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 蘭 (浙江大學,浙江 杭州 310012)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道路交通安全法》的相關規定,年齡在70周歲以下的人可以申請小型汽車駕駛證。據統計,我國2007年底60歲以上的駕駛員有18.5萬人,占駕駛員總數的1.13%。2004年以來,老年駕駛員數量以平均每年26%的速度增長〔1〕,依此增長速度推算,到2012年底,我國持有駕駛執照的老年人將達到58.8萬。然而老年人駕車出行的安全狀況不容樂觀,2007年,由老年駕駛員負次要以上責任的交通事故676起,占所有事故0.29%,60歲以上機動車駕駛員事故起數、死亡人數、受傷人數占總數比例都呈現上升趨勢。所以規范老年人的駕車行為,全方位地評價老年人駕駛能力以制定更加嚴格的駕駛證考核體系,不僅保障了老年駕駛員自身的安全,也會減少對其他行人車輛的傷害。本文通過整理國內外相關文獻,對影響老年駕駛員駕駛能力的各種因素和評價老年駕駛員駕駛能力的測試方法進行了綜述。
汽車駕駛是集信息感知、判斷決策和動作操作所組成的一個連續的過程,需要高度自動化的手、眼、腦的配合能力。隨著年齡增長,老年人的各項生理功能都呈退化趨勢,其中某些功能的減退可能會使駕駛能力降低,成為老年人駕車出行的不安全因素。
1.1 與老年人駕駛行為相關的生理變化 老年人的大腦皮層灰質厚度變薄,額葉皮層的減退尤為嚴重,額葉皮層受損會導致出現運動障礙〔2,3〕;主管雙手協調的白質神經束胼胝體面積減小,控制平衡和動作協調性的小腦的體積減小;除了神經系統的變化外,運動系統的增齡性退化也不容忽視,如骨骼肌總量的較少,肌肉力量、耐力、靈活性和運動度都會隨著年齡增加而降低〔4,5〕。中樞神經系統、外周神經系統以及神經-肌肉系統的功能失調將導致老年人動作控制能力變差,與年輕人相比,完成同樣的動作需要更長的決策時間和運動時間〔6〕。此外,老年人角膜、晶狀體及玻璃體等屈光間質的透光性下降,致使老年人視力下降、視野受損〔7〕。
1.2 影響老年人駕駛行為的心理學因素 注意品質、對速度估計能力、反應時、短時記憶能力、決策能力等認知因素也會影響安全駕駛行為。駕駛需要在錯綜復雜的、具有潛在危險的場景中注意有關信息,忽略無關信息,面對道路上出現的各種情況,利用短時記憶將各種信息整合,經過處理決策之后迅速采取行動。除了認知因素,出行習慣和自我駕駛能力評價也會影響老年人的安全駕駛,如果認為自己的駕駛能力差,老年人會主動減少駕駛的次數和出行時間,避免在高峰時段駕車出行、避免夜間駕車出行來防止交通事故的發生〔8〕。Anstey等〔9〕通過大量的文獻研究,得出了影響老年人駕駛能力相關因素的模式圖,圖1所示,這些因素中任何一項功能受到損害或者幾項功能聯合損害都會有發生交通事故的風險,隨著時間的推移各因素之間存在復雜的和動態的聯系,它們之間的相互作用將對駕駛行為產生或好或壞的影響。

圖1 影響老年人駕駛行為因素模式圖
1.3 老年人生理指標下降的代償 盡管老年人某些生理指標與年輕人有所差異,但是他們可以通過代償來彌補衰老帶來的損害,從而不影響整體功能。在認知活動中,老年人可以募集與年輕人不同的其他的腦區來完成相同的任務,提示了衰老的大腦有很大的代償潛能。此外,適當的認知策略可以幫助老年人從其他渠道獲取資源,減輕衰老帶來的影響〔10〕。
2.1 老年人駕駛證申領條件 我國《機動車駕駛證申領和使用規定》中相關內容指出,70歲以下的老年人進行體檢、通過道路考試即可申領駕駛證。體檢的內容包括:身高、體重、上下肢是否健全、四肢、軀干、頸部活動范圍、血壓、心臟病和精神病史、視力、聽力、辨色力,60周歲以上的駕駛員應每年體檢一次。可以看出體檢的內容比較側重于器質性疾病,而缺少與駕駛能力相關的神經系統和心理方面的測試評價。對于老年癡呆癥檢測的方法是詢問病史,老年癡呆癥起病隱匿,早期癥狀易被忽略〔11〕,在不進行測試和檢查的情況下,患者本身不能意識到已患有老年癡呆癥,這樣的老年人駕車上路具有高危險性。
2.2 駕駛適性檢測 駕駛適性檢測指依據事故傾性理論,運用當代心理學的研究成果,利用先進的科學儀器與設備,從心理、生理與人機工效等方面對要考取駕駛執照的人員或駕駛員進行檢測,從而判定其是否可以成為駕駛員或是否可以繼續從事駕駛工作〔12,13〕。我國的《機動車駕駛員身體條件及其測評要求》中規定的駕駛適性檢測只作為推薦性測試,而不作為強制性測試標準。駕駛適性檢測的指標包括速度估計、復雜反應判斷、操縱技能、夜視力、動視力及深視力六項。速度估計指標可以評價駕駛員在行車過程中對汽車、行人相對速度及障礙物相對空間位置的判斷能力,復雜反應判斷用以評價駕駛員在環境刺激下操縱方向盤和緊急制動的能力,操縱技能測定駕駛員的注意集中程度和注意力的分配能力,夜視力可以反映駕駛員在明暗交替環境中駕車時眼睛對光適應能力,動視力指運動狀態下靜視力的衰減程度,深視力評價駕駛員判斷行車路面狀況及行人車輛位置的能力〔14〕。
