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 洋 王 春 (慈溪市人民醫院放射科,浙江 慈溪 315300)
本研究對在我院接受診斷與治療的老年靜止性腦梗死(SCI)患者進行CT檢查,進行影像學分類,并對危險因素與無癥狀腦梗死(ACI)患者進行對比分析。
1.1 一般資料 選擇2009年9月至2012年12月在我院接受診斷與治療的SCI患者62例(SCI組),入選的患者臨床上無明確卒中病史,而影像學檢查發現梗死病灶〔1〕;其中男41例,女21例;年齡60~82〔平均(70.21±8.02)〕歲;其中合并高血壓42例,糖尿病26例,高脂血癥26例,心臟病31例,吸煙38例,酗酒15例;按照影像學檢查將SCI患者分為:腔隙性腦梗死42例,非腔隙性腦梗死15例,分水嶺梗死5例。另外,選擇同期在我院接受診斷與治療的SCI老年患者50例(非SCI組),其中男32例,女18例;年齡60~80〔平均(71.02±8.12)〕歲;其中合并高血壓11例,糖尿病5例,高脂血癥12例,心臟病14例,吸煙20例,酗酒14例。入選的患者均自愿參加本次研究,且簽訂知情同意書。SCI組與非SCI組患者的年齡、性別比較無明顯差異(P>0.05)。
1.2 方法 對兩組患者均詳細詢問病史,并進行血壓、血糖、血脂及心電圖等檢查。62例SCI患者均經顱腦CT檢查,采用GE公司16層螺旋 CT掃描機進行掃描,層厚10 min,層距10 min,連續掃描 10~12層〔2〕。
1.3 統計學方法 應用SPSS17.0軟件進行分析,計量資料以±s表示,兩均數間的比較采用t檢驗,兩樣本率或構成比的比較采用χ2檢驗。
2.1 兩組既往病史比較 SCI組患者中高血壓、糖尿病、高脂血癥、心臟病及吸煙等既往病史與非SCI組比較有明顯差異(P<0.05)。見表1。

表1 兩組既往病史比較〔n(%)〕
2.2 62例SCI患者的病灶分布情況 62例SCI患者經CT檢查后發現83個SCI病灶;其中大部分位于基底節外側區〔38個(45.78%)〕,其次是內囊〔16個(19.28%)〕和放射冠〔15個(18.07%)〕。其他部位:丘腦 5個(6.02%),腦干 4個(4.82%),小腦2個(2.41%),枕葉1個(1.20%),額葉1個(1.20%),三角區1個(1.20%)。
2.3 62例SCI患者的病灶類型及大小 本文62例SCI患者的83個病灶中單發病灶32個,多發病灶51個;76個病灶直徑在1.5 cm以下,其余7病灶直徑在2~4 cm,其中分布于枕葉1例,額葉2例,三角區4例,均為單發病灶。
2.4 SCI組與非SCI組患者體檢及實驗室檢查結果比較 SCI組患者的收縮壓(SBP)、舒張壓(DBP)、平均血壓(MBP)、空腹血糖(FPG)、甘油三酯(TG)水平與非SCI組比較有明顯差異(P<0.05)。見表2。
表2 兩組患者體檢及實驗室檢查結果比較(±s)

表2 兩組患者體檢及實驗室檢查結果比較(±s)
觀察指標 SCI組(n=62) 非SCI組(n=50)t值 P值147.86±15.75 123.34±17.85 4.98 <0.05 DBP(mmHg) 90.92±11.10 80.28±11.02 3.92 <0.05 MBP(mmHg) 115.43±12.32 105.62±12.53 3.23 <0.05 FPG(mmol/L) 6.34±2.53 4.92±1.80 4.73 <0.05 TG(mmol/L) 1.94±0.67 1.45±0.92 5.02 <0.05 TC(mmol/L) 5.95±1.02 5.82±0.80 0.82 >0.05 LDL(mmol/L)SBP(mmHg)3.39±0.92 3.30±0.88 0.56 >0.05
SCI是老年期常見的腦血管病,是腦梗死的一種特殊類型,臨床上無明確卒中病史,無自覺神經系統癥狀,神經系統查體無神經系統定位體征〔3〕;腦CT掃描、腦MRI等影像學檢查卻有梗死病灶或與卒中無關的梗死灶,臨床上稱之為ACI,其癥狀可能未被認識,或被患者遺忘,或只有短暫缺血癥狀〔4~6〕。診斷主要依靠影像學檢查,隨著CT技術的不斷發展,臨床診斷檢出率明顯增加〔7〕。據報道〔8〕,SCI病灶多位于右半球且多位于皮質下、基底節及內囊,本文62例SCI患者經CT檢查后發現83個SCI病灶;其中大部分位于基底節外側區,其次是內囊和放射冠。另外,有學者〔9〕研究還發現SCI病灶平均直徑為1.5 cm,大約有60%患者的直徑在1.5 cm以下。本文研究結果提示高血壓、糖尿病、心臟病、高脂血癥、吸煙史與SCI的發生可能有關,這與文獻報道一致〔10〕。
綜上所述,ACI在老年人群中常見,多為皮質下深部腦組織的腔隙灶,影像學是確定靜止性腦梗死的唯一檢查方法,并與高血壓、糖尿病、心臟病、高脂血癥、吸煙史有關〔11〕。
1 蔡藝靈,杜 娟,鄭 冬,等.CT灌注成像對頸動脈狹窄支架置入后腦血流動力學的評價〔J〕.中國腦血管病雜志,2011;8(11):581-6.
2 杜 飛,郭艷霞.MRI與CT在老年多發性腦梗死病人診斷中的臨床結果比較〔J〕.中國老年學雜志,2012;32(3):487-9.
3 張禎銘,楊海山.老年多發性腦梗死患者MRI與CT檢查結果的對比〔J〕.中國老年學雜志,2011;31(20):4047-8.
4 王洪敏.老年急性腦梗死患者神經功能惡化危險因素分析〔J〕.中國老年學雜志,2012;32(3):470-3.
5 安 俊,張新華.老年人癲癇與腔隙性腦梗死〔J〕.中華老年醫學雜志,2011;30(12):1005-8.
6 方東光.老年與中年腦梗死患者CT和MRI對比〔J〕.中國老年學雜志,2012;32(6):1279-80.
7 米國青.無癥狀腦梗死59例影像學特點及危險因素分析〔J〕.中國煤炭工業醫學雜志,2011;14(5):710-1.
8 金 光,趙黎明,陳宏宇,等.無癥狀腦梗死(SBI)臨床分析〔J〕.中國傷殘醫學,2011;19(2):56-7.
9 魏定遠,李偉峰,苗海峰,等.無癥狀性腦梗死50例臨床分析〔J〕.中國實用神經疾病雜志,2010;13(15):25-7.
10 王玉華.無癥狀腦梗死82例臨床分析〔J〕.中國實用神經疾病雜志,2011;14(3):51-2.
11 王一軍.無癥狀腦梗死79例臨床分析及隨訪〔J〕.中國實用神經疾病雜志,2012;15(5):39-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