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雪劍,陳雪玲 (.陜西省涇陽縣縣醫院,陜西 涇陽 73700;.陜西省涇陽縣橋底中心衛生院,陜西 涇陽 73700)
重度顱腦損傷患者常伴有不同程度意識障礙,易發生呼吸道梗阻、成人呼吸窘迫、中樞性通氣衰竭等呼吸系統并發癥,可能是由于舌后墜、誤吸、肺部感染等因素引起。而此類并發癥可造成肺內氣體的交換障礙,致機體缺氧,增加呼吸功,同時也使胸內壓升高而加重顱內高壓。為更好地對重癥顱腦損傷患者進行呼吸道管理,預防呼吸系統并發癥發生,近幾年來我院在常規護理的基礎上采取針對性的管理措施,現報告如下。
1.1 一般資料:選取2009年12月~2012年12月收治的重度顱腦損傷患者62例,其中男34例,女28例,年齡35~72歲,平均(45.5±3.5)歲。患者的臨床癥狀、體征均經CT或MRI檢查結果均獲得明確診斷。其中高空墜落傷26例,交通意外傷33例,擠壓傷3例。隨機分為兩組,兩組患者性別、年齡、病程等對比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兩組患者均排除患有嚴重肝腎功能障礙、藥物過敏等情況。
1.2 方法
1.2.1 常規護理方法:甲組患者30例;針對呼吸道采用常規護理方法:①口腔護理選用NaCl溶液,1~2次/d;②定時吸痰,保持呼吸道暢通,③翻身叩背;④必要時根據醫囑給予霧化吸入;⑤對患者及家屬進行健康宣教。
1.2.2 針對性護理措施:乙組患者32例,針對呼吸道在常規護理基礎上進行針對性的護理:①保持呼吸道暢通;同時注意排痰和吸痰操作,及時清除呼吸道內的痰液和分泌物;②放置口咽通氣道或氣管插管患者應注意對口咽通氣道和氣管插管的護理,保持深度適宜、固定牢靠、防止脫落;③拔管后仍然注意呼吸道的護理;④氣管切開患者注意對呼吸道的濕化和保溫;⑤在進行呼吸道各項操作時,應嚴格遵守無菌操作規程,避免感染發生;⑥機械化通氣患者應注意撤離呼吸機的指征,及時與主管醫師溝通,配合撤機,做好撤機護理,避免過早或者過晚撤離發生嚴重的不良后果;⑦同時重視口腔護理,根據不同情況選用相應藥物及護理次數;⑧對自主呼吸恢復或具有自主呼吸患者進行適宜的肺功能鍛煉;⑨觀察氧合狀態;⑩重視環境衛生和空氣消毒,避免一切可能引起污染的途徑或環境。
兩組患者均常規行靜脈穿刺、冰帽、吸氧等操作,并依醫囑給予脫水降顱壓、改善腦組織代謝、調節酸堿平衡、抑酸等治療,及保證豐富的營養供給。
2.1 對比兩組患者死亡率、氣管切開率:乙組患者死亡3例(9.37%)、氣管切開4例(12.50%)均顯著優于甲組患者4例(13.33%)和7例(23.33%),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2.2 兩組患者的護理滿意度和不良反應:乙組患者護理滿意度均顯著優于甲組患者,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兩組患者均未發生因護理措施不當導致嚴重不良后果發生。詳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的護理滿意度對比
重度顱腦損傷患者常伴有不同程度意識障礙,易發生呼吸道梗阻、成人呼吸窘迫、中樞性通氣衰竭等呼吸系統并發癥,可能是由于舌后墜、誤吸、肺部感染等因素引起。而此類并發癥可造成肺內氣體的交換障礙及胸內壓升高。氣體交換障礙使動脈血二氧化碳分壓升高,氧分壓降低,腦血管擴張,腦血流增多,顱內壓增高;胸內壓力通過無瓣膜的靜脈直接傳至顱內,使顱內靜脈壓升高,靜脈回流受阻,更加重顱內高壓[1]。顱內壓增高可使大腦缺氧,腦細胞的代謝將迅速發生障礙,失去能量供應,局部二氧化碳蓄積,血管擴張,腦組織水腫加重,腦血管通透性增加,腦微血管阻塞,導致發生腦微循環障礙,使腦細胞缺血缺氧更嚴重,腦水腫致顱內壓增高,形成惡性循環[2-3]。因此通氣和給氧是重型顱腦傷傷員早期救治的首要任務,而對重度顱腦損傷患者的呼吸道采取有針對性的護理非常重要,其可以保持呼吸道通暢,及時叩背吸痰,有效的氣道濕化,可以減少呼吸道損傷,防止并發癥的發生。
筆者對我院收治的重癥顱腦損傷患者62例,分別采用常規護理措施及聯合呼吸道管理措施進行臨床護理干預,結果顯示,對重度顱腦損傷患者進行針對性的呼吸道管理,有效地降低了患者死亡率、氣管切開比例、顯著增加護理滿意度,顯著提高患者的生活質量,安全性較高,適宜依據患者情況進行廣泛應用和推廣。
[1]凌 勵,陳蕓梅,熊偉昕.頜面部外傷患者的呼吸道護理[J].中華現代護理雜志,2010,16(30):274.
[2]鄭紹儉,姜秋泉,邱 政,等.重型顱腦損傷并發急性呼吸窘迫綜合征危險因素分析[J].中國綜合臨床,2004,20(3):207.
[3]薛 華,薛麗娟.重度顱腦損傷患者的呼吸道護理[J].中國實用護理雜志,2008,24(z2):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