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志敏 (天津市和平區婦產科醫院,天津 300041)
隨著生活水平的提高,有些孕婦的營養過剩再加上運動減少等因素,導致巨大兒的出生率也越來越高。巨大兒是產科常見的高危妊娠,對分娩方式和并發癥均有著不同的影響,為進一步探討巨大兒對母嬰的影響,本文收集我院2011年1月~2012年3月巨大兒分娩的情況進行回顧性分析,現報告如下。
1.1 一般資料:我院2011年1月~2012年3月共有1 530例產婦分娩,共娩出嬰兒1 552例(雙胎22例),其中巨大兒66例,均為單胎,巨大兒發生率為4.3%(66/1 522)。66例產婦年齡 21~38歲,平均 26.8歲,其中初產婦 39例,占59.1%,經產婦27例,占40.9%。孕期體質量增長20~25 kg者46例,占69.7%,>25 kg者20例,占30.3%,孕齡≥42周者16 例,占24.2%,40+1~41+6周者50 例,占75.8%。
66例孕婦中妊娠期糖尿病8例,占12.1%,新生兒體質量4 000~4 100 g 21例,占 31.8%,4 101~4 500 g 33例,占50.0%,4 600 ~ 5 000 g 11 例,16.7%,> 5 000 g 1 例,占1.5%。
1.2 方法:了解孕期病史、宮高、腹圍、體重增加、分娩方式、有否并發癥、產后出血、損傷、感染、新生兒窒息、血腫等。同時選擇同期正常分娩的新生兒66例,作為對照組進行孕期和產程對母嬰兩方面的對照。
2.1 兩組孕婦宮高、腹圍和孕期體重變化:巨大兒組B超雙頂徑(9.16 ± 0.55)cm,體重增加(18.02 ± 1.22)kg,宮高(36.16 ±0.56)cm,腹圍(100.01 ±0.24)cm;對照組 B 超雙頂徑(8.16 ± 56)cm,體 重 增加 (15.16 ± 1.02)kg,宮 高(32.17 ±0.66)cm,腹圍(92.09 ± 0.29)cm;兩組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 <0.05),見表1。
表1 兩組孕婦宮高、腹圍和孕期體重變化(±s)

表1 兩組孕婦宮高、腹圍和孕期體重變化(±s)
項目 巨大兒組 對照組 P值B超雙頂徑(cm)9.16 ±0.55 8.16 ±56 <0.05體重增加(kg) 18.02 ±1.22 15.16 ±1.02 <0.05宮高(cm) 36.16 ±0.56 32.17 ±0.66 <0.05腹圍(cm)100.01 ±0.24 92.09 ±0.29 <0.05
2.2 兩組分娩方式比較:巨大兒組剖宮產46例,占69.7%,陰道順產8例(占12.1%),胎吸7例(占10.6%),產鉗5例(占7.6%);對照組剖宮產22例(占33.3%),陰道順產40例(占60.6%),胎吸2 例(占 3.0%),產鉗 2 例(占 3.0%),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5)。
2.3 兩組產婦產后出血和產后感染情況比較:巨大兒組產后出血15例,占22.7%,產后感染3例,占4.5%;對照組產后出血2例,占3.0%,無產后感染,兩組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 <0.05)。
2.4 兩組產婦新生兒窒息與血腫發生情況比較:巨大兒組新生兒窒息7例,占10.6%,發生血腫9例,占13.6%;對照組新生兒窒息2例,占3.0%,發生血腫1例,占1.5%,兩組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3.1 巨大兒的發生及原因:巨大兒的發生相關因素與孕期營養、孕婦體質量增加速度、妊娠期糖尿病以及糖尿病合并妊娠、遺傳因素、父母身高、過期妊娠、胎產次等呈正相關。孕期母體體質量增加>20 kg者,巨大兒發生率可由1.4% 增加至15.2%[1]。
