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龍山縣農業技術推廣中心 彭順湘 向恒庭 楊春獻 寧文君 向 燁瀘溪縣氣象局 劉 玥
Y兩優143是國家雜交水稻工程技術研究中心選育的兩系雜交稻組合,其親本品種來源為“Y58S/P143”,2012年通過廣東省農作物品種審定委員會審定,審定編號為粵審稻2012018。2012年龍山縣引進該品種示范種植,表現出株型較緊湊、莖稈粗壯、生長繁茂、豐產性好、抗逆性強、適應性廣等優良種性。如能落實培育壯秧、合理密植、配方施肥、科學培管等關鍵技術,發揮其優良種性,便能奪取高產。
示范在龍山縣華塘街道螺螄灘居委會十組的稻田中進行,地處東徑109°46′,北緯29°15′。試驗地地勢開闊、陽光充足、排灌方便,海拔465米,年平均降雨量1400毫米,年平均氣溫15.8℃。示范面積10.4畝,全部為冬閑田,3月16日取土樣化驗:pH值6.01,有機質23.69克/公斤,速效氮199.7毫克/公斤,有效磷188.5毫克/公斤,速效鉀127.7毫克/公斤。示范片采取統一的技術措施。
4月3日播種,5月5日移栽,7月29日始穗,8月1日齊穗,9月8日成熟,全生育期158天。
秧苗素質考察結果,移栽當天平均葉齡5.1葉,分蘗1.5個/株,苗高24.6厘米,單株綠葉7.8片,最大葉長15.8厘米,最大葉寬0.71厘米,莖基寬0.77厘米,總根19.4條,全部為白根,地上部百株鮮重73.4克。
平均株高123.5厘米,主莖葉片數16.5葉,株型較緊湊,葉片直立不披;分蘗期葉色濃綠,孕穗期葉為綠色;水稻成熟時由上而下均有2.7~3.5片綠葉,劍葉長39.7厘米、寬2.03厘米,等高差9.5厘米。
基本苗4.7萬苗/畝,最高苗32.5萬苗/畝,分蘗率691.4%,有效穗18.22萬穗/畝,成穗率56.1%。
平均穗長26.9厘米,每穗總粒數211.6粒,實粒數186.6粒,結實率86.3%,千粒重28.8克。
綜合抗性強,抗稻瘟病,既無葉瘟又無穗頸瘟;抗稻曲病、抗稻粒黑粉病,中抗紋枯病;耐肥抗倒,前期生長快,中期穩健,后期落色好。
2012年9月5 ~6日,由湘西自治州科學技術局組織州統計局、州農業局、州職業技術學院專家對“Y兩優143”進行測產驗收:平均產量930.7公斤/畝,最高達937.2公斤/畝,超過了我國超級稻第三期(900公斤/畝)目標。
采取三項措施對稻田環境進行優化:一是對兩畝以上的大田開好圍溝和腰溝,優化排灌系統;二是增施土壤酶修復劑,調節土壤和水的pH值,調控微生物菌群平衡,達到有益菌種控制主性,補充土壤氨基酸等;三是增施土壤膠體修復劑,促進土壤團粒結構呈良好狀態,使土壤通透性容重和保濕性基本平衡一致,為根系生長創造良好環境,提高土壤保水保肥能力,為作物生長科學供水供肥。
