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鄧永勝
大病醫保,補齊政策“短板”
/鄧永勝

為救病妻而私刻公章的廖丹,引發社會關注。
大病醫療保障是全民醫保體系建設當中的一塊“短板”。隨著層出不窮的大病重病患者悲劇不斷涌入公眾視野,改革的呼聲日益迫切。國家發革委、衛生部等聯合出臺的《關于開展城鄉居民大病保險工作的指導意見》力圖補齊“短板”。
“大病猛于虎”。在我國,因罹患“大病”而無錢醫治,最終因病致貧,甚至“人亡家破”的事件不止一次地見諸報端。在微博上,也有一大批人致力于為這些無錢醫治的“大病”患者不斷奔走相告。
大病保險實際報銷比例不低于50%、不額外增加參保者繳費負擔、加強對商業保險機構承辦大病保險監管、解決因病致貧、因病返貧問題……國家發革委、衛生部、財政部、人保部、民政部、保監會聯合公布的《關于開展城鄉居民大病保險工作的指導意見》于2012年10月1日起實施,這意味著由政府主導的大病醫保制度終于“守得云開見月明”。
指導意見對大病醫保的保障對象、保障水平、籌資情況、承保方式、承保資格等作了原則規定。這一力求補齊醫保政策“短板”的新政,能否讓老百姓真正實現病有所醫?
“我每天還是那些事兒,只不過都要惦記著法院的判決。”廖丹的聲音有些疲憊,他認識到了問題的嚴重性,但同時希望自己的努力彌補能夠獲得法律的寬宥。在愛心人士的幫助下,廖丹退回了全部欠款。
過去4年,為了給身患尿毒癥的妻子做透析,廖丹私刻公章,騙取北京醫院17.2萬元。廖丹的行為涉嫌詐騙。
經北京市東城區檢察院提起公訴,2012年12月7日,北京市東城區法院宣判:以詐騙罪判處被告人廖丹有期徒刑3年,緩刑4年,并處罰金3000元。這個被網友譽為凄美的“北京愛情故事”暫時告一段落。
丈夫為救病妻私刻公章詐騙、孝子買農藥助母安樂死、老太拾荒為去世兒子還醫療債務……幾個看似彼此孤立的熱點新聞事件,卻多因“難堪沉重醫療費”而起。在經過媒體廣泛報道后,我國當前醫保政策存在的缺陷,特別是大病醫療救助這一“短板”再度被推向輿論的風口浪尖。
大病保障是衡量一個國家醫療保障水平的重要標志。目前,我國全民基本醫保已經覆蓋城鄉,但大病保障制度尚不健全,群眾大病醫療費用負擔仍然較重,因病致貧、因病返貧的問題和風險還比較突出。
在“私刻公章救妻”案中,廖丹的妻子杜金領既無北京戶口,又未曾在京辦理醫療保險,被“順理成章”地擋在北京大病醫保的門外。
涉嫌詐騙,將面臨刑事處罰,這樣一個違法者連同病妻在被媒體報道后卻得到了公眾一邊倒的同情。很多網友認為,正是大病救助的缺位和醫保制度的漏洞,令走投無路的廖丹選擇“鋌而走險”。在懲罰違法者的同時,更應檢討大病救助制度的缺陷。
針對這一現實情況,2012年10月開始實施的大病醫保新政明確提出,我國大病醫保將覆蓋城鎮居民醫保、新農合的參保(合)人,在參保(合)人患大病發生高額醫療費用的情況下,對城鎮居民醫保、新農合補償后需個人負擔的合規醫療費用給予保障,且實際支付比例不低于50%,并將按照醫療費用高低分段制定支付比例,即醫療費用越高,支付比例越高。
“老百姓不幸患了大病,能不能看得好是醫療技術水平問題,能不能看得起,則是醫療保障制度設計問題。因此,我們應從制度上完善設計,注重保大病保低收入群體,不能讓老百姓因病致貧返貧。”
國家發改委副主任、國務院醫改辦公室主任孫志剛在2012年底舉行的城鄉居民大病保險座談會上說,出臺指導意見目的很明確,就是補上大病保障的“短板”,對城鄉居民因患大病發生的高額醫療費用,在基本醫保報銷之后再進行第二次報銷,使絕大部分人不會因為疾病陷入經濟困境。
“資金來源首先利用基本醫保結余基金,對于結余不足或沒有結余的地區,在基金年度提高籌資時統籌解決。大病保險不再額外增加群眾個人繳費負擔。”孫志剛說。
“救護車一響,一頭豬白養”,沒有人愿意患大病,然而每個人患大病的幾率卻是不確定的。一旦患了大病,無論花多少錢,大部分人都會去治療,由此帶來的高額醫療費用讓很多百姓無法承受。
當前,我國“十二五”醫改正向縱深挺進。積極探索建立大病保障機制,使全民基本醫保體系不斷完善成為重要一環。2012年以來,官方多次表態,力求補齊大病醫保這一“短板”,不斷提升保障能力,解決大病患者特殊困難和后顧之憂。
2012年的《政府工作報告》提出,要全面推開尿毒癥等8類大病保障,將肺癌等12類大病納入保障和救助試點范圍。
