘴金融論壇時提到的數據,截至一季度末,地方政府融資平臺貸款余額9.59萬億元,不良貸款率0.14%。
信托融資。在2012年,地方政府因融資平臺限制和土地財政吃緊而催生大量融資需求,信托融資則迅速成為地方政府融資的一個重要渠道。據Wind資訊統計,從2012年7月至今,地方融資平臺通過政信合作發行的房地產信托產品共19只,實際募集資金30.45億元,預期收益率達到7.0%-9.5%。
城投債。是地方融資平臺發行的用于城市基礎設施的債券,主要在銀行間市場發行。根據數據統計,截至2012年12月31日,中國市場未到期城投債余額達2.5萬億元。其中,2012年是城投債井噴之年,根據中央結算公司登記托管的數據,2012年全年,銀行間債券市場發行的城投類債券累計已達6367 .9億元,較2011年增加3805.9億元,同比增長148%。
為什么近兩年來地方政府債務問題這么突出,引起各方擔憂呢?西北大學學術委員會副主任、西北大學經濟管理學院學術委員會主席白永秀,給本刊記者介紹,首先是債務已進入集中還款高峰期,前幾年借的舊債需要借新債償還,又需要借債搞新的投資,債務總量明顯增加。其次是債務不平衡。據統計,2012年有9個省會城市本級政府負有償還責任的債務率(債務余額與當年可支配財力之比)超過100%;如果加上政府負有擔保責任的債務,債務率最高的達220%。
從目前發展趨勢看,越來越多的地方政府將面臨財政入不敷出、赤字持續擴大的困境。從債務余額、債務增速、債務結構和償債能力等多方面動態綜合分析,我國地方政府債務的風險比目前的靜態估算結果要高。但地方政府如何“搞錢”?除了賣地,就是舉債。
分析地方債務形成的原因,白永秀認為,改革開放后,地方債逐步出現,其成因多種多樣。主要有以下四方面:
一是地方政府財力不足。1994年分稅制改革后出現“收入上移、支出下移”的趨勢。中央財政收入加大,地方在財政收入相對縮小的情況下,事權卻加大。 2010年地方政府財政收入占總財政收入的48.9%,財政支出占總財政支出的82.2%。依照法律,我國地方政府本級不允許有赤字,所以賬面上每年都是平衡的。地方政府每年都靠巨額的財政轉移支付填補收支缺口。但是,轉移支付遠遠不能滿足地方政府的支出需求。
二是不能量入為出。在上世紀90年代前,一些國企已經資不抵債,但政府部門考慮到職工利益等因素,通過政府注資或接管企業債務等方式,也增加了一些地方債額度。不過上世紀90年代之后,這種情況基本絕跡。
地方政府是中國經濟增長的重要推手。對地方干部來說,經濟增長快,政績就突出,就可能被提拔。不少地方城市建設缺少長遠規劃,大拆大建,貪大求洋,寅吃卯糧。這樣當年生產總值增長了,但財富未必積累多少。
三是土地財政越來越難。這些年來,許多地方政府依賴土地財政。為滿足發展需要,一些地區向銀行直接貸款或以土地抵押等方式質押貸款。這是至今為止,地方債最主要的來源。地方債投入的最主要領域,無疑就是基礎建設方面。地方政府出售城市國有土地,獲得財政收入,還從農民手中低價征買土地,高價向開發商出售,開發商將土地成本加到房價,轉嫁給購房者。隨著城市周邊土地越來越少,土地財政難以持續。
四是地方政府對中央的依賴。我國地方財政赤字由中央政府彌補,有些地方政府總認為中央政府最終會救場,存在依賴心理,只管借,很少考慮償還問題。
面對規模龐大的地方債務,社會各界擔憂之心日甚。白永秀指出,雖然我國政府債務規模已不小,但政府還是有足夠手段化解債務風險。當務之急是改革地方財政,推進財稅體制及其相關領域的改革,有效控制地方債務規模。

近兩年來地方債審計行動2011年3月-5月全面審計省、市、縣三級財政債務情況。2012年11月-2013年2月審計36個地方政府本級自2011年以來政府性債務情況。2013年8月-10月審計全國中央至鄉五級政府性債務。8月1日 進點審計。8月20日前 將本部門政府性債務情況報審計署。10月中旬前 向國務院提交審計報告。
鏈接
浙江 推出5年10萬億刺激計劃
2013年,浙江推出了一個5年投資10萬億元的刺激計劃,在浙江各地引發了強烈的投資沖動,很多地區已經上報了重大項目的投資情況,并且建立了地方領導聯系重大項目責任的制度。而且這一年2萬億元的投資規模僅是浙江未來5年投資中的一小部分。
廣州 土地財政撐起高地價
截至目前,廣州土地出讓金收入已達430億,超過去年全年;按此勢頭,今年廣州土地收入在其財政收入體系中的占比將大幅提升,或達四成。審計署公布的地方債審計報告中,廣州赫然位列2012年土地收入資不抵債的17個省會城市之中。
江蘇 將發行地方債153億
日前一些省(市、區)陸續公布今年地方政府債券的發行規模及資金安排計劃,其中,江蘇省將發行地方債153億元,新疆發行95億元,重慶為88億元,海南60億元。由于各地融資平臺越來越多樣化、隱蔽化,很多資金的來源和數量無從獲悉,負債規模也就難以統計。正因為這部分藏在黑箱里的隱性債務是個未知數,更加劇了人們對地方債務風險的擔憂。
“債城”鄂爾多斯:多半財政收入用于還債
自2012年底開始,鄂爾多斯有的區政府,需要靠向大企業伸手借錢,才能給公務員發工資。有企業甚至表示,為了躲避當地政府借錢,打算把企業總部遷到其他地方。鄂爾多斯的地方債規模到底有多大,目前尚無標準的權威數據。但據一些學者的估算,不管是4000億元的偏高估計,還是2000億元的保守估計,都是當地政府的難以承受之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