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鶴 劉亞洋(江蘇省淮安市中醫院 淮安 300;中國人民解放軍7307部隊醫院 江蘇徐州 400)
加味升陷湯治療急性病毒性心肌炎并抑郁癥的臨床研究
李鶴1劉亞洋2
(1江蘇省淮安市中醫院 淮安 223001;2中國人民解放軍73071部隊醫院 江蘇徐州 221400)
目的:探討加味升陷湯對急性病毒性心肌炎合并抑郁癥的影響。方法:選擇心內科門診及住院的急性病毒性心肌炎并抑郁癥患者64例,分為治療組及對照組,進行隨機單盲臨床觀察3個月。均予以急性病毒性心肌炎常規治療,治療組患者加用加味升陷湯。比較兩組漢密爾頓(HAMD)抑郁量表積分,門診患者每2周隨訪觀察1次,每次隨訪復查心電圖1次,每月復查動態心電圖1次。結果:治療組有效率及顯效率均較對照組顯著提高(P<0.05),治療組頻發房性期前收縮或室性期前收縮控制情況明顯優于對照組(P<0.05),治療組ST-T變化、T波變化均明顯優于對照組(P<0.05),治療組心肌酶及肌鈣蛋白(cTnI)轉陰率均優于對照組(P<0.05),治療組HAMD抑郁量表積分的下降水平優于對照組(P<0.05)。結論:加味升陷湯可以改善病毒性心肌炎患者的癥狀及心電圖變化,控制病毒性心肌炎所致頻發房性期前收縮或室性期前收縮,并且可以降低HAMD抑郁量表積分。加味升陷湯治療急性病毒性心肌炎并抑郁癥臨床效果良好。
加味升陷湯;病毒性心肌炎;抑郁癥;房性期前收縮;室性期前收縮
急性病毒性心肌炎是臨床常見的心血管疾病,由病毒直接損傷和自身免疫反應引起心肌損傷。目前尚無特效療法,主要是根據病情及時采取綜合治療。病毒性心肌炎患者臨床上往往伴發焦慮、抑郁癥狀,這些容易被臨床醫生所忽視。本研究應用加味升陷湯治療急性病毒性心肌炎合并抑郁癥患者,旨在尋找恰當的治療方法,以期早期治療并促進預后?,F將研究報告如下:
1.1 一般資料 64例均來自2008年2月~2011年1月門診或住院患者,診斷均符合成人急性病毒性心肌炎診斷標準[1]。抑郁診斷符合《中國精神障礙分類與診斷標準(第3版)》(CCMD-3)情感性精神障礙診斷標準[2],達到漢密爾頓抑郁量表(HAMD)前17項評分≥17分。將患者隨機分為治療組(加味升陷湯)和對照組。治療組32例中男17例,女15例,年齡15~43歲,平均年齡(27.4±6.9)歲。對照組32例中男16例,女16例,年齡16~44歲,平均年齡(26.4±7.5)歲。兩組患者治療前的臨床資料(性別、平均年齡)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門診患者每2周隨訪觀察1次,每次隨訪復查心電圖1次,每月復查動態心電圖1次。所有病例均做X線胸片檢查,心影均在正常范圍;心臟二維超聲均無心臟異常。排除冠心病、先天性心臟病及心肌病。
1.2 治療方法 所有患者在急性期均臥床休息,根據病情給予吸氧、抗病毒及抗心力衰竭等對癥治療。治療組在常規處理基礎上加用加味升陷湯(黃芪15g,太子參 15g,山萸肉 15g,炙甘草 5 g,麥冬 15 g,升麻 5 g,柴胡 5 g,知母 8 g,丹參 15 g,紅景天 10 g),加10倍量水浸泡2 h,煎煮2 h,過濾后加8倍量水,煎煮1.5 h,過濾后加6倍量水,煎煮1 h,過濾,將3次濾液合并。連用3個月。
1.3 觀察指標 檢測治療前后的一般項目:血、尿、糞常規及肝腎功能。記錄治療前后抑郁量表對患者評分。
1.4 總體療效評定標準 療效評定標準:治愈:自覺癥狀消失,心電圖及心肌酶譜及心肌損傷標志物(肌鈣蛋白cTnI)正常,超聲心動圖正常;好轉:自覺癥狀減輕,但未完全消失,各觀察指標有所減輕,但未達滿意;無效:自覺癥狀無緩解,心電圖及超聲心動圖在治療前后基本相同,心肌損傷標志物改變不明顯。抑郁療效參照HAMD抑郁量表方法評定。
1.5 臨床癥狀 門診每隔2周隨訪1次,連續3個月,根據胸悶、心悸癥狀的消失、好轉、無變化、加重進行療效評定。
1.6 統計學方法 使用SPSS13.0軟件處理。計量資料采用studentt檢驗。計數資料采用χ2檢驗。P<0.05表示差異有顯著性。
2.1 治療效果 治療組治愈15例 (46.9%),好轉14例(43.8%),無效3例(9.4%),總有效率 90.6%;對照組治愈9例(28.1%),好轉12例(37.5%),無效11例(34.4%),總有效率65.6%。治療組與對照組比較,總有效率及治愈率治療組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2.2 癥狀控制情況 治療后,兩組胸悶、心悸癥狀均有不同程度改善,無1例惡化,治療組有效率與對照組比較具有顯著性差異(P<0.05)。見表1。

