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 明
雷州市人民醫院,廣東雷州 524200
心血管疾病是威脅人類健康的最大病癥之一,發病率和死亡率躍居世界前列。我國的老年人口是最多的國家,隨著老齡人群的增加,老年心血管病患者人數逐漸增加。研究老年心血管疾病患者的合理用藥問題,對當今老齡化的社會有著非常重要的意義。
在廣東省西樵山復退軍人醫院,隨機抽取60例從2010年6月來進行心血管疾病治療的老年患者。這些患者都符合心血管疾病患者的診斷標準。患者年齡在63~87歲,平均67.5歲。女性患者20例,男性患者40例。冠心病患者16例,肺心病患者13例,高血壓患者27例。根據用藥方式、年齡、性別以及所患疾病平均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
根據不同患者的具體情況,分別對兩組患者進行常規藥物治療,并觀察療效。觀察組在常規用藥的基礎上,還接受以下措施進行治療。①進行合理用藥:根據患者疾病的種類和發病時間,適時采取藥物治療。根據藥物的特性和患者的身體狀況,還可以采取不同的方式進行藥物送服,比如將有些片劑藥物掰開服用,或者將片劑藥物搗碎用開水沖服。②進行健康教育:護理人員除了對老年患者進行常規用藥外,還要積極與患者進行溝通交流,建立良好的護患關系。護理人員還要向患者講解合理用藥的重要性,以及不合理用藥的危害,樹立患者合理用藥的意識,積極服從疾病治療。③進行定期指導:醫師定期對患者進行探視,檢查患者的病情變化,根據實際情況,調整用藥時間、用藥劑量以及用藥種類,使治療效果達到最佳狀態。
如果患者的病情沒有任何變化,或者病情惡化,則判定為無效;如果患者的臨床癥狀得到一定程度的改善,幅度在20%~60%,則判定為有效;如果患者的臨床癥狀基本消失,病情得到控制,幅度>60%,則判定為顯效;如果患者的臨床癥狀完全消失,則判定為痊愈。總有效率=顯效率+痊愈率。
根據治療效果,對兩組患者進行對比。

表1 兩組患者的療效對比[n(%)]
通過表1,我們可以看出,觀察組相比于對照組來說,在有效率和總有效率方面,都有著明顯的優勢。這說明合理用藥對老年心血管病患者來說,具有重要的作用。
隨著年齡的增長,人體的各項機能逐漸老化,人體免疫力和抵抗力下降。因此,老年人的心血管疾病患病率較高。臨床研究表明,脂肪的大量攝入,也會對心血管造成一定的影響,脂肪的大量堆積使胰島素敏感性下降,胰島功能的不穩定會導致心血管疾病的頻繁發生。另外,患者的心血管狀況還受到血壓以及血糖的控制,導致患者發生動脈硬化,所以在進行治療的時候,還必須積極控制患者的血壓以及血糖。對老年心血管患者的用藥,應該遵循醫學依據,科學合理進行用藥,另外,還要注意用藥時間、用藥劑量以及藥物之間的相互作用等。
根據臨床實驗結果發現,睡前用藥可以比其他時間更好地控制血壓,降低心血管疾病的發生風險。還有臨床試驗結果表明,一些高血壓藥物如硝苯地平等,用藥的時間不同,對于患者的心血管事件的發生風險也就有著不同的影響。臨床實驗還發現,血壓水平晝夜比率與心血管的發生風險有著十分密切的關系。所以,對于不同患者,可以根據實際情況進行個體化治療時間。
根據患者的病情變化、發病時間,藥物的劑量也有所不同。女性患者相比于男性患者來說,由于自身情況,在用劑量方面是有所差別的。例如抗血小板藥物GPⅡb/Ⅲa受體拮抗劑,會引起出血的不良反應,但是女性患者的不良反應比男性患者更加明顯。實驗顯示,依替非班引起的大出血發生率,女性為2.4%,男性為1.0%;依替非班引起的小出血發生率,女性為5.5%,男性為2.1%。
藥物增加劑應該按照半衰期來進行調整,一般情況下,每隔5個半衰期,對劑量進行改變,還要結合患者的病情、代謝等具體情況。比如靜脈點滴硝普鈉,每15 min 15μg,每隔5~10 min,就增加5~10 μg,直到達到滿意效果。此外,藥物的濃度、速度以及用藥間隔也要遵從醫囑,使藥物盡快穩定地達到醫學規范的藥物濃度。
在醫學中,藥物之間會發生相互作用,可能起到促進的作用,也可能發生不良反應,在進行藥物治療的時候,一定要多加注意。比如肝酶誘導劑與心血管藥物合用的時候,在肝臟內,會加強藥物的代謝作用,降低藥物的血濃度,最終影響治療效果。β阻滯劑與維拉帕米一起使用的時候,可能誘發房室傳導阻滯和竇性停搏等。如果特非那丁和紅霉素、西咪替就可能發生嚴重的ADR。所以,當臨床醫生加用某一類藥物的時候,必須加強藥物相互作用的認識,防止錯用藥物而對患者造成一定的危害,減少不良反應的發生。
總之,老年患者體質較差,患病率較高,必須根據疾病類型科學合理地進行藥物治療。但是,老年人的心理特點也決定了醫護人員除了進行藥物治療以外,還要加強人性化治療。多與老年人進行溝通交流,加強老年人合理用藥的意識,明確合理用藥對疾病康復的重要性,減少不必要的發病因素,使他們遵從醫師醫囑,積極配合醫療人員進行疾病治療,還要適當進行鍛煉,增加身體機制的抵抗能力。
[1] 范利.關注老年人心血管疾病的合理用藥[J].中華老年心腦血管病雜志,2007,9(3):578-247.
[2] 楊睿宇.老年心血管病患者的臨床分析[J].中國中醫藥資訊,2010(15):70-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