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 崢
漢代賈誼在其著述的《道德說》中提出,安利為之福。用今天的話講,就是發展依靠人民,發展為了人民,發展成果由人民共享。2011年以來,孝義市啟動實施黨建惠民工程,通過增強干部責任感、黨員歸屬感、人才舒適感、群眾幸福感,積極構建“黨建惠民直通車”,干部公認,群眾滿意,工作成效顯著,社會反響良好。
“場所改建了,路面硬化了,核桃滿山坡,自來水直通家里,祖祖輩輩生活的牛郎嶺如今換了新顏。在村里活了五六十年,頭一次因為是牛郎嶺人而真正自豪?!?/p>
——柱濮鎮牛郎嶺村委委員溫治宏
在2011年立足全市城鄉發展一體化工作大局,科學謀劃領導干部下鄉包村、黨員干部下鄉住村工作的基礎上,孝義市將黨員干部“四聯系服務四評議創優”工作機制的建立和完善提出上了議事日程。30名市委委員聯系318名各級黨代表、聯系736名基層黨員干部、聯系2208名普通群眾,206個機關黨組織與286個農村黨組織結成了“幫扶聯建對子”,31名縣處級以上領導干部直接幫扶49個人均收入低于5000元的后進村。與此同時,孝義市采取干部聯系服務、基層評議創優的辦法,動態督促工作出成效,并印發了2萬冊黨情民意聯絡卡、黨務知識宣傳卡、黨建要求明白卡,進一步提升基層知曉率和滿意度。2011年以來,全市共落實幫扶資金15.9億元。其中,溫志宏所在的牛郎嶺村由市委常委、組織部長喬云幫扶,一年來新建了120平米的村級組織活動場所和300平米的農民健身娛樂廣場,硬化美化了4000平米的街巷道和2公里的核桃林路,新栽補栽了900畝的核桃經濟林,新修了50立方的連心水塔,并鋪設了1000米的自來水入戶管道,融資、引資近500萬元,農村人均收入連續兩年保持20%的增長,人均經濟林面積達到6畝,真實體現了孝義黨政干部在聯系基層、服務基層一線奮發有為的過程與成績。
“宋金鋒在村里發展起一個個企業,還建起了批發商場、餐飲一條街。這幾天,聽他講,要讓村民成為擁有租金、薪金、股金的‘三金’新農民,向著‘農民變市民、市民變股民、失地不失業’的小康目標邁進。”
——崇文街辦留義村村民李林梅
普通村民李林梅口中的“宋金鋒”是孝義崇文街辦留義村黨總支書記。2011年以來,孝義市按照省市要求,全面深化農村“領頭雁”培訓工作,并按照城郊村、平川村、山地村的發展需要和工作實際,采用了差異化培訓方式和常態化管理方式。繼“領頭雁”培訓之后,孝義市堅持每周選派3名農村“兩委”主干、3名大學生村官在市信訪局跟班學習,提升其社會管理實際能力。市委組織部牽頭組織實施了黨組織和黨員干部公開承諾活動,111名四星級以上農村黨組織書記在市電視臺公開承諾,18000余名黨員立足本職崗位開展“一句話”承諾,以承諾履諾引領工作落實。一大批先進黨組織、優秀黨組織書記和黨員干部脫穎而出、健康成長,300個(名)被授予“百強支部”、“百佳書記”、“百優黨員”稱號,宋金鋒更當選為黨的十八大代表,全市上下比學趕超、創先爭優的氛圍日益濃厚。
“政府辦在了‘家門口’,如今,足不出社區就能享受到就業、醫療、衛生、養老等優惠政策的‘上門服務’。網格化管理員隔三差五來到家里噓寒問暖,我們真真切切地感受到了黨的關懷”。
——孝義新義街辦新樂巷居民、離休老干部李希曾
“政府辦在‘家門口’”一直是社區居民的樸素愿望。為幫老百姓“遂愿”,去年以來,孝義市投入5000萬元開展了“大辦社區年”活動,根據城區擴張實際,重新規劃了48個社區,公開選拔了35個城區社區的主要負責人,遴選了308個社區網格化管理員,為每個社區興建了500平米以上的組織活動場所,逐一配備了社區協管員和社區志愿者隊伍,并按照“12345”工作法,要求網格服務團隊成員每天至少到網格巡查一次,對一般家庭每年至少走訪兩次,居民有困難意外和發生突發事件、鄰里矛盾糾紛必到,對困難家庭、流動人員、空巢老人、社區矯正對象每月必訪,對不穩定因素、不安全隱患、環境不潔、外來人員流入、公共設施損壞必報,真正做到眼勤、腦勤、腿勤、手勤、嘴勤,實現了社區網格的全覆蓋、便民服務的零縫隙。
“過去,我一直認為,上學難,就業更難;找工作難,找組織更難。畢業回鄉時,心里還有些猶豫、抵觸,總想著年輕人的一身抱負無從展開。如今的認識不同了,就業不發愁,組織在身邊。這一年,我進入了大企業,找到了黨組織,還被評為百優黨員,幸福感油然而生”。
——孝義市高陽農業園區鵬飛公司大學生人才張挺亭
過去是人才找工作,今年是工作找人才。孝義市連續兩年投入1000萬元推動人才工作晉位升級,并在后備人才隊伍建設中率先提出了“獎補型人才”計劃。市內企業納稅超千萬元的,政府買單支付工資,企業自主選擇招錄人才,373名大學生人才受聘到33家大企業工作,在轉型跨越最前沿釋放“正能量”,激發干事創業、奉獻家鄉的熱情與活力。與此同時,過去是黨員找組織,如今是組織覆蓋黨員。孝義市在省委非公企業經濟組織黨組織集中組建計劃的指導下,采取單獨組建、掛靠組建、聯合組建的方法新組建了309個非公企業黨組織,并選派了138名非公企業黨建指導員、黨建管理員、人才聯絡員,一大批在企業工作的黨員有了“歸屬感”。除此以外,針對企業黨員工作時間長、上網時間短的特殊情況,市委組織部聯合市委黨校開辦“手機黨?!?,每天擇優編排15~30篇創先爭優、技術技能、黨性培育、社會公德方面的手機短信“群發”到企業黨員,真正實現了黨的組織、黨的工作、黨的活動、黨員教育的“全覆蓋”。
“以市委市政府的統籌謀劃、黨建工作的大格局部署、黨務干部的辛勤奉獻、黨員干部的廣泛參與,換取基層黨員干部群眾更好地認知和理解,贏得基層更好地發展、基層干部更好地成長、基層群眾更好地生活生產,是黨建惠民工程的本質所在?!毙⒘x市委常委、組織部長喬云說。政策向基層多傾斜一點,干部與基層多聯系一點,工作向基層多推進一點,用黨的建設的宏觀指導和黨員干部從細微處著手的無私奉獻增強基層的“微幸福感”,逐步成為孝義各級黨組織和黨員干部的共同認知和自覺習慣。2012年,孝義市委被評為全省創先爭優先進縣市區黨委;孝義市委組織部被評為全國、全省講黨性、重品行、作表率先進集體。成績取得的背后,是基層“微幸福”的積淀,是孝義各級黨組織和黨員干部的矢志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