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 弋 馬鳳巧 (南陽醫學高等專科學校,河南 南陽 473000)
阿爾茨海默病(AD)是最常見的一種慢性大腦退行性變性疾病。AD為老年期癡呆的主要類型,是繼心臟病、癌癥、中風之后的第四位致死原因〔1〕,但迄今仍缺乏理想的治療藥物。中藥黃精有補中益氣,除風祛濕,安五臟延年等作用。黃精是否能預防AD尚完定論。因此,本實驗采用D-半乳糖皮下注射建立AD大鼠模型〔2,3〕,觀察黃精對AD大鼠海馬組織形態學的影響,從而為黃精改善AD的癥狀提供更有力的實驗依據。
1.1 實驗儀器 恒冷切片機(America AO);手術器械:血管鉗、組織剪、有齒鑷子、無齒鑷子、眼科剪;雙面剃須刀片,上海吉利有限公司;BM-Ⅷ生物組織包埋機;DMR+Q550型病理圖像分析系統。
1.2 藥品與試劑 黃精購于河南省南陽市醫藥公司,產地河北省;D-半乳糖購于上海試劑二廠,批號20070801;10%甲醛溶液,蒸餾水,丙酮,乙醇,二甲苯,伊紅,蘇木素由南陽醫專病理科提供。
1.3 動物方法 雄性健康SD大鼠40只,3~4月齡,體重(200±20)g,由河南醫學動物實驗中心提供,標準鼠飼料常規飼養,隨機分為4組(每組10只),即空白對照組、模型組、黃精低劑量組、黃精高劑量組。模型組、黃精低劑量組、黃精高劑量組每天用3%D-半乳糖生理鹽水溶液按150 mg·kg-1·d-1頸背部皮下注射6 w,空白對照組皮下注射等量的生理鹽水對照;同時黃精高、低劑量組分別給予黃精水煎劑按24、8 g·kg-1·d-1灌胃,模型組和空白對照組給予 24 g·kg-1·d-1的生理鹽水灌胃6 w。實驗結束后將大鼠斷頭處死,在低溫冰盤上取出大鼠的海馬,用10%甲醛溶液固定后,標本經沖洗、脫水、透化、浸蠟、包埋、切片、貼片、烤片、脫蠟、脫苯、HE染色、脫水、石蠟、中性樹膠封固,制成海馬組織的石蠟切片,在光學顯微鏡下觀察海馬CA1區神經元的數目及形態結構的變化。
空白對照組海馬CA1區錐體細胞有3~4層,層次清楚,排列整齊緊密,染色均勻。細胞呈圓形或橢圓形,形態結構完整,核仁清晰。模型組錐體細胞層次變薄,為1~3層,細胞排列稀疏紊亂,細胞數量少,個別細胞形態不規則,胞體縮小,胞漿深染濃縮,核固縮,灶性區域可見炎細胞浸潤。黃精低劑量組海馬錐體細胞層數減少,細胞疏松,胞質濃染,但較模型組排列較為整齊,細胞數量和模型組無明顯差異。黃精高劑量組海馬錐體細胞排列為3~4層,層次清楚,細胞數量較模型組、低劑量組明顯增多,排列較緊密,著色均勻,胞漿深染的神經細胞少見。見圖1。

圖1 各組海馬CA1區錐體細胞形態(HE,×400)
神經元內老年斑(SP)的形成、神經原纖維的纏結(NET)以及神經細胞凋亡所致神經元的廣泛丟失是AD特征性病理改變〔4〕,細胞的凋亡可能在AD的發病機制中具有重要作用〔5〕,海馬結構中與學習記憶關系最為密切的是CA1功能區,是學習和記憶的高級中樞。本研究說明大鼠海馬CA1區神經元的大量凋亡和丟失可能是AD的病理基礎,應用黃精干預后,錐體細胞層次較模型組有所增多,層次清楚,排列整齊緊密,細胞呈圓形或橢圓形,結構完整,核仁清晰,細胞染色均勻,可以推測:黃精可有效地保護海馬CA1區的神經細胞,減少神經元的大量凋亡與丟失,從而改善AD大鼠的學習記憶能力。這一結果為老年人進行早期干預保健、以減少海馬神經元凋亡丟失,最大限度保護腦功能,以預防AD的發生提供了可靠的理論依據,本研究從神經系統的病理學角度,證實了黃精對AD大鼠海馬組織CA1區的形態學有顯著的改善作用,黃精作為一種對AD的治療手段,為AD防治開辟了新的途徑,并為臨床進一步推廣“黃精治療AD”提供的實驗依據。
1 陳可冀.老年性癡呆基礎和臨床研究進展思考〔M〕.北京:北京醫科大學中國協和醫科大學聯合出版社,1998:1-5.
2 趙 鵬,楊玉英.半乳糖制備亞急性衰老動物模型的可行性〔J〕.中國食品衛生雜志,1999;11(1):52.
3 朱亞珍,朱虹光.D-半乳糖致衰老動物模型的建立及其檢測方法〔J〕.復旦學報(醫學版),2007;34(4):617-9.
4 Bird TD.Genetic factors in Alzheimer's disease〔J〕.N Engl Med,2005;352:862-4.
5 Fang M,Li J,Tiu SC,et al.N methyl D aspartate receptor and apoptosis in Alzheimer's disease and multiinfarct dementia〔J〕.J Neurosci Res,2005;81(2):269-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