《政府工作報告》并指出,建立大病保障制度,必須注重創新機制,把基本醫保與商業保險結合起來,相互銜接,功能互補。
同時,要搞好基本醫保、大病保險、醫療救助、慈善救助以及商業補充保險的銜接,探索形成多層次多形式的大病保障制度,不斷提升保障能力。
隨后,國務院出臺《“十二五”期間深化醫藥衛生體制改革規劃暨實施方案》。其中提到,要加快健全全民醫保體系,繼續加大政府支持力度,逐步提高城鎮居民醫保和新農合政府補助標準,加快醫保支付方式改革,積極探索建立大病保障機制,使全民基本醫保制度不斷完善。
針對農村兒童的大病保障問題,中國鄉村兒童大病醫保公益基金于2012年7月啟動。該項目通過多方合力籌集保險資金,采用公益基金、保險公司、地方政府合作的方式,向社會籌募善款,為試點地區適齡兒童購買商業醫療保險,不設病種賠付限制,當地兒童免費獲得最高20萬元賠付,既可以減輕患兒家庭的負擔,也不會給當地財政增加壓力,有效解決了鄉村兒童大病保障問題。
大病醫保新政的直接啟動,始于2012年7月19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國務院副總理兼國務院深化醫藥衛生體制改革領導小組組長李克強在當天主持召開國務院深化醫藥衛生體制改革領導小組第十一次全體會議。李克強在會上表示,“要下決心抓緊把大病醫保納入全民醫保范圍,拓展和延伸基本醫保的功能。”
一個多月后,多部委《關于開展城鄉居民大病保險的指導意見》頒布。大病醫保新政推向全國。
隨著意見的出臺,有觀點稱全民醫保終于開始了“質量革命”。然而,事實卻是,面對姍姍來遲的醫保補賬,質疑仍是潮涌般襲來。
首先是資金問題。據衛生部統計,我國慢性病發病人數快速上升,現有確診人數2.6億人,已經成為影響我國國民健康的重大公共衛生問題。目前,慢性病導致的死亡率占到我國死亡率的85%,慢性病導致的疾病負擔占總疾病負擔的70%。步入老齡化社會的中國,醫療負擔會越來越重。此次醫保新政明確了資金來源,將從城鎮居民醫保基金、新農合基金中劃出一定比例或額度作為大病保險資金。
而解決大病患者群體的實際困難,需要大量的醫保資金支持。只有為醫保蓄水池不斷注入“活水”,才能避免醫保基金入不敷出。
北京大學政府管理學院教授顧昕也對醫保基金能否兜得住存在疑問。他認為,《意見》有一明顯的漏洞,即沒有設“封頂線”,也沒有說不得設“封頂線”,這為各地落實政策留下了后患。“醫保基金寬裕的地區沒有問題,但醫保基金本身就不寬裕的地區就可能通過設保險封頂線來降低支出”。

大病猛于虎。官方多次表態補齊政策“短板”。 葉 菁攝
中國社科院經濟所公共政策研究中心主任朱恒鵬則擔心,在現有形式下發展大病醫保很可能會出現“窮人補貼富人”現象:三四十萬元的醫療費用,即便通過大病醫保補償60%甚至更多,患者自付的部分也是貧困家庭不能承受之重,因此實際享受大病保險保障的極有可能是富裕人群。
他同時提出:“也許更好的做法是基本醫保全部用于保基本,大病保險完全交給商業保險公司,由個人自愿購買。對貧困家庭的保護通過定向性的大病醫療救助來實現。”
當前,受城鄉二元分割、戶籍制度及人口流動等因素的制約,很多不愿承受異地就醫和報銷繁瑣的人被遺漏在醫保制度之外。
同時,各地醫療資源分布不平衡的現狀,也使大病治療經常成為“異地治療”,很多大病患者醫療費用報銷的比例因此大打折扣。而這種不平衡,短期內亦難改變。
此時,由全民醫保向全民醫保一體化轉變的口號呼之欲出。在長期致力于醫療體制改革的北京大學光華管理學院經濟學教授劉國恩看來,建立全民醫保一體化,解決異地就醫和異地結算并不是一件難事,可以通過電子信息化手段,網上交易和結算。網上購物有支付平臺,醫保報銷也同樣可以建立網上支付運營平臺。
此外,在全民醫保政策不斷推進的過程中,醫保制度的城鄉分割、群體分割和管理與經辦分割等碎片化問題也不斷顯現。
有專家指出,消滅醫保碎片化,實現城鄉醫保一體化的真正難點在于各部門利益之間的博弈:新農合歸屬于農業部管理,城鎮醫療保險由人社部負責,各地區經濟發展不均衡引起的轉入地和轉出地之間利益此消彼長。若要改變,需要國家政策的大力度調節。
2013年1月16日,衛生部發布消息,今年的農村醫保(新農合)的重點工作將針對大病擴大保障度和覆蓋面,對于胃癌、肺癌等20多種大病綜合的報銷比例由之前的70%左右提高到90%左右。
大病醫保的路,正越行越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