滕春娥,靳國艷
(1.牡丹江師范學院圖書館,黑龍江 牡丹江 157011;2.綏化學院圖書館,黑龍江 綏化 152000)
高校圖書館聯盟發端于20世紀30年代的美國,而我國大學圖書館間的協作始于20世紀80年代,隨著科學技術、通信設施及信息技術的不斷發展,其功能也不斷得到增強,較有代表性的當數CALIS(中國高等教育文獻保障系統)。館際合作從最初的建立聯合目錄、聯合編目、館際互借和文獻傳遞基礎合作發展到資源協調采集、合作貯存、館員聯合培訓、資源、協作參考咨詢、電子資源共享等。
經過近二十年的實踐,高校圖書館聯盟出現了發展瓶頸。例如:聯盟內部管理中缺乏權威機構和統一的領導核心,致使許多問題無法及時解決;缺乏有效的溝通平臺和平等的對話機制,導致聯盟之間出現意見分歧;聯盟缺少共同的組織文化,導致館員精神渙散;缺乏合理的利益分配機制,致使組織內部矛盾激化;等等。諸如此類的問題阻礙了圖書館聯盟的發展,為此,必須找到一種方法切實改變此種狀況。
本文通過協同理論這一視角,試圖理順高校圖書館聯盟系統內部各種關系,統一戰略思想、凝聚組織文化、保證戰術實施,最終實現館際互惠、平等協商、資源優化與合理配置,確保聯盟系統內部和諧穩定,構建和培育聯盟核心競爭力,真正突破瓶頸,實現快速發展。
早在20世紀90年代,協同理論已被學者引入圖書館學研究領域,如嚴繼東的《圖書館協同理論初探》,首次將協同理論引入圖書館界,并系統介紹協同理論,將圖書館看做一個系統,圖書館內部各個部門看做子系統,用協同學來探討圖書館系統運行的某些規律,并就圖書館宏觀有序化問題,初步設想構建一個數學模型。可以說此文是協同理論應用圖書館領域的開山之作,此后這方面的研究相對較少。直至近些年隨著圖書館學的發展,逐漸與其他學科交叉融合,該領域的研究才逐漸興起,部分研究者運用了“協同發展”“協同服務”的提法,如陳云龍的《部屬高校圖書館協同發展的思考》,顏務林、李亞芬的《數字圖書館協同服務的實踐與思考》。但在這些研究中沒有具體地運用協同理論去剖析圖書館問題,而是僅僅作為一個“共同發展”“共同服務”的概念去提。值得一提的是《圖書與情報》2010年第4期王懷詩、李慧佳《圖書館協同管理模型構建研究》,在這篇論文中作者以協同理論為研究視角,提出圖書館引入協同管理的必要性和可行性,并構建了圖書館協同管理模型。圖書館聯盟作為一項課題,雖然其研究在我國已經相當成熟,如燕今偉《圖書館聯盟的構建模式和發展機制研究》一文,系統介紹了圖書館聯盟國內外發展歷程、模式、功能、現狀及特點、從中把握圖書館聯盟發展的脈搏;李家清《我國圖書館聯盟進展及發展策略》綜述了我國圖書館聯盟進展,提出了發展我國圖書館聯盟應當采取的策略。然而沒有理論依據的設想也只能作為一種美好的愿景。
協同論(synergetics)亦稱“協同學”,其創立者是著名物理學家哈肯(Hermann Haken),此理論是研究不同事物共同特征及其協同機理的新興學科,近些年來獲得發展并被廣泛應用。其內容包括系統性原理、支配性原理、自組織原理,主要研究遠離平衡態的開放系統在與外界有物質或能量交換的情況下,如何通過自己內部協同作用,自發地出現時間、空間和功能上的有序結構。協同論成為軟科學研究的重要工具和方法。應用協同論能夠建立協調的組織系統以實現工作的目標,為我們處理區域高校圖書館聯盟瓶頸問題提供了新的思路。
高校圖書館聯盟是一個由多所高校圖書館組成的圖書館的聯合體,其目標是實現資源共享,利益互惠,并受共同認可的協議和合同約束,自然構成了一個開放的系統整體,對外進行信息、物質、能量的交流,對內各高校館間實現資源的互補共存。單個高校館只有當序參量起主要支配作用時,圖書館聯盟自身才處于穩定狀態。也只有這時聯盟間通過相互作用,產生的協同作用才能實現1+1>2的效果,實現資源的真正共享和優勢互補,也只有這樣,聯盟才真正具有存在的意義和價值,而不僅僅是為了跟形勢、造聲勢。
