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妍琨 (廣東省佛山市順德區第一人民醫院呼吸內科,廣東 佛山 528300)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是呼吸系統常見的疾病之一,患者因長期缺氧及高碳酸血癥均有營養不良的現象,嚴重影響到患者的健康和疾病的預后。本研究觀察COPD患者在常規治療上加用營養支持治療后肺功能、血氣分析及血清白蛋白的變化。
1.1 一般資料:選取入住我院呼吸內科住院部2010年~2012年的COPD患者88例,診斷標準均符合2007年修訂的COPD診治指南的診斷標準。男 52例,女 36例,年齡50~88歲,平均(63.5 ±9.05)歲,體重 50 ~75 kg,平均(55.4 ±6.09),每組44 例,兩組患者年齡、性別、體重、吸煙狀況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詳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一般情況
1.2 入選范圍及排除標準:①入選范圍:符合COPD診斷標準入院;②排除標準:合并嚴重呼吸衰竭而且需要持續使用機械通氣及合并其他嚴重器質性疾病。
1.3 治療方法:對照組給予常規治療,其中包括:吸氧治療、抗感染治療、化痰、平喘及糾正水電解質紊亂等。治療組在此基礎上加用營養支持治療,包括口服:①腸內營養粉(安素-美國雅培公司)(每100克含蛋白質15.9 g,脂肪15.9 g,碳水化合物60.7 g),用法:在杯中注入200 ml溫水,緩慢加入六量匙及55.8 g安素粉,攪拌至完全溶解,制成250 ml安素液,1次/d。②靜脈5%氨基酸250 ml(18AA)及20%脂肪乳250 ml,1次/d,同時補充維生素及微量元素。療程10 d。
1.4 觀察項目及療效評價:入院患者分別在治療前及治療10 d后抽血進行動脈血氣分析檢查,觀察血清白蛋白檢查,肺功能檢查(FEV1、FVC)等的變化。
1.5 統計學分析:所得資料全部輸入SPSS13.0數據庫,計量資料用均數±標準差(±s)表示,組間比較采用t檢驗,率的比較采用χ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兩組治療前后臨床癥狀均有改善,治療組血清白蛋白、血氣分析的動脈血氧分壓均有明顯上升,肺功能檢查的FEV1(第1秒用力呼吸容積)及FVC(用力肺活量)均有明顯升高,與對照組相比,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兩組治療前后指標變化,詳見表2。
表2 兩組治療前后各項指標對比(±s,n=44)

表2 兩組治療前后各項指標對比(±s,n=44)
注:治療后與對照組比較,P<0.05
組別 時間 FEV1(L) FVC(L) PaO2(kPa)白蛋白(g/L)治療組 治療前1.2 ±0.2 2.3 ±0.4 6.1 ±1.6 29.4 ±3.3治療后 1.5 ±0.3 2.9 ±0.4 9.2 ±1.2 39.5 ±2.1對照組 治療前 1.2 ±0.3 2.4 ±0.5 6.0 ±1.5 30.1 ±3.5治療后1.3 ±0.4 2.6 ±0.4 7.5 ±1.3 32.1 ±3.1
COPD是嚴重危害人類健康的最常見的呼吸道疾病,嚴重時患者勞動力喪失,更重者會危及生命,COPD多合并營養不良,其發生率主要與疾病的嚴重程度有關,將近50%住院患者出院呼吸衰竭時可達60%,COPD營養不良是影響預后的獨立危險因素[1]。因此,及早糾正營養不良,有利于改善呼吸功能,降低病死率,延長生存期,提高生活質量尤其重要,是各個綜合治療措施的一個重要部分。營養支持治療主要分為腸內營養支持治療與靜脈營養治療,腸內營養是經胃腸道提供代謝需要的營養物質及其他各種營養素的營養支持方式。本研究結合腸內營養與靜脈營養支持結合,從結果上看,使得COPD患者的肺功能及血清白蛋白的指標升高,縮短患者的住院時間,改善患者預后,充分說明營養支持治療在COPD患者中效果明顯,值得臨床廣泛推廣[2]。
[1]王蕙倫.20例COPD患者經營養支持治療的臨床價值[J].臨床學工程,2008,15(12):24.
[2]賈巧芝,賈艷梅,劉鵬珍.慢性阻塞性肺病患者營養狀況與營養干預[J].臨床肺科雜志,2010,15(5):7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