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 剛 劉劍秋 付英姿 李 恒 曹吉田 楊 牧 (吉林大學醫療服務中心,吉林 長春 30026)
膝關節退行性病變是老年患者因膝關節疼痛而就診的最主要原因〔1〕。膝關節軟骨機械性磨損可引起疼痛及功能障礙,嚴重可引起骨關節病。西醫采用膝關節腔注射玻璃酸鈉及超短波治療,如疼痛嚴重服用消炎鎮痛藥等對癥處理,但復發率極高。手術治療也非滿意療法。筆者采用中醫推拿、針灸、中藥離子導入的治療方法,客觀評價臨床療效,并探討中醫治療的機制。
1.1 對象
1.1.1 納入標準 按照《中醫病證診斷療效標準》(國家中醫藥局發布)〔2〕,及美國風濕病學會1995年膝關節炎臨床分型診斷標準。骨性關節炎(OA)的嚴重程度按照Kellgen和Lawrence法分為Ⅰ~Ⅴ型。
1.1.2 排除標準 (1)關節間隙顯著狹窄或關節間形成骨橋連接而形成骨性強直者;(2)繼發性膝關節OA:(3)膝關節腫瘤、類風濕、結核、化膿及關節內骨折急性期者;(4)有明顯膝關節內外翻畸形及患肢有血管神經損傷史者;(5)有膝關節外科手術史不愿加入本實驗、中途主動退出或失訪者,實驗中病情持續加重或出現嚴重并發癥者。
1.1.3 分組 采用隨機分組方法,將符合以上標準的患者,依就診次序分為中醫組49例、對照組49例,兩組患者一般資料比較無顯著差異,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一般資料比較(±s)

表1 兩組患者一般資料比較(±s)
臨床積分中醫組組別 n 性別(n)男 女 年齡(歲)49 12 37 60.47±3.25 6.62±2.39西醫組49 11 38 60.52±3.21 6.66±2.36
1.2 治療方法 西醫組采用超短波及膝關節腔內玻璃酸鈉注射法治療,每隔7 d注射1次,共注射5次。中醫組采用推拿、針灸、中藥離子導入的方法治療,推拿對股四頭肌、髕腱、腓腸肌及脛骨前肌給予充分放松。松髕法:膝關節屈曲,醫者雙手握于髕骨與股骨關節側緣拉動,用力柔和,以松解膝關節深層軟組織粘連,增大髕骨與股骨關節間隙,以減輕受壓的關節面。針刺治療多以膝關節周圍局部腧穴為主,陽陵泉為筋會穴,血海為活血之要穴,血海配陽陵泉有舒筋活絡、利關節的作用;足三里善治下肢痿痹,梁丘為足陽明胃經的腧穴,主治膝脛痹痛,梁丘配足三里有溫經通絡的作用;刺血海、膝眼、足三里、委中穴等能快速疏通氣血,消除膝關節因滑膜炎而引起的腫脹。中藥藥物組成:紅花、元胡、透骨草、威靈仙、川芎、獨活、羌活、川烏、乳香、沒藥等壓末外敷局部患處,再用以中頻作中藥離子導入。以上治療方法10 d為1個療程,共4個療程。
1.3 臨床癥狀、體征積分 按統一的分級標準進行治療前后評分,見表2。

表2 膝關節炎臨床表現評估
1.4 療效判定標準 痊愈:臨床主要癥狀消失;臨床評估總積分3分以下。顯效:膝痛評估1分以下,軟骨損傷評估1分以下,或均較治療前改善3分以上,臨床評估積分達到3分或改善5分以上。有效:膝痛與軟損傷評估積分較治療前改善2分以上,生活障礙評估積分改善3分以上。無效:膝痛與軟骨損傷評估積分較治療前改善2分以下,生活障礙評估積分改善3分以下或臨床癥狀明顯加重。
1.5 統計學分析 采用SPSS11.5統計軟件。符合正態分布的計量資料用t檢驗,計數資料用χ2檢驗。
2.1 療效評價 療程結束后,兩組都能有效地改善膝關節軟骨磨損情況,減輕膝關節腫痛,提高生活自理能力。兩組臨床積分有顯著性差異(P<0.001)。痊愈率和顯效率合并為優良率,兩組間優良率差異顯著(P<0.05)。見表3。

表3 兩組臨床療效比較〔n(%),n=9〕
2.2 中醫組治療后臨床積分情況 Ⅰ、Ⅱ、Ⅲ型患者治療前后積分比較有顯著性差異(P<0.001),Ⅳ、Ⅴ型患者治療前后臨床積分比較無顯著性差異(P>0.05)。見表4。
表4 膝關節治療前后積分情況(°,±s)