高校圖書館聯盟作為一個組織系統,其結構、模式、特征不是某一個成員館所能決定的,其不僅取決于各個組成要素即成員館,而且更取決于其組成要素之間的共同合力,即基于系統中各成員館間的共生關系所形成的關聯機制、協同關系,構成了圖書館聯盟系統的結構,決定著聯盟的功能。因此,運用協同理論,設計和建構聯盟系統內各子系統間(成員館)間的關聯機制,使它們聯系更為緊密,關系更為融洽,以產生最佳功能效果。這需要在聯盟中建立一種增強聯盟間團結的黏合劑,即聯盟核心競爭力。筆者認為應包括以下四個方面。
優秀的組織文化能夠營造良好的內部環境,提高員工的文化素養和道德水準,對內形成凝聚力、向心力、約束力,形成組織發展不可或缺的精神力量和道德規范,能使組織內部和諧、步調一致,從而提高企業的競爭力。隨著信息技術的快速發展,高校圖書館界面對文獻資源的迅猛增長、價格的不斷提升和用戶對知識獲取的新要求,作為重要學術基地、文化信息儲藏中心的高校圖書館站,應站在更高的角度,探索出資源共建共享之路——圖書館聯盟。圖書館聯盟作為一個組織,要實現成員館間和諧穩定的有效運行,僅僅依靠良好的溝通交流是不夠的,還需要營造積極、健康和統一的聯盟文化,樹立共建、共知、共享的服務理念及以人為本的價值觀,以提高圖書館聯盟各成員館思維和行為的一致性,減少成員館之間的矛盾和沖突,形成聯盟文化。聯盟內還要加強學習,鼓勵館員不斷學習,努力促成其全面發展;適時舉辦各種聚會,組織各種形式的娛樂活動,豐富館員的文化生活。建立各種信息網絡,便于成員館間情感溝通,達到助推各項業務順利開展。
圖書館聯盟作為一個服務系統,其各項任務的有效實施有賴于各層次管理機構的建立,各機構間層級分明,關系順暢,各部門做到各司其職,各盡所能,聯盟最終實現合作共贏。“以美國高校圖書館聯盟GALILOE(佐治亞州大學系統的34所高校聯盟)為例,佐治亞州大學承擔此聯盟的所有權和一切責任,設置代理機構GALILOE籌劃指導委員會對項目進行管理,制訂戰略方向、準備預算、進行評估活動等。州政府高等教育委員會的信息與教育技術辦公室負責對戰略和預算方針等問題。籌劃指導委員會還任命了一些針對不同問題的附屬委員會,如技術工作附屬委員會、參考咨詢附屬委員會、評估附屬委員會、館藏發展附屬委員會,由來自各個校園的圖書館員和技術人員組成。籌劃指導委員會不定期召開會議,商討管理有關的事宜,會議向所有成員組織開放。所有的參與圖書館都派代表參加用戶委員會,參與對聯盟的管理。”目前我國區域高校圖書館聯盟亦由政府或圖書館協會組建,由圖書館協會商討建立聯盟委員會,并由本地區實力較強的大學圖書館作為核心館牽頭組建,在聯盟內部逐層建立各職能部門,認真貫徹落實聯盟規章制度,實現成員館間資源優化互補,達到共贏。
高校圖書館聯盟是高校圖書館間為了滿足教學及科研用戶的信息需求,共同形成資源保障的合作組織,組織有著共同的職業信仰和追求,遵守統一的標準和制度。統一的標準是圖書館聯盟共同合作的基礎,也是聯盟共同管理的基礎,由圖書館協會等機構共同確立,并賦予一定的法律效力。
制度是圖書館聯盟發揮作用的有效依據,聯盟成員共同商討構建本聯盟章程、業務運行基本程序。聯盟成員館建立統一的規范標準及與具體工作項目相關的協議和合同等。圖書館聯盟作為一個組織系統,其內部管理比較復雜,依賴各種規章制度的建立與實施,同時,制度的執行還需要配套的實施細則與監督制度作為保障。宏觀層面需要制定聯盟的戰略規劃,以統一思想目標和職業理念。同時在制度建設中,以協議和合同明確各方的權責,適度留有彈性,保證成員館之間充分的話語權。另外,建立有效的監管機構,保證資金流向清晰,便于各方利益平衡。微觀方面,通過分工與協作形成資源互補之勢,降低成本,利用資源規模效益,形成資源保障。
