仇世偉 (廣西北海市婦幼保健院兒科,廣西 北海 536000)
腺苷蛋氨酸為新一代利膽藥,目前主要應用于成人肝硬化前和肝硬化所致的肝內膽汁淤積和妊娠期內肝內膽汁淤積[1-6],但在兒童中使用的療效及安全性報道較少。本文采用腺苷蛋氨酸治療嬰兒肝內膽汁淤積性肝炎,并與茵桅黃對比,探討腺苷蛋氨酸的療效及安全性。現報告如下。
1.1 一般資料:2009年8月~2011年7月我院收住的臨床診斷嬰兒肝內淤積性肝炎,且排除膽道閉鎖及其他肝外梗阻性因素,住院患兒共56例,男32例,女24例,年齡為24~65 d,平均為 42 d,體重為 2.4 ~4.5 kg,平均為 3.5 kg,診斷標準參照臨床肝膽疾病雜志[7]。
1.2 治療方法:將56例患兒隨機分為兩組(按住院先后編號,奇數為治療組,偶數為對照組)。治療組28例,為注射用腺苷蛋氨酸(思美泰HospiraSP.A),劑量為50 mg/kg·次,靜脈滴注,1次/d,療程3~4周;對照組28例,為茵桅黃注射液,劑量為10 ml/次,靜脈滴注,1次/d,療程3~4周;兩組均采用常規治療,如病因、護肝、補充適量的維生素,及加強支持治療。
1.3 監測指標:治療前后測血清 TBiL、DBiL、ALT、AST、γ-GT、ALP等指標,并將治療組、對照組進行對比。
1.4 療效判定:臨床癥狀消失或基本消失,ALT正常或接近正常,TBiL、DBiL下降≥50%為顯效;臨床癥狀明顯改善,ALT、TBiL、DBiL均不同程度下降20~50%為有效;臨床癥狀無明顯改善,TBiL、DBiL不降或上升,或病情加重者為無效。兩組在治療療程結束時判定療效。
2.1 兩組治療效果的比較:見表1。

表1 兩組治療效果的比較[例(%)]
2.2 不良反應:治療組前后檢測血、尿常規,腎功能,心肌酶譜均無異常,僅1例在靜脈滴注腺苷蛋氨酸過程中針周皮膚潮紅或沿血管走向呈條索狀現象,患兒煩躁哭鬧,考慮藥物對局部血管刺激,后改慢輸液速度,上述現象消失。
肝內膽汁淤積可能是急性和慢性肝病的并發癥,由于肝細胞分泌膽汁減少,因而本應隨著膽汁被清除的物質在血液中累積,特別是膽紅素,膽鹽和各種酶。肝內膽汁淤積的臨床表現為黃疸和搔癢,生化改變特點是血液中的膽汁成分(主要是總膽紅素和結合膽紅素、膽鹽)和膽管酶(堿性磷酸酶和γ-谷氨酰轉移酶)升高。而腺苷蛋氨酸的作用機制:①通過依賴腺苷蛋氨酸合成膜磷脂(降低膽固醇與磷脂的比例),恢復細胞膜的流動性。②通過轉硫基途徑合成參與內源解毒過程的合硫化合物。正是通過以上機制,補充腺苷蛋氨酸可以消除因腺苷蛋氨酸合成酶活性降后而造成的代謝阻滯,恢復膽汁排泌。
本研究中,治療組患兒經使用腺苷蛋氨酸治療后TBiL、DBiL、ALT等指標,明顯下降,總有效率達89.3%,而對照組總有效率為71.4%,兩組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說明腺苷蛋氨酸治療嬰兒肝內膽汁淤積性肝炎臨床療效優于茵桅黃。
治療組用藥前后測血、尿常規,腎功能,心肌酶譜均無異常,僅1例出現針周皮膚潮紅或沿血管走向條索狀現象,考慮藥物對局部血管的刺激引起,改慢輸液速度后,上述現象消失,說明腺苷蛋氨酸治療嬰兒肝內膽汁淤積性肝炎是安全的。
[1]鄭仕君,周比冠,肖飛霞.思美泰治療慢性病毒性肝炎合并膽汁淤積療效觀察[J].中國醫藥導報,2011,8(9):70.
[2]辜金蓮,丘惠嫦.思美泰干預肝內膽汁淤積性病毒性肝炎臨床體會[J].河北醫學,2007,12(4):406.
[3]葉報春,高碧華.思美泰治療病毒性肝炎高膽紅素血癥的療效觀察[J].實用肝臟病雜志,2003,(2):104.
[4]陳鋒文.腺苷蛋氨酸聯合熊去氧膽酸治療黃疸型乙型慢性病毒肝炎的療效觀察[J].河北醫學,2011,17(5):625.
[5]李 珉,楊偉文.思美泰治療妊娠期肝內膽汁淤積癥30例療效觀察[J].蘇州大學學報(醫學版),2003,23(3):366.
[6]譚友文.腺苷蛋氨酸對妊娠期肝內膽汁淤積的臨床觀察[J].中國綜合臨床雜志,2002,18(1):84.
[7]蘇先獅.膽汁淤積性黃疸的診斷和治療[J].臨床肝膽疾病雜志,2005,21(3):1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