郝鵬飛,韋文軍,張子赟,壽永祿 (神華神東總醫院,陜西 神木 719315)
脊柱手術并發腦脊液漏在臨床上較為常見,如果處理不當可引起切口的長期不愈合,甚至危及生命[1]。近些年來,許多學者采用回顧性的病例對照研究來分析脊柱術后腦脊液漏的危險因素[2]。同時脊柱術后腦脊液漏的處理也意義重大,修補方法及修補材料有多種,但要想對比各種修補方式的優劣還值得商榷[3]。筆者具體探討了脊柱手術后并發腦脊液漏的原因與治療方法。現報告如下。
1.1 一般資料:選擇2010年2月~2012年9月我院收治的脊柱外科行手術治療患者90例,其中男69例,女21例;年齡26~86歲,平均(45.99±3.26)歲。手術部位:頸椎 40 例,胸椎和腰椎45例,骶椎5例。
1.2 調查內容:危險因素調查:包括患者年齡、性別、糖尿病情況、吸煙、術前營養狀況、入院至手術前天數、手術方法、術中使用激素、出血>1 000 ml、預防性抗生素使用不當、手術時間>3 min、引流管放置時間>3 h等。
1.3 治療方法:對所有脊柱手術并發腦脊液漏患者采用積極的對癥治療,記錄治療方法與治療效果。
1.4 統計學方法:采用SAS9.0軟件進行分析,危險因素分析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歸分析,P<0.05代表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1 腦脊液漏發病情況:經過觀察,90例手術后發生腦脊液漏9例,發病率為10.0%。
2.2 危險因素:通過多因素Logistic回歸分析,確定脊柱術后腦脊液漏的獨立危險因素包括糖尿病、營養不良與預防性抗生素使用不當(P<0.05)。具體見表1。

表1 脊柱手術并發腦脊液漏的多因素分析
2.3 治療方法:脊柱手術并發腦脊液漏的治療方法包括傷口加壓包扎、抗生素預防、輸注營養物質、體位限制、蛛網膜下腔置管及再次手術縫合修補等方法,都有患者治療后痊愈出院。具體見表2。

表2 9例腦脊液漏患者的治療情況
脊柱手術發生腦脊液漏是硬脊膜損傷的結果,主要包括患者自身疾病因素和醫源性因素兩方面。如骨折外傷后導致硬膜囊的損傷,從而造成修復困難而導致腦脊液漏;脊柱腫瘤手術時硬膜與腫瘤組織有粘連或腫瘤組織侵及硬膜,術中可能會傷及硬脊膜,造成腦脊液漏[4];術后由于咳嗽、噴嚏、可使腹壓驟然升高,腦脊液撐破致使腦脊液外漏。相關文獻報道脊柱術后腦脊液漏的發生率約為0.7% ~12%,術后腦脊液漏往往可導致較嚴重的并發癥,并且給患者增加了住院費用,加重了醫院、社會的負擔。90例手術后發生腦脊液漏的為9例,發病率為10.0%。在危險因素調查中,脊柱術后腦脊液漏的獨立危險因素包括糖尿病、營養不良與預防性抗生素使用不當(P<0.05)。糖尿病不僅是脊柱術后腦脊液漏的獨立危險因素,而且是眾多感染的危險因素。病程較長的糖尿病患者常因并發外周血管性疾病,以致切口愈合欠佳,同時較差的血供使得局部組織對于感染的抵抗力下降,并降低抗生素到達靶器官的濃度,從而出現并發癥[5]。營養不良為常規的危險因素,我院對于營養不良的患者,術后根據經濟狀況均行相應的腸外營養液支持治療。筆者將超過術前1 h及切皮后使用預防性抗生素定為術前預防性抗生素使用不當,術前使用預防性的抗生素主要是來降低患者再次手感染的風險,但是使用不當可產生抗菌效應,形成并發癥。在腦脊液漏的治療中,以非手術治療為主,包括傷口加壓包扎、抗生素預防、輸注營養物質、體位限制,原則為盡量減低腦脊液壓力差,促進硬膜及周圍軟組織愈合。嚴重的患者可以采用蛛網膜下腔置管及再次手術縫合修補等方法。本文所有腦脊液漏患者通過以上處理均治愈。
總之,脊柱手術并發腦脊液漏是臨床比較常見的并發癥,糖尿病、營養不良與預防性抗生素使用不當為主要危險因素,要對癥給予及時治療。
[1]韋敏克.脊柱手術硬脊膜損傷及腦脊液漏的診治進展[J].中國矯形外科雜志,2008,16(10):756.
[2]蘇素聯.磁共振成像診斷脊柱腦脊液漏致自發性低顱壓1 例[J].實用醫技志,2008,15(11):1488.
[3]馬澤民,呂國華,王 冰,等.脊柱手術后合并腦脊液漏52 例分析與處理[J].中國現代醫學雜志,2009,14(10):133.
[4]張陽德,向 忠,彭 健.硬脊膜損傷分度及預防腦脊液漏的臨床研究[J].中國現代醫學雜志,2007,17(11):1349.
[5]張海兵,王文軍,易紅衛.持續腰穿引流治療脊柱手術后腦脊液漏[J].中國脊柱脊髓雜志,2012,14(11):6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