激勵是一種柔性管理,通過了解員工,滿足員工的需要而使員工在個人情感上愿意為組織的目標而努力奮斗,實現個人發展與組織目標的融合。高校圖書館聯盟是一個以資源共建共享為原則、滿足各種用戶信息需求為目標的組織,其成員館間館藏數量、人員素質、技術水平、資源保障力等諸多方面不盡相同。為此,在提供用戶服務過程中,各館、各館員所付出的勞動亦有差別。聯盟內部應建立合理的激勵機制,根據各館、各館員在聯盟中的貢獻大小,采取相應的形式,給以精神及物質獎勵,不斷使組織目標內化為館員的內在需要,關注館員的發展,不斷使館員從個人需求向實現組織目標的高層次需要發展,培養成員對組織的熱愛和認同,增強對組織的向心力和凝聚力。公平合理的利益分配機制是激發成員合作積極性的關鍵所在,也是聯盟正常運行的重要保障。由于各館在聯盟中所提供的資源、技術及知識等價值無法用金錢量化,所以聯盟更應在建立之初形成各成員館可供參考的利益分配方案,例如用合同的形式規定各方的貢獻及所得利益,各方所需承擔的義務及方向等。使聯盟內部各成員在利益分配及任務擔當上都有所遵循,更有助于工作的開展和聯盟職能的實現。
協同理論指導下的圖書館聯盟,其作為一個組織系統,由子系統(成員館)組成,系統整體功能的發揮取決于各子系統的狀況。當各成員館獨立運作,各行其是時,聯盟系統無法形成有序結構,只有當各個成員館內的支配性要素起到主要作用時,系統才能協同運作,通過系統自組織原理,自覺地形成有序結構。這種在系統內由無序到有序的過程中起支配作用的模式或力量,在協同學中稱為序參量。序參量是客觀參量,是對一般系統理論提出的非加和性原理的有力證據。核心競爭力的形成不是聯盟內部各基本能力子系統加和的結果,而是它們通過自組織過程協同形成。聯盟內部四大維度同時達到可能發生合作關系的臨界狀態時,各子系統才會發生關聯,形成合作關系,協同行動,進而導致序參量出現,在聯盟內部形成核心競爭力。

模型中的 S、S、S、S和 E 分別表示聯盟中的文化維度、組織形式維度、內部管理維度、內部激勵維度和核心能力;F、F、F、F和 F 分別表示 S、S、S、S和E的變化率與其原有狀態的關系;c、c、c、c、c分別表示聯盟內部的四大基本能力維度;S、S、S、S間的協同作用分別對聯盟中的 S、S、S、S和E變化率影響的大小;B表示隨機漲落外力對聯盟核心能力變化的影響,t表示時間。
聯盟內部的核心競爭力不是一成不變的。它隨著四大能力緯度的變化而逐漸形成新的競爭力。正如模型中,隨著時間t的變化,聯盟文化不斷深入人心、組織形式趨于更加合理、內部管理更加科學和內部激勵亦更加人性化,在這四大緯度的作用下,內部核心競爭力也會隨之變化,通過各方面能力的綜合作用,演變成新的核心競爭力。
圖書館聯盟是圖書館界現在以至將來資源共建共享的大勢所趨,聯盟的優勢是眾所周知的,也為業界和學界所普遍認同的。雖然,目前其發展中出現了些許波折,但是筆者相信通過圖書館界共同的努力,困難必定會迎刃而解,圖書館間的合作定會助推圖書館事業的發展。
[1]燕今偉.圖書館聯盟的構建模式和發展機制研究[J].中國圖書館學報,2005(4):24—25.
[2]協同理論[EB/OL].[2009-11-04].http://baike.baidu.com/view/1455975.htm?fr=ala0_1.
[3]翟 偉,周 偉.近10年我國圖書館聯盟發展現狀與對策研究[J].圖書館建設,2012(6):93—94.
[4]陳秀麗.圖書館聯盟建設及管理[D].東北師范大學碩士學位論文,2006(11):6—7.
[5]李曉華.我國圖書館聯盟發展研究[D].湘潭:湘潭大學碩士學位論文,2008:28—33.
[6]左 萍.基于協同的內部營銷體系構建研究[D].武漢:武漢理工大學碩士學位論文,2008:47—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