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亮
(引言)人們現在普遍抱怨“時間過得真快”的原因是,時間被榨得所剩無幾。即便如此,人們抱怨的依然是外在的時間不夠用,卻沒意識到被榨干的其實就是人們的生存形態自身。
什么是時間?對這一問題的不同回答,泄露的只不過是回答者的身份和價值傾向,而不會是時間的唯一本質。物理時間連續、綿延、勻速、不可切割、單向、不可逆、一次性,諸如此類。但心理時間完全不同了,它不連續、有快慢、可停頓、可逆、雙向、重復、重疊,諸如此類。簡單說吧,功利主義者強調物理時間,所謂“少壯不努力,老大徒悲傷”啊,“時間就是金錢”啊,狹隘地把時間換算成各種收益與回報;審美主義者強調心理時間,他們熱衷于內心感受、回憶、幻想、無謂損耗、虛擬世界。
我堅決站在審美主義者這一邊!我討厭時間功利主義者!當“時間就是金錢”時,窮人就只能怪自己沒有出售他的時間,啊,對不起,我無意談論經濟制度和社會問題。對不起,有點枯燥,先讓我把話說完,我保證這是唯一的一次意外離題:如果時間不過是我們換取生活資料的“成本”而不再是生存本身的最主要形態,它就將同地球能源一樣被迅速開采完畢。人們現在普遍抱怨“時間過得真快”的原因是,時間被榨得所剩無幾,即便如此,人們抱怨的依然是外在的時間不夠用,卻沒意識到被榨干的其實就是人們的生存形態自身。一個虛度光陰的人有負罪感嗎,一個沒有把自己的時間賣出好價錢的人有自卑感嗎,一個透支了時間的人有成就感嗎?等等等等,還是把問題擱置起來吧??傊?,對時間即金錢的“拜物教解釋”,純粹是一種欺騙和蠱惑,它不但掩蓋了人與人的現實經濟關系和權力壓制關系,而且遮蔽了時間對自然生存的唯一重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