2.3 國內老年駕駛員駕駛能力研究 張殿業等〔15〕測試了老年駕駛員和青年駕駛員對光的反應能力,用以評價老年駕駛員的駕駛反應能力,結果顯示老年組與中青年組比較各種反應時均存在顯著差異。隨著年齡增加,感知時間延長,判斷時間延長,動作時間延長。周華東等〔16〕對老年駕駛員和青年駕駛員用簡易智能量表、漢密爾頓抑郁量表、神經行為量表對受檢者認知、心理學等進行檢測,結果表明老年駕駛員在認知功能、抑郁狀態和神經行為反應能力與中年組比較都有明顯差別。徐莉等〔17〕提出了一種基于模糊信息融合的駕駛員行為安全評估方法,其結果顯示:由于高齡駕駛者往往具有豐富的駕駛經驗,所以在駕駛初始階段他們的駕駛行為安全度往往很高。但是由于身體功能的衰退,隨著行駛速度和時間的增加,他們的行為安全度呈指數衰減。
歐美國家并未對駕駛員年齡的上限做出規定,而是要求達到一定年齡的高齡駕駛員定期進行駕駛資格重新認定。以美國伊利諾伊州為例,該地區法律規定70歲以上老年駕駛員每4年進行一次駕駛資格重新認定,81~86歲每兩年一次,87歲以上每年一次。進行重新認定時測試的內容包括道路考試、體檢和神經心理學測試〔18〕。不同的國家地區在審批駕駛證及駕駛資格重新認定所進行的測試略有差異,但國外針對老年駕駛員駕駛能力的評價主要分為三種類型,分別是道路考試、神經心理學測試和在駕駛模擬器上進行的模擬駕駛測試,以下對神經心理學測試、應用駕駛模擬器的測試進行介紹。
3.1 神經心理學測試 神經心理學測試對于預測事故發生有很重要的作用,Jane等〔19〕研究表明神經心理學測試中得分處于后10%的駕駛員比得分在前10%的駕駛員多出1.5倍的事故發生概率。而且神經心理學測試對于老年駕駛員尤為重要,因為老年駕駛員60%事故發生的原因是信息處理不當和在危險情景下不能做出正確反應,而年輕駕駛員因信息處理不當造成的事故發生率是老年駕駛員的一半〔20〕,神經心理學測試可以評價認知等心理學特征,從而篩選出不適宜駕駛的老年人。評價老年駕駛員駕駛能力的神經心理學測試主要有連線測驗(TMT)、簡易智能量表(MMSE)、有效視野(UFOV)、視覺功能(包括視力、對比靈敏度、立體視覺、辨色力、視野)等測試。在眾多的神經心理學測試中,UFOV是使用最廣泛的,與事故發生率相關性最高的、可以最好地預測事故發生的認知測試〔21〕。UFOV要求被試對指定區域的刺激物做出簡單定位反應,該測試可以評價選擇性注意和注意分配能力,是整合了視覺和認知的綜合測試,所以它比單獨的視覺測試或認知測試在預測評價駕駛能力、預測事故發生概率有更好的效果〔22〕。
3.2 模擬駕駛器測試 汽車模擬駕駛器是依據實際道路駕駛的特點和要求而仿照真車各部件設計的駕駛設備,主要應用于駕駛技術的培訓學習。國外的一些地區應用模擬駕駛器考核駕駛員的駕駛能力,研究表明在模擬駕駛器上進行的測試比神經心理學測試有更好的效度,可以更好地預測事故發生率,它提供了一個更加安全,經濟的評價駕駛能力的方式〔23〕。由Allen等〔24〕設計的STISIM模擬駕駛器的測試包括30 min的熟悉過程和45 min的正式測試,測試項目有10項,有依據相應的交通指示完成操作、用規定速度駕駛、根據屏幕上的指示完成相應操作、回憶出現過的5個道路名稱等,分別考察了對交通規則的掌握程度、對速度的估計能力、心理和運動功能在駕駛環境下的聯合反應能力、記憶能力等與駕駛相關的各項能力。
對比國內外研究現狀可發現,我國針對老年人駕駛能力的研究尚處于起步階段,研究內容、指標比較單一,且調查問卷的形式居多,不能形成完整的評價體系來保障老年人的安全駕駛。而國外已有大量內容全面、指標綜合、應用多種途徑和手段的研究,研究結果表明除了道路考試外,UFOV和在模擬駕駛器上進行的測試與事故發生率有很高的相關度,可以作為篩選出合格老年駕駛員的選拔性測試。希望我國可以吸取先進經驗,投入更多的人力財力于老年駕駛員駕駛能力的研究,并將研究的結果制定成相關法律,將不適合駕車的老年人篩選出來,保障老年駕駛員的安全駕駛、維護老年人交通權益、進一步提高我國城市交通對社會老齡化的適應性,為老年人營造一個安全、舒適、方便的生活和出行環境。
1 顧金剛,邱惠敏.我國老年駕駛人交通安全現狀及對策〔J〕.公安交通科技窗,2008;(5):35-7.
