譚莉君 張碧海
(黑龍江省中醫研究院 哈爾濱 150036)
定喘湯合三子養親湯治療兒童哮喘急性發作期臨床療效觀察
譚莉君 張碧海
(黑龍江省中醫研究院 哈爾濱 150036)
目的:觀察兒童哮喘急性發作期在普米克氣霧劑吸入治療的基礎上,加用中藥定喘湯合三子養親湯的臨床療效評價及其對肺功能的影響。方法:采用隨機對照、平行設計方法。選擇2010年3月~2012年9月黑龍江省中醫研究院肺病科門診及住院患兒,隨機分為治療組和對照組,每組各30例,兩組均達哮喘急性發作期分度標準的中度標準。治療組在西藥普米克氣霧劑吸入的基礎上,加口服中藥定喘湯合三子養親湯(濃縮配方顆粒劑);對照組在西藥普米克氣霧劑吸入的基礎上,加普米克令舒、舒喘靈霧化液。觀察兩組臨床綜合療效與肺功能的變化。結果:(1)兩組臨床癥狀綜合指標總有效率治療組90.00%,對照組93.33%,兩組相比無差異(P>0.05);兩組在喘促消失時間上沒有差異(P>0.05)。(2)1個療程后兩組肺功能(FEV1、PEF)變化比較無差異(P>0.05),6個月后治療組患兒的肺功能較對照組明顯改善(P<0.01)。結論:定喘湯合三子養親湯聯合激素吸入治療能夠改善患兒的肺功能,具有良好的臨床療效,且未發現明顯不良反應。表明定喘湯合三子養親湯為治療哮喘急性發作期熱哮的有效方劑,值得進一步研究和開發運用。
定喘湯;三子養親湯;兒童支氣管哮喘;肺功能
支氣管哮喘是由多種細胞和細胞組分共同參與的氣道高反應性疾病,其主要癥狀為反復發作的喘促、胸悶、咳嗽等癥狀,常在夜間和(或)清晨發作或加劇。長期慢性炎癥持續存在,會導致氣道重塑,肺功能下降,病情反復難以控制。筆者應用定喘湯合三子養親湯聯合激素吸入治療該病取得了一定療效。現總結如下:
1.1 一般資料 2010年3月~2012年9月黑龍江省中醫研究院肺病科門診及住院辨證為熱哮患兒60例,其中門診患兒40例,病房患兒20例。采用隨機、平行、對照設計方法,分為治療組30例,對照組30例。其中治療組30例中,男17例,女13例,年齡7~16歲,平均(9.2±0.81)歲;對照組 30例中,男 16例,女 14例,年齡 7~16歲,平均(9.5±0.88)歲。病程均在5 d以內,就診前6 h內未使用支氣管擴張劑及抗膽堿能藥物,第一秒鐘呼氣末容積(FEV1)、峰流速值(PEF)均為預計值的50%以上。經Ridit檢驗和t檢驗,兩組病例性別、年齡及病情嚴重度均無明顯差異,具有可比性。
1.2 診斷標準
1.2.1 西醫診斷標準 根據中華醫學會兒科學分會呼吸學組2003年修訂的《兒童支氣管哮喘防治常規》[1]制定。
1.2.2 哮喘急性發作期診斷 哮喘急性發作是指喘息、氣促、胸悶、咳嗽等癥狀突然發生,或在慢性炎癥的基礎上突然加劇,以肺功能(FEV1、PEF)下降為特征,重者出現低氧血癥或CO2潴留。
1.2.3 中醫辨證標準 哮喘急性發作期(熱哮)的診斷標準參照2002年《中藥新藥臨床研究指導原則》[2]及第六版《中醫兒科學》制定。熱哮表現為聲高息涌,吐痰稠黃,胸膈滿悶,嗆咳陣作,身熱不惡寒,汗出,口渴喜飲,面赤,口干,咽紅,溲赤,便秘,舌質紅,苔黃膩,脈滑數。
1.2.4 納入病例標淮 (1)符合西醫支氣管哮喘急性發作期診斷標準。(2)病情分級屬中度者。(3)符合中醫證候診斷標準,證屬熱型哮喘。(4)男女不限,年齡在7~16歲兒童。(5)初次診斷為哮喘未經正規治療的病例或哮喘緩解期只用普米克氣霧劑維持量吸入者急性發作病例。
1.2.5 排除病例標準 (1)1周內曾用孟魯斯特鈉等其它白三烯抑制劑、支氣管擴張劑、抗膽堿能藥物、茶堿、抗組胺藥者。(2)治療前4周內用過全身激素者(口服、靜脈、肌注)。(3)中醫辨證不屬熱哮證。(4)合并有心、腦、肝、腎和造血系統等嚴重疾病,精神病患者。(5)病情嚴重度分級為輕度、重度、危重度或合并有呼吸衰竭的患者。(6)對已知本制劑組成成分過敏者。(7)有哮喘2次以上發作急救者或1次發作急救中。
1.3 治療方法
1.3.1 治療組 在西藥普米克氣霧劑吸入(200μg/次,每日2次)基礎上,加口服中藥定喘湯合三子養親湯濃縮配方顆粒劑(江蘇江陰制藥廠),7~9歲每日1/2~2/3 劑,10~16歲每日 1 劑,每日分 2~3次,開水沖服,每次 50~100 mL;中藥組成:炙麻黃 12 g、杏仁10 g、白果 10 g、桑白皮 10 g、黃芩 10 g、白芥子 10 g、蘇子10 g、炒萊菔子10 g、半夏10 g、款冬花10 g、炙甘草6 g,均為濃縮顆粒劑。
1.3.2 對照組 在西藥普米克氣霧劑吸入(200μg/次,每日2次)基礎上,加普米克令舒1 mg/次,舒喘靈霧化液1 mL/次,加生理鹽水2 mL,高壓霧化吸入4~6 L/min,每日1次。兩組病例,如有發熱(體溫>38.5℃)、紫紺、脫水等癥,可予退熱、吸氧、糾正水電介質紊亂等對癥治療。兩組均7 d為1個療程。
1.4 觀察指標
1.4.1 安全性觀察指標 包括血尿便常規化驗,心肝腎功能檢查,此外還應注意患者有無異常反應及過敏情況。
1.4.2 療效性觀察指標 (1)觀察患兒治療前及治療1個療程后、治療后6個月的癥狀體征變化評分及療效評價 (每份病例均認真填寫臨床病例觀察表)。觀察兩組在喘促消失時間、哮鳴音消失時間上,及咳嗽、痰鳴、汗出消失時間上有無差異。(2)肺功能用意大利科時邁肺功能儀測定一秒用力呼氣容積/用力肺活量 (FEV1/FVC)、第一秒鐘呼氣末容積(FEV1)、峰值呼氣流速(PEF)。每組治療前和治療1個療程后、治療后6個月時均測量FEV1、PEF作為觀察指標。計算出治療后增加的百分率,即(治療后FEV1或PEF值-治療前FEV1或PEF值)/治療前FEV1或PEF值×100%。
1.5 統計方法 數據采用SPSS19.0統計分析軟件進行統計分析處理,計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表示,用方差分析,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采用卡方檢驗。
2.1 綜合療效評價 參照2002年《中藥新藥臨床研究指導原則》進行疾病療效判斷。(1)臨床控制:哮喘癥狀完全緩解,即使偶有輕度發作不需用藥即可緩解。FEV1增加量>35%,或治療后FEV1≥80%預計值。(2)顯效:哮喘發作較治療前明顯減輕,FEV1增加量25%~35%,或治療后FEV1達到60%~79%預計值。仍需用糖皮質激素或支氣管擴張劑。(3)好轉:哮喘癥狀有所減輕,FEV1(或PEF)增加量15%~24%,仍需用糖皮質激素和(或)支氣管擴張劑。(4)無效:臨床癥狀和FEV1(或PEF)測定值無改善或反而加重。
2.2 兩組臨床療效比較 見表1。

