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 軍,杜海軍,陳 軍,劉冠中,高 明,伏 鵬,李鵬霄 (.陜西電子四0九醫院骨二科,陜西 寶雞 7006;.陜西寶雞金臺醫院骨科,陜西 寶雞 7000)
退行性骨關節病又稱骨性關節炎(OA),關節病理表現有軟骨退行性變的同時伴有新骨的形成。常累及膝關節,因膝關節負重大,使用多,此病的發生率隨年齡的增高而增多,是一個常見的老年性的、慢性關節病,對患者的生活質量有著重大的不良影響[1]。筆者采用關節腔內注射玻璃酸鈉治療62例膝關節患者,現報告如下。
1.1 一般資料:選擇我院門診與病房(2008年2月~2010年2月)治療的骨性關節炎患者92例,全部符合美國風濕病學會膝關節OA的診斷標準。[2].將所有的病例根據患者的意愿分為對照組30例(患者不愿意使用玻璃酸鈉);治療組62例(患者同意并自愿使用玻璃酸鈉)。治療組中男28例,女34例,年齡54~78歲,平均65.8歲。病程4個月~15年,平均8.7年。雙側OA患者21例,單側OA患者41例。對照組30例,男13例,女17例,年齡55~79歲,平均67.9歲。病程3個月~16年,平均8.6年。雙側OA患者12例,單側OA患者18例。
1.2 治療方法:兩組均采用常規治療,對照組口服氨基葡萄糖膠囊1粒,口服3次/d。治療組采用玻璃酸鈉膝關節腔內注射。治療方法:使用玻璃酸鈉注射液(2.5 ml:25 mg,上海景峰制藥有限公司)。治療組患者患肢伸直,定位點為髕骨內外上角(常用),常規消毒,鋪無菌巾,戴無菌手套,膝關節伸直位,用5 ml注射器針從以髕骨上緣的水平線與髕骨外側緣的垂直線的交點為穿刺點,經此點向內下方刺入關節腔,回吸可見少量關節液后將一支玻璃酸鈉(2.5 ml∶25 mg)推入關節腔,輕輕活動膝關節,穿刺點無菌包扎。每周1次,連續5次,必要時可增加給藥次數。有關節腔積液時,先行抽出,注入玻璃酸鈉注射液2.5 ml,將針頭拔出,處理穿刺傷口,囑患者做關節的旋轉和屈伸動作,以促進藥物的均勻分布。5次為1個療程,1次/周,后可根據患者癥狀改善情況增加注射次數。
1.3 療效評價標準[3]:治愈:疼痛、腫脹癥狀消失,關節能基本恢復;好轉:疼痛、腫脹癥狀減輕,關節功能有改善;無效:疼痛、腫脹癥狀無緩解,關節功能無改善。
1.4 統計學方法:計量資料用t檢驗,計數資料采用χ2檢驗。
兩組臨床總療效比較:詳見表1。

表1 兩組臨床總療效比較(例)
膝關節骨性關節炎的主要病變為關節軟骨退行性變和繼發性骨質增生。是由于關節退化,關節軟骨破壞所致的慢性骨關節?。?],在臨床是較為常見的慢性骨病,由于是關節軟骨的破壞,因此嚴重影響到關節軟骨的彈性,使得關節腔內的潤滑液明顯減少,玻璃酸鈉還有一個名稱是透明質酸鈉,是由N-乙酰葡萄糖醛酸反復交替而形成的一種高分子多糖體生物材料,在動物和人體內均有廣泛分布,具有高度的黏彈性、可塑性和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在預防粘連和修復軟組織方面起著非常明顯的作用和意義。玻璃酸鈉為關節滑液的主要成分,是軟骨基質的成分之一。在關節腔內起潤滑作用,可覆蓋和保護關節軟骨,改善關節攣縮,抑制軟骨變性變化表面,改善病理性關節液,增加潤滑功能。
本研究中,治療組 62例,治愈 53.2%(33例),好轉40.3%(25例),無效6.5%(4例),總有效率為93.5%。分析結果,無效的原因為年齡大、病程長,或與過于肥胖等相關,骨性關節炎患者應及時治療,綜合治療,早期控制,減緩關節正常彈性的下降。結果顯示,玻璃酸鈉膝關節腔內注射療效明顯,總有效率較單純口服用藥高,值得臨床廣泛推廣運用。
[1]曾慶馀.骨性關節炎[M].第6版.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4:939-944
[2]盧世璧.實用骨科學[M].第2版.北京:人民軍醫出版社,1993:1438-1442
[3]胥少汀,葛寶豐,徐印坎.實用骨科學[M].第2版.北京:人民軍醫出版社,2003:732
[4]婁湘紅,楊曉霞.實用骨科護理學[M].北京:科學出版社,2006:3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