2 Salat DH,Buckner RL,Snyder AZ,et al.Thinning of the cerebral cortex in aging〔J〕.Cereb Cortex,2004;14(7):721-30.
3 Good CD,Johnsrude IS,Ashburner J,et al.A voxel-based morphometric study of ageing in 465 normal adult human brains〔J〕.Neuroimage,2001;14(1):21-36.
4 Jernigan TL,Archibald SL,Gamst AC,et al.Effects of age on tissues and regions of the cerebrum and cerebellum〔J〕.Neurobiol Aging,2001;22(4):581-94.
5 Carmeli E.The biochemistry of aging muscle〔J〕.Exp Gerontol,2002;37(4):477-89.
6 Seidler RD,Alberts JL,Stelmach GE,et al.Changes in multi-joint performance with age〔J〕.Motor Control,2002;6(1):19-31.
7 夏 群,郭小萍.老年視力異常及增齡性眼病〔J〕.中國老年學雜志,2006;26(12):1729-30.
8 Sommer SM,Falkmer T,Bekiaris E,et al.Toward a client-centred approach to fitness-to-drive assessment of elderly drivers〔J〕.Scand J Occup Therapy,2004;(11):62-9.
9 Anstey KJ,Wood J,Lord S,et al.Cognitive,sensory and physical factors enabling driving safety in older adults〔J〕.Clin Psychol Rev,2005;(25):45-65.
10 Reuter-Lorenz PA.New visions of the aging mind and brain〔J〕.Trends Cogn Sci,2002;6(9):394-400.
11 李銀晶.老年癡呆癥的早期識別與護理〔J〕.中國現代藥物應用,2010;4(19):185-6.
12 寇學智.駕駛適性檢測與行車安全分析〔J〕.公路與汽車,2002;(4):20-1.
13 施利承.駕駛員職業適性檢測現狀與進展〔J〕.交通醫學,2010;24(2):142-6.
14 金會慶,余皖生.機動車駕駛員身體素質條件及測評指標的研究〔J〕.人類工效學,2001;7(3):1-6.
15 張殿業,金 鍵,楊京帥.老年人駕駛反應行為分析〔J〕.交通運輸工程與信息學報,2004;2(3):1-5.
16 周華東,鄧 娟,李 靜,等.老年駕駛員神經心理學檢測〔J〕.中華創傷雜志,2007;23(11):868-9.
17 徐 莉,趙群飛.基于多源信息融合模型的高齡駕駛員安全性評估方法研究〔J〕.微型電腦應用,2010;26(8):53-6.
18 ROCK SM.Impact from changes in illinois drivers license renewal requirements for older drivers〔J〕.Accid Anal Prev,1998;30(1):69-74.
19 Jane CS,Richard J,Carol M.Cognive test performance and crash risk in an older driver performance〔J〕.Accid Anal Prev,1998;30(3):337-46.
20 Fell JC.A motor vehicle accident causal system:the human element〔J〕.Human Factors,1976;18(1):85-94.
21 Bruce Weaver,Michel Bédard,Jim McAuliffe,et al.Using the Attention Network Test to predict driving test scores〔J〕.Accident Analysis Preven,2009;(41):76-83.
22 Karlene Ball.Visual attention problems as a predictor of vehicle crashes in older drivers〔J〕.Invest Ophthalmol Visual Sci,1993;34(11):3110-23.
23 Devlin A,McGillivray J,Charlton J,et al.Investigating driving behaviour of older drivers with mild cognitive impairment using a portable driving simulator〔J〕.Accid Anal Prev,2012;49:30-7.
24 Allen RW,Stein C,Aponso BL,et al.A low cost,part task driving stimulator based on mirocomputer technology〔J〕.Transport Res Board,1990;15(2):241-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