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云川,韓東江 (.四川省攀枝花市西區小寶鼎社區衛生服務站,四川 攀枝花 6703;.四川省攀枝花市攀煤公司總醫院外科,四川 攀枝花 67066)
相關研究報道結果顯示[1],在臨床治療急性膽囊炎的臨床實踐過程中,采用手術治療的方法可以取得較好的臨床實踐效果。鑒于此,為了進一步探討急診膽囊切除術的臨床實際治療效果,筆者選取了我院2009年12月~2012年10月間急診收治的98例急性膽囊炎患者為研究對象,對患者的相關臨床資料進行了回顧性分析,對實施不同膽囊切除術的臨床效果進行了比較研究。現將相關結果報告如下。
1.1 一般資料:選取98例急性膽囊炎患者中,根據兩組患者實施手術治療方法的不同,將患者分成了LC組(腹腔鏡組)和OC組(傳統手術組),每組49例患者。LC組的49例患者中,男23例,女26例,年齡最大73歲,年齡最小28歲,平均(45.13±7.11)歲。OC組的49例患者中,男24例,女25例,年齡最大74歲,年齡最小29歲,平均(46.55±8.54)歲。兩組患者年齡、性別分布上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 治療方法:全部患者術前禁食水24 h,常規給予奧曲膚注射液或生長激素釋放抑制激素預防急性胰腺炎發作及抗感染、抑酸、補液等治療[2]。腹腔鏡手術組患者采用三孔法操作,氣腹壓力維持在13~15 mm Hg(1 mm Hg=0.1333 kPa),經劍突下操作孔將膽囊取出[3]。開腹手術組取右上腹肋下緣切口,常規切除膽囊。
1.3 統計學方法:所有數據均采用SPSS11.5軟件包進行處理,計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s)表示,組間進行t檢驗,計量資料組間進行χ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1 兩組患者實施不同手術治療后腹腔引流發生、鎮痛藥使用以及并發癥情況比較結果:LC組的49例患者中,腹腔引流發生了15例,鎮痛藥使用6例,沒有出現并發癥;OC組的49例患者中,腹腔引流發生了36例,鎮痛藥使用38例,沒有出現并發癥。在腹腔引流發生和鎮痛藥使用方面上比較,LC組優于OC組,組間比較,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具體情況詳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實施不同手術治療后腹腔引流發生、鎮痛藥使用以及并發癥情況比較[例(%)]
2.2 兩組患者實施不同手術后胃腸功能恢復時間和住院時間比較結果:LC組在胃腸功能恢復時間上低于OC組;LC組在住院時間也短于OC組,組間比較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具體情況詳見表2。
表2 兩組患者實施不同手術后胃腸功能恢復時間和住院時間比較(±s)

表2 兩組患者實施不同手術后胃腸功能恢復時間和住院時間比較(±s)
?
3.1 實施急診膽囊切除術的意義:從相關的臨床實踐報道結果上看[4-5]:急性膽囊炎發作的時候,在臨床上很容易進一步造成患者膽囊的積液、積膿,如果這種情況不能夠得到有效的控制和改善,患者可能進一步出現膽囊穿孔的現象,嚴重時會降低患者的生活質量,對患者的生命健康構成了極大的威脅。采用手術治療的方法,可以有效地緩解相關患者病痛,縮短患者遭受病痛折磨的時間,對于患者來說具有重要的臨床實踐意義。
3.2 急診膽囊切除術實施手術的適應證:①從患者的身體實際情況出發,一般情況良好,沒有相關的臨床疾病,患者的各項指標趨于正常,主要臟器沒有嚴重的疾病[6]。②在臨床實踐的過程中,要針對患者腹痛加重的情況以及患者出現膽囊穿孔的情況下,需實施膽囊切除術。③患者出現梗阻時間較短,在急性炎性反應發作出現的48 h之內。④對于那些有并發急性膽管炎征象的相關患者,在臨床實踐的過程中即便發現患者本身有并存疾病的存在,這個時候也要積極地爭取實施膽囊切除術。
從目前國內外針對急性膽囊炎的手術治療實踐上看[7],采用傳統的開腹手術治療方法和腹腔鏡手術治療方法據可以取得一定的臨床治療效果。而采用腹腔鏡手術的治療方法由于其屬于微創治療的方法之一,同時,在臨床實踐的過程中給患者帶來的相關痛苦較少,患者的術后恢復時間較短,因為,被廣大的醫生和患者所接受[8-10]。
從本文的相關研究比較結果上看,在腹腔引流發生和鎮痛藥使用方面上比較,LC組優于OC組,組間比較,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LC組在胃腸功能恢復時間上低于OC組;LC組在住院時間也短于OC組,組間比較,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 <0.05)。
因此,通過以上分析表明,在臨床上治療急性膽囊炎的過程中,采用腹腔鏡手術治療方法的臨床效果顯著,是臨床上的安全可靠選擇。
[1]Suh SW,Park JM,Lee SE,et al.Accidental gallbladder perforation during laparoscopic cholecystectomy:does it have an effect on the clinical outcomes[J].J Laparoendosc Adv Surg Tech A,2012,22(1):40.
[2]朱軍民,張有成,陳 睿,等.甘肅地區膽囊結石及膽囊切除與大腸癌相關性的隊列研究[J].中華普通外科雜志,2012,27(1):52.
[3]侯克柱,龔 華,朱 松,等.經皮經肝膽囊穿刺引流聯合二期小切口膽囊切除在高齡高危急性梗阻性膽囊炎中的應用[J].中華肝膽外科雜志,2012,18(6):424.
[4]Vieira JP,Linhares MM,Caetano EM Jr,et al.Evaluation of the clinical and inflammatory responses in exclusively NOTES transvaginal cholecystectomy versus laparoscopic routes:an experimental study in swine.Surg Endosc,2012,26(11):3232.
[5]李平軍,嵇振嶺,孫鴻源,等.“推拉牽引-放松歸位-反復確認”技術在預防腹腔鏡膽囊切除術中膽道損傷的臨床價值[J].中華肝膽外科雜志,2011,17(2):102.
[6]張春菊,劉 源,王 勇,等.腹腔鏡膽囊切除膽道探查取石術與內鏡下Oddi括約肌切開取石聯合腹腔鏡膽囊切除術的療效比較[J].中華普通外科雜志,2011,26(9):736.
[7]陳慧敏,李曉波,戈之錚.雷貝拉唑和鋁碳酸鎂治療膽囊切除術后伴膽汁反流的胃炎作用比較[J].中華消化雜志,2010,30(8):529.
[8]胡 建,鮑紅光,陶 林,等.FloTrac/Vigileo系統在腹腔鏡膽囊切除患者圍術期血流動力學監測中的運用[J].中華臨床醫師雜志(電子版),2012,06(16):4607.
[9]朱繼巧,樊 華,賀 強,等.膽囊管閉塞的危險因素與腹腔鏡膽囊切除術中曠置殘端的處理策略[J].中華肝膽外科雜志,2012,18(4):261.
[10]郝曉雯,李 鵬,張澍田,等.腹腔鏡膽囊切除術后Hem-o-lok結扎夾脫落至十二指腸一例[J].中華消化內鏡雜志,2011,28(10):5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