咸孟飛 馬晉平/編譯

心臟疾病約占全世界死亡原因的三分之一。飲食改善和生活方式的改變,在心臟病的防治中發揮巨大的作用;相關生物化學及細胞機制的發現,無論從新型藥物研發還是手術方式選擇方面都為心臟疾病的防治帶來了新的方法。
盡管醫學在進步,如他汀類藥物和支架等設備的出現,心臟疾病仍然是全球導致死亡的首要原因。本專題中明確指出,只有全面的診療計劃,才能保護人類的心臟健康不受現代生活的威脅。
我們生活的周圍到處都是沒有硝煙的戰場。從不良的城市規劃到節能人因工程學,人們似乎都樂此不疲地參與這些不健康的事件。但就大多數醫療條件來講,防控心血管疾病的最好策略是預防,健康專家約普·皮克呼吁保健機構聯合起來,齊心協力預防心血管疾病。
醫生們正在試圖尋找一種方法,在盡可能早的階段預測心腦血管疾病的風險。一旦發生心臟疾病,為了找到最好的防治方法,我們需要了解疾病的基本生化過程。研究人員正在研究心血管疾病更精細的調節通路,甚至詳細到細胞表面的各個受體。
心血管疾病知識的不斷積累提供了許多新的治療方法。例如,全世界有數以百萬計的人遭受著房顫的折磨,現在可以通過計算機技術和化學方法解決這一問題,有時甚至在幾分鐘之內就可以解除病人的房顫。同樣的,新藥也為一些傳統意義上的心血管疾病的治療提供了更好的保證,包括高血壓和高膽固醇。
研究人員還證實了情緒是如何引發心血管疾病,并且可能協調有效地修復。最后,如果我們要戰勝心臟疾病,就需要對健康的含義和心臟疾病本身(從一個細胞到整個社會)以及一系列不同的戰略有更深入的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