3.2 產前診斷巨大兒的重要性及方法:巨大兒在分娩過程中的母嬰并發癥發生率均高于普通孕婦,多出現產程停滯,需產鉗助產或胎吸助產、剖宮產,易發生產時出血、新生兒窒息、產傷等[2]。在妊娠期和分娩時對母嬰的不良影響已引起廣泛重視,及時診斷有助于積極采取措施,選擇適當的分娩時機和方式,減少母嬰并發癥。巨大兒的診斷方法多樣,不統一,主要以臨床和B超測量為主。我院以準確測量腹圍、宮高,根據公式:體質量=宮高×腹圍(肥胖者減250 g,消瘦者加250 g)計算胎兒體質量≥4 000 g者作為產前診斷巨大兒指標之一;追問病史確定孕婦有無糖尿病及孕期三多一少癥狀以排除或確診糖尿病合并妊娠或GDM,B超測量胎兒雙頂徑(BPD)≥9.5 cm,股骨長(FL)≥ 7.5 cm,具備其中兩項指標可擬診。總之,臨床醫生應根據孕婦及胎兒的臨床特征,探索一種相對準確的診斷方法,提高準確度。
3.3 選擇適當的分娩方式積極預防并發癥:巨大兒的分娩時機及分娩方式極為重要,產前評估決定分娩方式,產前應結合孕婦臨床特征如腹圍、宮高及B超等仔細篩查胎兒及骨盆大小,估計胎兒體質量并根據巨大兒危險因素及頭盆評分,決定剖宮產術或陰道分娩。巨大兒分娩的母嬰并發癥使分娩危險性增加,尤其分娩后短時間內巨大兒發生低糖血癥比例增高[1],易導致神經系統損害[2]。巨大兒發展成肥胖兒及誘發新生兒哮喘、糖尿病比例亦增加,因此選擇正確的分娩方式,提高產科質量極為重要。
3.4 預防:預防巨大兒及其并發癥發生需要及早發現危險因素,做到以下幾點:①加強宣傳力度,從理念上糾正那種孕婦營養越多越好、胎兒越大越好的錯誤觀念,讓孕婦及家人了解巨大兒發生原因及危害,指導合理飲食。②孕早期產檢門診篩查出高危人群,及時診斷糖尿病。對于孕前肥胖或有巨大兒生產史者應合理控制飲食,適當運動和鍛煉,避免體質量增加過快[3]。巨大兒與糖尿病關系密切,對孕婦應在孕中期(24~28周)行糖耐量試驗檢查以早期診斷GDM或GIGT。孕期定期產前檢查,測量體質量,并以平均體質量每周增加0.5 kg為分界線,若每周體質量增加 >0.5 kg,除妊娠水腫外應考慮巨大兒可能,應減少食量,適當體力活動,使營養消耗平衡。③普及孕期知識,特別是孕晚期應建立巨大兒預警、監測機制,明確掌握巨大兒或發生巨大兒傾向的各種指征,提高巨大兒的產前診斷率。④定期B超監測胎兒發育,進一步核實預產期,孕后期的超聲檢查可預測從檢查之日起35 d內的胎兒體質量[3],從而明確孕后期胎兒體質量及發展趨勢,為實施干預措施提供時間。對臨產前、產時宮高加腹圍≥140 cm,胎兒 BPD≥9.5 cm,FL≥7.5 cm,三者中具備兩者以上的可以擬診巨大兒。胎兒BPD加FL>16.5 cm可作為產前診斷巨大兒的一項可靠指標。⑤產前明確診斷羊水過多。巨大兒導致羊水過多的原因不清,可能與巨大兒胎盤質量較正常體質量兒大,胎盤功能良好,胎兒血供豐富,腎血流量多、尿量多,從而導致羊水過多有關[4]。可給予積極干預如引產,適時終止妊娠,預防過期妊娠。有資料表明,過期妊娠與巨大兒有明顯的相關性,巨大兒發生率是足月兒的7倍。⑥預防產后出血及新生兒產傷。巨大兒分娩后胎盤剝離面積大,肌纖維拉長,宮縮乏力,胎盤血竇關閉慢,易發生產后出血。不管以何種方式分娩,胎兒娩出后可常規注射縮宮素并肛塞卡孕栓1枚,減少剖宮產術中出血與產后出血,對經陰分娩的巨大兒要避免產傷,如顱內出血、鎖骨骨折、臂叢神經損傷等。
[1]時 平,李 麗,趙惠芳.505例巨大胎兒分析[J].中國實用婦科與產科雜志,2000,16(5):295.
[2]馬紅巖,蒲力力,于 力.超聲預測胎兒預期體重公式的準確性研究及應用[J].中國優生與遺傳雜志,2001,9(1):52.
[3]魏 梅,袁麗娟.0~18個月嬰幼兒1990~1998年肥胖檢出率的變化趨勢分析[J].中國兒童保健雜志,2003,11(1):27.
[4]張玉萍,季紅紅.巨大兒162例臨床分析[J].山西醫科大學學報,1999,30(2):1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