表1 兩組綜合療效比較 例(%)
2.3 兩組臨床控制起效時間比較 見表2。在臨床控制的病例中,平喘起效時間對照組先于治療組;而哮鳴音消失時間治療組又優于對照組,但兩組比較無統計學意義。
表2 兩組臨床控制病例起效時間比較 (±S) d

表2 兩組臨床控制病例起效時間比較 (±S) d
組別 n 平喘起效時間 哮鳴音消失時間治療組對照組9 10 5.98±1.03 5.54±0.83 4.62±1.52 5.03±1.74
2.4 兩組治療前后肺功能(FEV1、PEF)變化情況比較 見表3。觀察其治療前和治療1個療程后、治療后6個月時的肺功能指標,用占預計值的百分數表達。治療1個療程后、治療后6個月兩組PEF、FEV1較治療前,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兩組治療后6個月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表3 兩組治療前后肺功能變化情況比較 (±S)

表3 兩組治療前后肺功能變化情況比較 (±S)
注:與治療前比較,▲P<0. 01;與對照組治療后比較,■P<0.05。
組別時間FEV1(%)PEF治療組對照組治療前1個療程后6個月后治療前1個療程后6個月后74.21±8.16 83.57±7.83▲92.03±7.63▲■74.82±8.55 82.29±8.72▲83.56±8.84▲73.52±9.97 84.56±9.28▲90.62±9.28▲■73.86±9.23 85.01±9.02▲85.36±8.99▲
2.5 不良反應 (1)治療過程中未發現腹瀉、腹痛、惡心、嘔吐、心慌等不良事件。(2)兩組在治療后進行生命體征檢查均未發現異常。
定喘湯合三子養親湯是公認的治療熱哮的有效方劑,兩方合用共奏清熱化痰、降氣定喘之功效。縱觀全方配伍,熱、痰并治,宣降并舉,升中有降,使熱邪得解,痰濁得化,肺氣得宣,則喘息自平。本研究結果表明,中醫藥治療兒童哮喘,在減輕臨床癥狀、控制哮喘發作、縮短療程等方面,與西藥比較取得同等的臨床效果;而在減輕咳嗽、痰鳴、汗出等癥狀及改善肺功能等方面更有優勢。從全球范圍來看,哮喘患病率呈現上升趨勢,尤其是兒童哮喘已成為兒童最常見疾病之一,目前治療方法仍以激素吸入治療為主,多年的臨床表明中醫辨證論治與整體調理有很大優勢,堅持以循證醫學為基礎,依據辨證論治選方用藥,不僅可提高中醫藥治療哮喘的臨床療效,還能提升中醫藥的認可率。
[1]中華醫學會兒科分會呼吸學組.兒童支氣管哮喘防治常規(試行)[J].中華兒科雜志,2004,42(2):100
[2]鄭筱萸.中藥新藥臨床研究指導原則[M].北京:中國醫藥科技出版社,2002.162
R 725.6
B
10.3969/j.issn.1671-4040.2013.04.027
2013-03-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