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淑萍 (陜西冶金醫院內科,陜西 西安 710043)
飲食治療是糖尿病治療的基礎,是糖尿病自然病程中任何階段預防和控制糖尿病必不可少的措施。飲食治療的目的:維持理想體重,糾正已發生的代謝紊亂,使血糖、血脂達到或接近正常水平[1]。在臨床護理工作中,筆者發現患者在住院期間,通過醫務人員具體的飲食指導,配合藥物治療等措施,血糖等各種實驗室指標都能控制在理想水平,但出院后由于各種原因,缺乏有效的飲食指導,飲食控制不理想,定期復查的血糖等實驗室指標均升高,有的甚至出現了嚴重的并發癥,導致患者反復多次住院治療,既增加了患者的經濟負擔,也造成了醫療資源的極大浪費。為此筆者查閱相關資料,根據患者的具體情況,專門制作了糖尿病愛心卡片,在出院時發給患者,以便患者隨時咨詢和接受指導,并觀察患者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和糖化血紅蛋白的變化,取得了滿意的效果,現將具體做法報告如下。
1.1 一般資料:選擇2011年10月~2012年10月在我科住院治療確診為糖尿病的出院患者70例,其中男37例,女33例,年齡40~72歲,平均56歲。隨機分成治療組和對照組,治療組40例,對照組30例,兩組患者年齡、病情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全部病例在住院期間接受系統的糖尿病教育,在飲食療法、運動療法、血糖監測等方面進行了指導,并有一定的書面內容,出院時對照組給予一般出院指導,治療組對每例患者進行個體指導,并制成糖尿病愛心卡片,發給患者。內容包括:標準體重的計算方法,根據標準體重和勞動強度計算每日所需總熱量,食物的組成和分配以及飲食治療的注意事項,在保證總熱量不變的原則下,凡增加一種食物時應同時減去另一種食物。同時為患者準備1份常用食物營養素含量和替換表[2-3],指導患者通過觀察住院期間的飲食供給量和主要食物的搭配方法,掌握飲食治療的基本方法,使患者學會自我飲食調節。3個月后通過電話隨訪和家訪的形式收集資料,并對資料進行評估。
1.3 統計學方法:所得數據采用χ2檢驗,比較兩組患者出院后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和糖化血紅蛋白的控制情況,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兩組患者出院3個月后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糖化血紅蛋白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治療組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糖化血紅蛋白均明顯低于對照組(P<0.05或P<0.01),詳見表1。

表1 兩組糖尿病患者出院3個月后情況比較
糖尿病飲食治療是糖尿病治療中的基礎,是一個長期的動態的、持之以恒的過程,住院期間向患者講解糖尿病的發生發展、轉歸和飲食治療的意義,使患者正確對待疾病[4]。由于我院無專職營養師,住院期間發給患者飲食記錄卡,將家人每餐送來的飲食,由護士協助記錄在飲食卡上,每天7個點的血糖監測,讓患者和家屬能夠直觀地了解飲食和血糖的關系。目前糖尿病雖然已納入社區慢性病管理,但由于社區人員不足、人員培訓欠缺等原因,導致社區飲食指導不到位;患者在住院期間雖然也進行過系統的糖尿病知識培訓,出院時也進行了健康指導,但由于患者的年齡、文化程度、理解能力和自覺性等原因,患者未能真正掌握飲食治療具體措施,也提示對出院患者的飲食指導缺乏連續性,通過發放糖尿病愛心卡片,使出院患者的飲食指導能夠延續,提高了患者的飲食自我管理能力,取得了滿意的效果。
[1]尤黎明,吳 瑛.內科護理學[M].第4版.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11:418-419.
[2]黎水蓮,蘇飛群,周翠屏,等.糖尿病患者飲食治療依從性影響因素的調查[J].中華現代護理雜志,2009,15(8):751.
[3]羅艷霞,戴 霞,周愛民,等.居家糖尿病患者飲食問題的調查[J].中華現代護理雜志,2008,14(26):2774.
[4]李雪琴.糖尿病營養教育實施現狀的調查與分析[J].中華護理雜志,2003,38(2):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