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學軍
急性胰腺炎(Acute Pancrilitis AP)是一種周圍組織及胰腺被胰腺分泌的消化酶自身消化的化學性炎癥[1],常見的臨床消化系統(tǒng)急腹癥之一,具有病情危重、快進展、高病死率的特點,且重型胰腺炎發(fā)病率近年來增多,所以早期及時準確的急性胰腺炎診斷十分重要。AP患者常規(guī)行血淀粉酶檢查,具有操作簡單易行的特點,是AP診斷的重要指標之一;Lip是AP診斷的重要方法之一,但由于方法學的缺陷,操作困難,在臨床中一直未有效應用。全自動生化分析儀的廣泛應用使得該檢查短時間內即可完成,結果準確可靠,操作簡便。通過聯(lián)合檢測血清脂肪酶、淀粉酶對急性胰腺炎的診斷陽性率大幅提高。現(xiàn)做出如下報告。
1.1 選取我院2010年7月至2012年7月間收治的140例急腹癥患者,其中53例急性胰腺炎患者確診,42例男性,11例女性,年齡21~60歲,平均年齡39.4歲;45例膽結石患者,其中30例男性,15例女性,年齡22~58歲,平均年齡35.3歲;42例其他急腹癥患者。
1.2 按照中華醫(yī)學會1996年外科分會推薦的診斷標準[2]對急性胰腺炎進行診斷,經(jīng)B超掃描對膽結石進行確診;通過臨床經(jīng)驗及相關檢查對其他急腹癥患者進行診斷。
1.3 選取53例健康成年體檢者為對照組,B超和實驗室檢查均無異常。其中35例男性,18例女性,年齡21~58歲,平均年齡37.6歲。
1.4 試驗方法 ①由檢驗科工作人員或護士對標本進行采集與制備,普通真空管中采集3 ml血液標本,在室溫內使其自然凝固,10 min的3000轉離心后,進行測試。②采用美國強生2500干化學生化分析儀(相關配套的校準液、試劑)嚴格按照試劑盒說明對血清脂肪酶和淀粉酶進行檢驗。
2.1 檢測結果,脂肪酶(Lip)參考值:20~180 U/L,陽性為>180 U/L;血清淀粉酶參考值:80~180 U/dL,陽性為>180 U/dL。

表1 血清淀粉酶、脂肪酶在各病中檢測結果(例,%)
急性胰腺炎(AP)的發(fā)病,是由于胰腺被自身消化酶消化所造成的,引起此反應的原因多種多樣,如外傷性、自身反應性、暴飲暴食等。是一種急性的胰腺自我消化的化學性炎癥,常伴有相鄰、相近的一系列其他器官的功能損傷。急性胰腺炎具有進展快、病情重、發(fā)病急的特點,死亡率非常高,對體內的內環(huán)境及重要臟器具有嚴重的損傷作用,也會有猝死的表現(xiàn)。曾有相關文獻報道,急性胰腺炎中重型胰腺炎的死亡率可達到20%,50%患者常伴有并發(fā)癥的出現(xiàn),所以早期快速診斷急性胰腺炎具有非常重大的意義。
血清脂肪酶的增高可見于:肝炎、急性膽囊炎、膽道結石、肝硬化、腫瘤、胰腺癌或胰管阻塞、胰腺炎、等,是胰腺消化酶的主要組成部分之一。淀粉酶和脂肪酶都可以在急性胰腺炎發(fā)病時增高,但持續(xù)時間不一。淀粉酶持續(xù)時間比脂肪酶較短,增高的程度比脂肪酶低,特異性比脂肪酶差。增高的脂肪酶在血液中可持續(xù)10 d左右,特異性比淀粉酶高,所以在診斷急性胰腺炎時脂肪酶更優(yōu)于淀粉酶。脂肪酶只在胰腺中存在,正常人血清中含有極少量Lip,急性胰腺炎時可升高,而血淀粉酶可在多種疾病中出現(xiàn),所以器官特異性比淀粉酶大,升高出現(xiàn)在發(fā)病后4~8 h,峰值出現(xiàn)在發(fā)病后24~48 h,持續(xù)時間長達7~10 d。所以早的活性升高時間,大的上升幅度,長的持續(xù)時間,決定著血清脂肪酶在急性胰腺炎診斷中比淀粉酶時價值更高。經(jīng)不完全臨床統(tǒng)計,血清淀粉酶升高的病例必定伴有血清脂肪酶的升高;而血清脂肪酶升高的患者并不一定伴有血清淀粉酶的升高。血清脂肪酶也可在肝膽疾患、酒精性胰腺炎、慢性胰腺炎、胰腺癌、酗酒等中升高。血清淀粉酶檢測發(fā)現(xiàn)活性升高時,雖然不能說明肯定伴有急性胰腺炎的發(fā)生,但升高的越多,對診斷胰腺炎診斷的可能性就越大。