表4 膝關節治療前后積分情況(°,±s)
分型 n 治療前 治療后 t值 P值19 2.76±0.32 1.79±0.36 3.98 <0.001Ⅱ 15 5.38±0.59 3.46±0.31 3.67 <0.001Ⅲ 7 7.56±1.32 5.25±1.65 2.76 <0.001Ⅳ 5 9.76±2.68 9.64±2.52 0.51 >0.05ⅤⅠ3 11.66±3.12 11.72±3.16 -0.13 >0.05
OA的最初發病原因是老年人身體各項機能和肌力下降,體重的增加,可能導致關節穩定性降低,異常應力負荷的增加超過關節疲勞的系數,從而加速關節軟骨退變〔3,4〕。膝關節易受風寒濕邪的侵襲,血管收縮,膝關節周圍軟組織痙攣或勞損,使髕骨與股骨關節間隙變得狹窄,這時已有50%的關節軟骨出現磨損。股四頭肌肌力的減退也是導致OA發病的重要因素。50歲以上軟骨過度磨損、基質總量丟失,分解代謝進入滑液的量亦有減少的趨勢,以至于60歲以上,軟骨大部分喪失,出現明顯的X線形態學改變。軟骨破壞嚴重,可能是OA的誘發因素〔5,6〕。關節軟骨只具有有限的修復和再生能力,如果遭遇非正常的高壓力,可導致軟骨加快磨損速度而完全衰退。肌肉力量的下降和失衡,膝關節穩定性差,局部的結構異常都會導致所施加應力的幅度及總負載在軟骨面上磨損加大,最終導致關節軟骨不可逆性的退變〔7〕。手法治療OA是祖國醫學特色,通過手法重復按壓、放松刺激神經、肌肉得以調節,改善膝關節微循環,增加局部毛細血管的開放,加速血液的供給和回流,改善關節腔內壓,促進關節腔內軟骨及組織的修復,恢復關節應力和張力的平衡,并逐漸改善血運而恢復其肌力。由于股四頭肌及周圍肌肉及韌帶的恢復,使膝關節在運動中保持穩定性。Ⅰ~Ⅲ型松髕法治療效果較好,以松解膝關節深層軟組織粘連,增大髕骨與股骨關節間隙,減輕受壓的關節面,修復受損關節軟骨面,恢復軟骨的營養由關節滑液提供。關節活動時可對軟骨產生壓縮和放松作用,壓縮時軟骨基質內的液體溢出,放松時關節液進入基質。改善膝關節應力分布和下肢機械軸線失衡,消除上下關節面軟骨的摩擦。針刺治療多以膝關節周圍局部腧穴為主。中藥能活血化瘀,通經活絡,消腫止痛,強筋健骨,消堅破結,軟化瘢痕,消除膝關節軟骨因摩擦疼痛而引起的無菌性炎癥,刺激軟骨末端分泌出正常的滑液。
本研究提示中醫治療老年膝關節OA療效優于傳統西醫治療,減輕體重,增強膝關節周圍肌肉及韌帶力量,防止膝關節過度勞損,保持膝關節的穩定性。預防及治療是其關鍵。
1 陳百成,張 靜.骨關節炎〔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4:52-96.
2 國家中醫藥管理局.中醫病證診斷療效標準〔S〕.南京:南京大學出版社.1994:163-4.
3 CHEN Bai-cheng,ZHANG Jing.Osteoarthritis〔J〕.Beijing:People's Medical Publishing House,2004:52-96.
4 Cooper C,Snow S,Mc Alindon TE,et al.Risk factors for the incidence and progression of radiographic knee osteoarthritis〔J〕.Arthritis Rheum,2000;43(5):995-1000.
5 衛曉恩,莊志杰,石印玉,等.不同年齡段骨關節炎患者關節滑液中基質蛋白多糖的變化〔J〕.中國臨床康復,2005;9(30):138-9.
6 Childs JD,Sparto PJ,Fitzgerald GK,et al.Alterations in lower extremity movement and muscle activation patterns in individuals with knee osteoarthritis〔J〕.Clin Biomech(Bristol,Avon),2004;19(1):44-9.
7 WEI Xiao-en,ZHUANG Zhi-jie,SHI Yin-yu,et al.Alteration of proteoglycan in synovial fluid of joint in osteoarthritis patients of different ages〔J〕.Chinese Journal of Clinical Rehabilitation,2005;9(30):13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