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偉明,黃金平,鄭鳳寶 (廣東省雷州市中醫醫院,廣東 雷州 524200)
慢性盆腔炎是婦科最常見的生殖器官炎性反應之一,具有病程遷延不愈、病情復雜、反復發作等特點,如治療不及時可造成女性異位妊娠、不孕不育等嚴重后果,嚴重影響患者身心健康及生活質量。筆者對我院收治的60例慢性盆腔炎患者采用中西醫結合治療取得了顯著療效,現將治療結果報告如下。
1.1 一般資料:選取2009年6月~2010年1月間在我院診治的慢性盆腔炎患者60例,全部病例均參照全國高等學校醫藥教材第6版《婦產科學》的標準進行診斷[1]。隨機分為觀察組與對照組,其中觀察組 30例,年齡 28~61歲,平均(44.20 ±2.20)歲;病程1 ~6 年,平均(4.20 ±2.22)年。對照組30例,年齡 26~64歲,平均(44.35±2.28)歲;病程1~7年,平均(4.20±2.22)年。兩組患者在年齡、性別、病程、病情等方面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兩組患者均給予常規西藥治療,包括5%葡萄糖溶液500 ml中加入克林霉素0.9 g/d靜脈滴注,0.9%NaCl注射液500 ml加入替硝唑0.8 g/d腹腔灌注,共用7 d;繼而改為克林霉素0.3 g/次口服,3次/d,共服7 d。觀察組在上述治療的基礎上配合中藥治療,即月經干凈后加服以下中藥,包括:生黃芪 30 g,黨參 10 g,山藥 30 g,白術 10 g,丹參 10 g,桃仁 15 g,赤芍15 g,紅藤20 g,白花蛇舌草15 g,敗醬草10 g,三棱10 g,莪術10 g,延胡索12 g,牛膝10 g,甘草6 g。上述諸藥用水煎服,1劑/d,2次/d,7 d為1個療程,共用3個療程。之后評估臨床效果,并于治療前后分別抽取靜脈血檢測血常規、肝腎功能、電解質等實驗室檢查項目,評估藥物安全性。
1.3 療效評定標準:按照《中藥新藥臨床研究指導原則》判定療效。包括:①痊愈:癥狀及體征完全消失,婦科查體及B超檢查提示子宮附件正常,月經規律;②顯效:癥狀和體征基本消失,婦科查體及B超檢查提示炎性包塊和積液區縮小≥70%;③有效:癥狀及體征略有好轉,婦科查體輕度壓痛,B超檢查提示包塊和積液區縮小≥30%;④無效:癥狀及體征無改變,婦科查體及B超檢查提示包塊和積液區無變化或縮小<30%。另外,患者經治療后評定為治愈或顯效,隨訪6個月后上述癥狀及體征再次加重,以及B超發現有異常回聲或者包塊重新出現或增大者判定為復發。癥狀評分:①輸卵管呈條索狀、伴有壓痛者評0~5分;②子宮活動受限、伴壓痛者評0~5分;③子宮片狀增厚、伴壓痛者評0~5分;④腰部及下腹部下墜酸痛感者評0~3分;⑤白帶增多者評0~1分。
1.4 統計學方法:采用SPSS13.0統計分析,組間比較采用t檢驗、χ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1 兩組治療前后癥狀評分比較:治療后兩組癥狀評分均較治療前好轉(P<0.05);治療后觀察組癥狀評分明顯優于對照組(P <0.05)。見表1。
表1 兩組治療前后癥狀評分比較(±s,分)

表1 兩組治療前后癥狀評分比較(±s,分)
注:與對照組比較,①P <0.05;與治療前比較,②P <0.05
?
2.2 臨床治療效果比較:觀察組總有效率為93.33%,對照組為70.00%,兩組比較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2.3 隨訪及藥物安全評價情況:所有患者隨訪6個月,兩組均未見復發患者,實驗室檢查也未見血常規、肝腎功能異常等不良反應。
慢性盆腔炎是婦科常見的生殖系統疾病之一,多由急性盆腔炎治療不及時、不徹底所致,盆腔長期受炎性反應刺激,致使纖維組織增生、纖維素及炎性細胞滲出、盆腔生殖器官及周圍結締組織粘連。該病起病隱匿、緩慢,極易誤診為其他慢性下腹痛的相關疾病。西醫治療慢性盆腔炎療效尚不理想,導致該病久治不愈、反復發作,嚴重影響患者的生活質量。祖國醫學在治療慢性盆腔炎方面具有獨到之處,治療潛力巨大,受到臨床的普遍關注。
祖國醫學認為,慢性盆腔炎屬“帶下”、“痛經”、“腹痛”等范疇,乃產后、經期胞脈空虛,正氣不足,邪氣無抵御,外邪濕熱侵胞宮、傷沖任、阻胞絡所致;該病以濕熱證或氣滯血瘀證為主,故治療當以促進血液循環,改善組織營養,分解組織牽連,促進炎性反應的吸收為主[2]。筆者采用中西醫結合治療慢性盆腔炎并與單純西醫組作對比研究,結果顯示治療后觀察組癥狀評分明顯優于對照組(P<0.05);觀察組總有效率明顯高于對照組(P<0.05),收到了良好的治療效果。根據慢性盆腔炎的中醫辨證特點組方辨證施治,方中黃芪、白術、黨參、山藥具有健脾、益氣、扶正、培元之功效;丹參、桃仁、赤芍能活血化瘀、促進局部血液循環;三棱、莪術則具有破血散結、分解粘連之功效[3];白花蛇舌草、敗醬草、紅藤具有清熱解毒,利濕止帶之功效;延胡索則可行氣止痛,牛膝可引血下行,甘草能調和諸藥,以上辨證組方對慢性盆腔炎的治療能起到顯著的鎮痛、抗炎、分解粘連并改善機體免疫功能的作用。現代基礎研究及藥理學也證實黃芪、黨參、白術、山藥能提高機體免疫力,丹參、延胡索能改善局部血液微循環,敗醬草、紅藤、白花蛇舌草具有明顯的抑菌作用,三棱、莪術能減少炎性組織的滲出,防治結締組織增生粘連。因此,以上中藥辨證綜合施治,同時聯合西藥治療慢性盆腔炎效果較好,隨訪研究未見明顯的不良反應,提示藥物安全性高,值得聯合應用。
[1]樂 杰.婦產科學[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6:274-275.
[2]裴艷玲.中西醫結合治療慢性盆腔炎60例療效觀察[J].河北中醫,2009,31(11):1672.
[3]藺明華.中西醫結合治療慢性盆腔炎療效觀察[J].現代中西醫結合雜志,2012,21(20):22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