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雪珍(廣東省梅州市第三人民醫院,廣東 梅州 514089)
糖尿病是以糖代謝紊亂為主的慢性代謝疾病。目前,我國的糖尿病患者有2 000多萬,而精神分裂癥與躁狂癥伴發糖尿病患者的患病率為普通人群的2~4倍。精神分裂癥和躁狂癥患者由于長期服用抗精神疾病的藥物,會導致藥源性的肥胖,使葡萄糖調節功能紊亂,從而引發糖尿病[1]。為探討精神分裂癥和躁狂癥伴有糖尿病患者的護理措施,減少并發癥,促進患者康復,現將24例精神分裂癥伴有糖尿病患者和24例躁狂癥伴有糖尿病患者的護理報告如下。
1.1 一般資料:選擇我院收治的24例精神分裂癥伴發糖尿病患者(Ⅰ組)與24例躁狂癥伴發糖尿病患者(Ⅱ組)。男30例,女18例,平均年齡(39±6.8)歲。
1.2 統計學處理:使用SPSS 13.0對各項資料進行統計、分析,各項參數以均數±標準差(x±s)表示,以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兩組患者的生活方式比較見表1。
2.1 飲食方面:在拒絕飲食和暴飲暴食兩種飲食方式上,精神分裂癥伴糖尿病患者和躁狂癥伴糖尿病患者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P< 0.01)。對于精神分裂癥伴糖尿病患者,其病情容易反復發作,易發生低血糖癥狀;對于躁狂癥伴糖尿病患者,動作和話都多,也會發生低血糖癥狀,但患者的自控能力差,而導致暴飲暴食現象。

表1 兩組患者的生活方式比較[例(%)]
2.2 運動方面:在運動方面,精神分裂癥伴糖尿病患者與躁狂癥伴糖尿病患者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1)。對于精神分裂癥伴糖尿病患者來說,患者意志活動會減弱,因此活動量變少。對于躁狂癥伴糖尿病患者來說,患者在智力和人格上一般沒有障礙,會同周圍的人相處融洽。
2.3 健康宣教:在對健康知識的了解方面,精神分裂癥伴糖尿病患者和躁狂癥伴糖尿病患者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1)。對于精神分裂癥伴糖尿病患者來說,患者的情緒低落,意志和記憶都在逐步減退,因此會造成溝通障礙;但對于躁狂癥伴糖尿病患者來說,患者的記憶和智力水平都處于正常狀態,其溝通能力顯著高于精神分裂癥伴有糖尿病患者。
3.1 飲食護理:在患者的飲食上要注意適當的多吃一些低糖、低脂、高纖維、高維生素的食物。要少食多餐[2]。對于精神分裂癥伴糖尿病患者來說,要加強對飲食的管理,可以根據患者的喜好適當的調整飲食。對于躁狂癥伴糖尿病患者來說,為了避免患者暴飲暴食,要采取專門的護士進行護理。嚴格按照糖尿病的飲食規律進食。同時要根據患者的血糖、活動程度和用藥情況來合理的調整進食量。
3.2 運動療法:患者要適當的進行一些運動,這樣可以有效的改善糖代謝,使患者機體的血糖水平得到降低。對于精神分裂癥伴糖尿病患者來說,要加強對日常生活的料理能力,適當的進行一些娛樂活動,如快走、慢跑、做廣播操等。對于躁狂癥伴糖尿病患者來說,除了制定運動計劃外,還要注意避免患者活動過多,要注意保證充足的休息,這樣更有利于病情的康復。
3.3 健康教育:要根據患者的實際情況開展一些有計劃、有針對性的健康宣教,從而可以使患者積極的接受治療和護理[3]。可以通過采用通俗易懂的語言、分發健康教育手冊等形式來進行健康教育的普及。
3.4 預防感染:對于精神疾病伴糖尿病患者來說,要加強在生活上的護理,保持清潔,注意保暖。對于皮膚瘙癢的患者,要盡量少抓少撓,防止感染。密切觀察患者病情,保持病房的通風狀況,要定期的進行消毒滅菌,減少呼吸道感染。護理人員每天都要對患者的生命體征進行監測,從而及時發現問題,采取治療方案。護理人員在進行巡視病房時,還要重點講解預防感染的重要性,增加患者的自我保健意識。
[1] 朱禧星.現代糖尿病學[M].上海:上海醫科大學出版社,2004:23.
[2] 冠 群.糖尿病診療與護理[M].赤峰:內蒙古科學技術出版社,2008:38.
[3] 申桂菊.糖尿病患者運動治療的教育與管理[J].中華護理雜志,2006,41(6):5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