雖然血清淀粉酶的靈敏度與特異性不是很高,但由于某些原因的限制,血清淀粉酶仍然是目前對急性胰腺炎診斷的首選檢測指標。對于急性胰腺炎疑似患者,應當選擇連續(xù)作動態(tài)檢測患者的血清脂肪酶和血清淀粉酶活性,并通過臨床表現(xiàn)及其他相關試驗共同分析作出診斷。急性胰腺炎的并發(fā)癥檢測活性持續(xù)升高的淀粉酶如胰腺膿腫、胰腺假性囊腫也具有一定價值。腹腔積液或/和胸腔積液可在重癥急性胰腺炎時并發(fā),而血清淀粉酶活性只相當于積液中的淀粉酶活性的1/100以下。
有相關學者曾報道,脂肪酶和血清淀粉酶在急性胰腺炎中的敏感性分別為92.6%和87.0%;聯(lián)合測定兩種酶時對胰腺炎的診斷陽性率為98.1%;所以說血清Amy和Lip的聯(lián)合測定對急性胰腺炎診斷的特異性和敏感性具有提高作用,對急性胰腺炎的診斷具有重要意義[3]。脂肪酶和淀粉酶聯(lián)合測定對急性胰腺炎的診斷特異性可達95%,敏感性達98.1%,血清淀粉酶和脂肪酶均正常的陰性預測值為100%[4]。在鑒別非酒精性和酒精性急性胰腺炎方面檢測血清淀粉酶濃度對診斷方面有指示作用,而脂肪酶濃度及脂肪酶/淀粉酶濃度比值不足以用來鑒別急性胰腺炎的病因,也不能單獨作為指示疾病嚴重程度的指標[5]。
本文所選病例中有53例確診為急性胰腺炎,血清脂肪陽性率92.45%明顯高于血清淀粉酶陽性率為66.38%,兩者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患有急性復發(fā)性胰腺、急性胰腺炎的患者血清脂肪酶活性有時可提高到參考值3倍以上,且高于淀粉酶特異性[6]。經(jīng)過動態(tài)觀察發(fā)現(xiàn),血淀粉酶峰值時間一般在12~24 h內達峰值,持續(xù)3 d后恢復正常,持續(xù)時間較短;血脂肪酶的峰值時間一般在48 h達高峰,比血淀粉酶晚,持續(xù)時間約10 d后恢復正常,且胰腺炎患者病情變化與血清脂肪酶的活力變化具有平行關系。急性胰腺炎的診斷中,聯(lián)合測定血淀粉酶和血脂肪酶具有重要價值,對于疑似急性胰腺炎的患者應行血淀粉酶和血脂肪酶聯(lián)合測定提高敏感性;血淀粉酶和血脂肪酶均正常時,對急性胰腺炎可具有排除的可能。急性胰腺炎診斷中,脂肪酶可作為的首選檢測指標,快速診斷急性胰腺炎時可聯(lián)合動態(tài)檢測脂肪酶和淀粉酶作為有效實驗室依據(jù),對病情具有預測作用,對臨床治療具有指導作用[7]。
[1]朱明德.現(xiàn)代臨床生化化學.上海:上海醫(yī)科大學出版社,1996:110.
[2]薛彥菊.急性胰腺炎血清淀粉酶和脂肪酶的動態(tài)變化.醫(yī)學檢驗與臨床,2008,04:101-102.
[3]王鳳學.血清淀粉酶和脂肪酶聯(lián)合測定在急性胰腺炎診斷中的意義.臨床和實驗醫(yī)學雜志,2006,5(10):1585-1586.
[4]金軍英,霍平.聯(lián)合檢測淀粉酶、脂肪酶診斷急性胰腺炎.中國誤診學雜志,2002,2(5):123-124.
[5]Robert J.Vissers,Riyad B.Abu-Laban,Damian F.McHugh.AMYLASE AND LIPASE IN THE EMERGENCY DEPARTMENTEVALUATION OF ACUTE PANCREATITIS.The Journal ofEmergency Medicine,1999,17(6):1027-1037.
[6]王凌,羅和生,嚴娟娟,等.血清淀粉酶和脂肪酶濃度及其比值對急性胰腺炎診斷價值的研究.胃腸病學和肝病學雜志,2009,18(8):436-437.
[7]張士榮,康淑霞.血清脂肪酶測定在急性胰腺炎診斷中的價值.實用全科醫(yī)學,2005,6(6):555-5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