多年播期試驗資料表明,示范區水稻播期彈性較大,3月20日~4月20日播種,不同年份的產量雖有差異,但其差異不顯著。4月1日~10日播種的產量相對穩定,每年產量都高于4月1日前和4月10日后的其它播期。因此,示范片的播種時間安排在4月3日,并采用簡化旱育秧技術精心培育壯苗。大田備足苗床35平方米/畝,播種前7~10天翻挖、整細、整平;澆腐熟豬糞水5公斤/平方米,用薄膜覆蓋,防止陰雨天氣延誤播種時間。4月2日上午用“使百克”浸種防治惡苗病,具體方法是:用5毫升“使百克”對水5~10斤, 可浸泡1.5~2.5公斤種子,浸12小時,晚上用清水沖洗晾干浸泡后的種谷于播種當天用“旱育保姆”400克/公斤均勻拌種,然后蓋細土1~2厘米,并噴清水將蓋種土濕潤;用丁草胺10毫克、一支地蟲統殺對水10公斤噴霧,化學除草和防治地下害蟲,然后拱膜覆蓋,拱高30厘米,四周蓋土壓實,防止大風刮揭薄膜;出苗前不揭薄膜,出苗后至2.5葉前,晴天揭兩頭通風,防止燒苗,晚上蓋好,2.5葉以后,晴天日揭夜蓋,陰雨天蓋膜,并逐漸煉苗;2.5~2.7葉時施“斷奶肥”,苗床約施稀糞水3公斤/平方米,3葉以后,每長一片葉澆稀糞水一次,移栽前5天施“送嫁肥”,苗床約施尿素8克/平方米,對水100公斤潑澆。

旱育秧最適宜的移栽葉齡為4.5~5.5葉,移栽葉齡越小,提高單產越具優勢。2012年,龍山縣苗期陰雨天多,晴天少,低溫天氣對秧苗的影響較大,移栽葉齡為5.1葉,秧齡34天。移栽規格為20厘米×36厘米,拉繩索插秧,保證插足9260蔸/畝,4~5苗/蔸,基本苗3.8萬~4.5萬/畝。
根據土壤養分化驗結果和Y兩優143的需肥特性,以及生產100公斤稻谷所需施肥量的基本規律,進行配方施肥。一是施足底肥。4月15日第一次機耕整田,4月30日施土壤酶修復劑35公斤/畝,土壤膠體修復劑100公斤/畝;5月3日第二次機械耕整稻田,施底肥,施袁氏超級稻復合肥(N:P2O5:K2O為1:0.4:0.7)50公斤/畝,過磷酸鈣50公斤/畝,氯化鉀7.5公斤/畝,鋅肥2公斤/畝,硼肥1.6公斤/畝。二是早施分蘗肥。5月14日施袁氏超級稻復合肥5公斤/畝,氯化鉀5公斤/畝。三是追施穗肥。在穗分化2~3期,施袁氏超級稻復合肥5公斤/畝,氯化鉀5公斤/畝。四是噴施谷壯籽肥,在始穗期和齊穗期畝各用“壯谷動力”40克/畝,對水50公斤/畝,進行葉面噴施。
病蟲防治策略為:有蟲不成災,有病不流行,沒達到防治指標不使用化學農藥。認真搞好預測預報和田間調查,準確掌握病蟲動態,科學用藥。一是安裝頻振式殺蟲燈誘殺成蟲;二是移栽前3~4天苗床秧苗普防二化螟、稻稈潛蠅,每畝苗床用毒死蜱一包、殺蟲雙0.25公斤對水50公斤加以防治。5月31日以防治稻飛虱、葉蟬為主兼治其它害蟲,破口期使用藥劑預防穗頸瘟、稻粒黑粉病、稻曲病和防治紋枯病、葉蟬、稻飛虱、二化螟。藥劑可采用40%稻瘟靈、康寬、撲虱靈等,確保示范田禾苗穩健生長至成熟。
淺水插秧,提高插秧質量,減少插懸浮秧幾率;寸水活蔸,利于秧苗及時提早穩蔸活蔸,促進快發多發分蘗。針對分蘗期陰雨天氣多的狀況,施分蘗肥3天后即挖開放水口排掉田水,做到雨停田面無水,直至幼穗分化期復水。其中,6月4日前若遇3~4個晴天就要放一次“跑馬水”,不讓田間干裂;6月4日后開始曬田,曬到田中間開細坼,當田邊開坼0.5~1厘米時放一次“跑馬水”;7月2日灌5~6厘米深的水層,保證水稻幼穗分化對水分的需求;抽穗揚花以后,干干濕濕,時露時灌,使其成熟前7~10天不脫水,同時保證水稻成熟后2~3天收割機能夠正常下到田間收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