表1 治療前后臨床癥狀變化 例
2.3 心電圖改變 治療組明顯心律失常(房早或室早)30例,治療后15例心律失常消失,13例好轉。對照組明顯心律失常30例,療程結束后6例心律失常消失,15例好轉,仍有9例反復出現。治療組頻發房性期前收縮或室性期前收縮有效率明顯優于對照組(P<0.05)。治療組ST-T變化及T波變化的療效均顯著高于對照組(P<0.05)。見表2。

表2 治療前后心電圖變化 例
2.4 心肌酶譜及肌鈣蛋白(cTnI)改變 治療組治療前心肌酶譜(CK、CK-MB、LDH、LDH-1)水平升高25例,其中CK-MB升高23例;cTnI升高16例。治療后心肌酶譜恢復正常23例 (92.0%),2例仍有1項或數項心肌酶譜升高;cTnI恢復正常15例(93.8%)。對照組治療前心肌酶譜升高22例,其中CK-MB升高21例;cTnI升高15例。治療后心肌酶譜恢復正常14例(63.6%),8例仍有1項或幾項心肌酶水平升高;cTnI恢復正常8例(53.3%)。心肌酶譜及cTnI轉陰率治療組均明顯優于對照組(P<0.05)。
2.5 兩組抑郁癥狀改善比較 兩組治療后抑郁積分較治療前下降(P<0.05),且治療組下降幅度大于對照組(P<0.05)。見表3。
表3 兩組抑郁量表積分比較 (±S) 分

表3 兩組抑郁量表積分比較 (±S) 分
注:與治療前比較,*P<0. 05;組間比較,#P<0.05。
組別 n 治療前 治療后治療組對照組32 32 24.32±2.53 25.16±2.34 11.13±1.24*#18.89±2.53*
2.6 不良反應 兩組患者均無藥物過敏,兩組治療前后血常規、尿常規、肝腎功能未見明顯變化。治療組未發現藥物的不良反應。
病毒性心肌炎多由柯薩奇病毒、??刹《镜雀腥舅乱孕募》翘禺愋蚤g質性炎癥為主要改變的心肌炎癥反應。有文獻報道[3~4]心血管疾病可引起和加重抑郁和焦慮癥,而抑郁和焦慮癥也可誘發和加重心血管疾病的病情,并對心血管疾病的預后產生顯著影響。病毒性心肌炎診斷的不確定性及病情遷延不愈易引起各種心理問題,主要包括焦慮和抑郁,二者常相伴為病[5]。本研究應用加味升陷湯治療急性病毒性心肌炎合并抑郁癥患者,旨在觀察其對病毒性心肌炎合并抑郁癥的治療效果。
病毒性心肌炎是青少年常見的心臟疾病。本病系由外感邪毒侵心,毒熱內蘊,損傷心脈所致,屬中醫“心悸”、“怔忡”、“胸痹”、“溫病”等范疇。《素問·靈蘭秘典論》曰:“心者,君主之官也,神明出焉”,表明心有統帥全身臟腑、經絡、形體、官竅的生理活動和主司精神意識、思維、情志等心理活動的功能;《靈樞·本神》曰:“心藏神,脈舍神,心氣虛則悲,實則笑不休”,此所謂心損則神傷;《景岳全書·郁證》曰:“至若情志之郁則總由乎心”,即神傷心已損;《靈樞·口問》亦云:“悲哀愁憂則心動”,可見情志異常首先影響心。心損與神傷互為因果,在疾病演變過程中互為致病因素。因此,臨床上應重視心肌炎患者伴發的情志改變,及早進行焦慮抑郁評定,給予相應的干預治療[6]。
本研究應用的加味升陷湯是在張錫純名方升陷湯基礎上加減而自成加味升陷湯,由黃芪、太子參、山萸肉、炙甘草、麥冬、升麻、柴胡、知母、丹參、紅景天共十味藥組成,具有益氣升陷、調暢氣機的作用。本觀察結果表明,經加味升陷湯加常規治療后臨床治療效果明顯,臨床療效的總有效率及治愈率均較對照組顯著提高(P<0.05),臨床癥狀、心電圖改變、心肌酶及心肌損傷標志物轉陰率等均好于對照組,控制病毒性心肌炎所致期前收縮明顯優于對照組(P<0.05),治療期間未發現藥物的不良反應。而且治療組抑郁量表積分較對照組顯著降低,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表明加味升陷湯不僅能治療急性病毒性心肌炎,并且能改善合并抑郁癥患者的癥狀,從而提高臨床療效。
[1]中華心血管病雜志編輯委員會心肌炎心肌病對策專題組.關于成人急性病毒性心肌炎診斷參考標準和采納世界衛生組織及國際心臟病學會聯合會工作組關于心肌病定義和分類的意見[J].中華心血管病雜志,1999,27(6):405-407
[2]中華醫學會精神科分會.中國精神障礙與診斷標準[M].第3版.濟南:山東科學技術出版社,2001.87-89
[3]趙小麗,劉全勝.心血管疾病并發焦慮抑郁癥狀2 050例心理干預治療分析[J].陜西醫學雜志,2005,34(8):958-960
[4]劉佳敏,朱寧,曾憲敏.心血管病患者抑郁情緒的調查研究[J].中國心理衛生雜志,2005,19(4):239
[5]王振先,徐蘭,王育龍,等.病毒性心肌炎對患兒心理行為的影響[J].中華兒科雜志,2006,44(2):122-125
[6]呂仕超,張軍平.試論病毒性心肌炎伴發情志改變的治療[J].中國中醫基礎醫學雜志,2010,16(2):161-162
R 542.21
B
10.3969/j.issn.1671-4040.2013.04.009
2012-12-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