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靜
(河南省安陽市第六人民醫院 安陽 455000)
口腔美容修復中牙體預備應用效果
李靜
(河南省安陽市第六人民醫院 安陽 455000)
目的:探討口腔美容修復中牙體預備應用效果。方法:選取2011年2月~2012年2月期間我院收治的70例口腔美容修復者,隨機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各35例。兩組患者分別行不同措施牙體預備,觀察對比兩組治愈率、滿意度、并發癥發生率及復發率。結果:觀察組治愈率、滿意度均明顯高于對照組,觀察組并發癥發生率及復發率均明顯低于對照組,兩組比較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口腔美容修復行牙體預備中,在滿足修復固位的同時,應保持其功能及美觀,以此滿足患者各種修復需求。
口腔美容;口腔修復;牙體預備;應用
牙體預備是口腔美容修復中常用的技術操作,通過牙科器械對患牙或缺失牙相鄰牙牙體進行去齲及外形修整,與此同時,還可為修復體提供修復空間,以滿足修復固位的需求,并保持其功能及美觀[1]。本文將2011年2月~2012年2月期間我院收治的70例口腔美容修復者分組并行不同措施的牙體預備,對其臨床資料進行回顧性分析,其宗旨在于進一步探討口腔美容修復中牙體預備應遵循的應用效果?,F報道如下:
1.1 臨床資料 選取2011年2月~2012年2月期間我院收治的70例口腔美容修復者,其中男40例,女 30例;年齡 14~65歲,平均年齡(50.6±2.3)歲;病程2個月~2年,平均病程(1.02±0.24)年。牙體病變充填后13例,牙周病變18例,牙髓病變根管治療后35例,其他4例。隨機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各35例,兩組患者在年齡、性別、病程等一般資料方面差異無統計學意義,具有可比性(P>0.05)。
1.2 方法
1.2.1 對照組牙體預備方法 對照組在口腔美容修復前按一般原則行牙體預備,包括:去除病變組織,預防引發并發癥;將軸壁道凹清除干凈,使修復體在保持美觀的基礎下能順利就位;為修復體固位裝置準備足夠的空間,且保證有足夠的擴展修復體空間;牙體預備要注意修復材料、類型及特點,保障修復體固位及穩定性;對病變牙、缺損牙等需修復的牙齒加以磨改,以達到正確的咬合關系;磨平周圍異常鄰牙、對頜牙,以保障鄰接及修復就位;為預防修復后發生齲齒、位移等并發癥,做好預防性擴張預備。
1.2.2 觀察組牙體預備方法 觀察組在對照組基礎上,增加科學的臨床修復原則,具體方法為:牙體預備時應注意牙周組織的保護工作;規范操作,減少患者疼痛;修復體與周圍牙體及組織保持一定的整體性,且要符合現代口腔學的要求;恢復口腔牙齒美觀。
1.3 觀察指標 觀察對比兩組治愈率、滿意度、并發癥發生率及復發率。
1.4 統計學分析 采用SPSS13.0統計學軟件進行分析,計數資料采用率(%)表示,組間比較采用χ2和t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觀察組治愈率、滿意度均明顯高于對照組,觀察組的并發癥發生率及復發率均明顯低于對照組,兩組比較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兩組臨床療效及滿意度對比 例(%)
口腔美容修復中,做好牙體預備可有效保證牙體、牙周組織不受損害,并保障修復體的治療,但也應預防過度磨切,影響修復體固位,或磨切不到位而引起修復體偏移。為此,在口腔美容修復中牙體預備應遵循以下原則。
3.1 保障牙體與修復體之間的整體性 由于口腔牙體病損情況不同,致使口腔美容修復及牙體預備方式方法也不同。然而盡管修復方案及牙體預備方式多種多樣,其修復方案及牙體預備方式也應對整體牙列情況進行綜合分析后,在保障口頜系統組織健康及生物力學原則的基礎下,對口腔牙列整體設計及操作,預防咬合關系紊亂。
3.2 保護牙周組織 對患牙進行美容修復中,在保持其美觀外形及咬合功能的同時,也應注意最大限度地保護牙周組織,保留并維持足夠的牙體及牙髓組織,減少對患牙的破壞,提高遠期療效[2]。
3.3 減少疼痛 隨著醫療技術的進步和患者對手術的要求,無痛或減少疼痛已經成為患者對口腔美容修復的基本要求,為此在牙體預備中應爭取做到在輕度疼痛或無痛的條件下完成。給予適當的麻醉可有效減少牙體預備操作中所造成的疼痛,但應注意保護牙髓,預防過度磨切牙體組織引起露髓的情況發生。
3.4 符合現代口腔修復學的要求 現代口腔修復學要求,在口腔美容修復過程中,應通過顱頜系統功能水平判斷修復體與周圍牙體組織咬合是否正常。(顱頜系統,即牙體、牙列、顳頜關節、頜面肌、中樞神經系統等構成的一個口腔內部功能統一體。)為此,在口腔美容修復中,應根據患者口腔內部實際情況及具體要求,適應患者自身顱頜系統的生理特點,并經綜合分析后,再實施牙體預備[3]。
3.5 符合醫學審美原則 義齒修復中,不但要保障其功能,而且還要保持牙體的美觀,使之在牙體預備中符合醫學審美原則。為此,牙體預備操作期間,在不損傷牙齦組織的基礎條件下,應觀察修復體的種類與牙位、牙髓之間的關系,修復材料的選擇,并注意保持修復體的美觀,
3.6 符合口腔動態發展原則 口腔內部環境常處于動態發展狀態,上下牙磨損較大,為此在基牙預備中,應在綜合觀察口腔內部環境后,靈活多樣地滿足各種修復需求[4]。
本文研究結果顯示,觀察組治愈率、滿意度均明顯高于對照組,觀察組并發癥發生率及復發率均明顯低于對照組,兩組比較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果提示,符合科學修復原則的牙體預備可提高臨床療效,降低并發癥。綜上所述,口腔美容修復行牙體預備中,在滿足修復固位的同時,應保持其功能及美觀,以此滿足患者各種修復需求。
[1]高學軍.對牙體缺損修復中固位方式與牙體預備原則的思考[J].中華口腔醫學雜志,2011,46(12):147-149
[2]劉晶瑩,孟斌.試用meta分析研究牙體預備方法與瓷貼面成功率的關系[J].口腔醫學研究,2012,28(6):253-255
[3]陳麗潔,何惠明.低(牙合)齦距下頜第一磨牙全冠有限元模型的建立[J].牙體牙髓牙周病學雜志,2008,18(3):112-114
[4]胡莎莎,陳珍俊,段銀玲,等.自制口內平行備牙儀對提高牙體預備質量的研究[J].口腔醫學研究,2010,26(5):231-233
R 783
B
10.3969/j.issn.1671-4040.2013.05.052
2013-05-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