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國華
急性闌尾炎是臨床中非常常見的一種外科急腹癥,任何年齡段均可發生,但以青壯年為主,其中男性患病率也要高于女性。其主要特征為轉移性右下腹痛或者是闌尾點壓痛、反跳痛[1]。隨著醫學科技的飛速發展和不斷進步,腹腔鏡下闌尾切除術已經成為治療包括急性闌尾炎在內的所有闌尾炎的第一選擇[2]。本研究探究了急性闌尾炎實施腹腔鏡闌尾切除術的臨床效果,現報告如下。
1.1 一般資料 隨即選取我院2011年2月至2012年11月100例急性闌尾炎患者,其中有75例為男性患者,25例為女性患者,年齡在17~73歲之間,平均年齡為45歲;其中有瘀熱內結型48例、濕熱內蘊型29例、熱毒熾盛型23例。患者均符合急性闌尾炎的診斷標準。兩組患者的性別、年齡以及病情等基本情況差異不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 治療方法 將所有患者分為腹腔鏡手術組和開腹手術組兩組,每組50例,對腹腔鏡手術組行腹腔鏡闌尾切除術,讓患者處于全麻狀態,采用三孔法,首先在臍上切口,將二氧化碳氣體經氣腹針注入體內,將人工氣腹建立起來,壓力是11~13 mm Hg。在進鏡探查之后,在左下腹反麥氏點取主操作孔,在臍與恥骨聯合連線中點取第二操作孔,頭低腳高左側偏15°,探查在回盲部找到闌尾,將闌尾提起之后對系膜進行分離,在無血管區分開將近端用生物夾夾閉,遠端電凝切斷,然后用4號絲線在闌尾根部距離盲部0.5 cm處對闌尾進行結扎并縫扎,在扎線遠端約1 cm處用鈦夾夾閉,從中間剪斷,殘端電凝灼燒,闌尾用標本袋盛裝后取出體外。對開腹手術組行開腹闌尾切除術,在硬膜外麻醉施行,在右下腹切開一個麥氏切口,或者剖腹切口進行探查,依據常規方法將闌尾切除掉,手術過程中應該自始自終都進行無菌操作。對兩組患者的手術時間、術中出血量及并發癥等進行認真細致的觀察并記錄下來。
1.3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13.0統計軟件對數據進行分析,用均數±標準差(±s)表示計量資料,用t檢驗兩組的計量資料比較,用χ2檢驗兩組計數資料的比較,檢驗水準為α=0.05[3]。
2.1 手術結果 行腹腔鏡手術的患者具有較長的手術時間和較少的術中出血量,行腹腔鏡手術的患者在手術之后使用鎮痛劑的次數明顯減少,并且進食時間和術后住院天數也得到了一定的減少,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詳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的手術結果比較(±s)

表1 兩組患者的手術結果比較(±s)
組別 開腹手術組 腹腔鏡手術組手術時間(min)15.8±10.2 9.3±4.989.7±41.2 114.5±42.6出血量(ml) 81.2±92.0 30.2±24.0鎮痛劑(次) 4.2±2.8 2.4±1.6進食時間(d) 3.6±2.4 2.6±2.0住院時間(d)
2.2 兩組術后并發癥比較 行腹腔鏡手術的患者具有較少的并發癥,傷口感染、腸梗阻發生率得到了顯著的降低,但是術后腹腔鏡內膿腫發生率等差異沒有統計學意義(P>0.05)。詳見表2。

表2 兩組術后并發癥比較(例,%)
對急性闌尾炎患者行腹腔鏡下闌尾切除術時,需要較長的手術時間,這是因為手術時腹腔內大量生理鹽水沖洗用的時間較多。對于患有腹膜炎的患者,腹腔鏡下能夠使視野得到極大的擴展,同時視覺較為清晰,這就為腹腔進行充分的沖洗提供了便利,有利于對術后傷口感染及腹腔膿腫進行有效的預防。在處理闌尾根部時,一般情況下,在結扎后再次縫扎,安全可靠,具有良好的效果。通過對我院收治急性闌尾炎患者臨床采用腹腔鏡手術和開腹手術分別治療可以得知,腹腔鏡手術時間明顯比開腹手術時間短,并且腹腔鏡手術感染率及并發癥等也明顯少于開腹手術,此次研究的兩組數據雖然其并發癥、傷口感染比較結果顯示,P>0.05,兩組間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但兩組住院時間和術后進食時間比較,P<0.05,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由此可以看出,腹腔鏡手術治療急性闌尾炎效果優于開腹手術,因此,臨床可以將腹腔鏡手術作為治療急性闌尾炎的一種常規的手術方法,從而不斷提高治療的效果,促進患者早日康復。總之,腹腔鏡手術治療急性闌尾炎具有可靠的療效,并且安全可行,值得在臨床上推廣。
[1]王小林,張文,魏明發,等.腹腔鏡與殲腹闌尾切除術治療兒童復雜性闌尾炎的回顧性研究.臨床外科雜志,2010,18(2):83-85.
[2]陳開逛,向國安,王漢寧,等.腹腔鏡與開放手術治療急性闌尾炎的療效比較.中華普通外科雜志,2010,2(5):295-298.
[3]Menezes M,Das L,Alal;t8l M,et al.Laparoscopic appendectomy is fecommendedfor the treatment of complicated appendicitis in children.Pediatr Surg Int,2008,24(3):303-3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