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筱紅 周書文 金洪珍 吳海軍 李曉為 魏廣林 (北京平谷區醫院心血管內科,北京 101200)
美托洛爾是臨床常用β受體阻滯劑,廣泛用于各種心臟病和高血壓,可降低血壓,降低心室率,緩解心絞痛,并增加左室功能,改善心力衰竭患者的預后;但老年患者服用美托洛爾要嚴密監測其藥物副作用,尤其是降低心率。本文回顧分析老年心房顫動(AF)患者服用美托洛爾后出現長R-R間期的情況。
1.1 一般資料 我院心內科2005年1月至2010年1月住院患者,通過動態心電圖檢查發現5例AF伴長R-R間期患者,其中男4例,女1例,年齡65~86〔平均(73.8±8.72)〕歲,合并有高血壓4例,心絞痛2例、高血壓性心臟病、糖尿病、風濕性心臟病各1例,其中女性患者合并有腎功能不全并發2次暈厥發作,其他4例無明顯黑矇及暈厥。均合并較長時間的AF,長時間服用美托洛爾,逐漸出現陣發性心悸甚至暈厥發作,住院期間檢查電解質無異常,無心功能不全的臨床癥狀,超聲心動檢查左室射血分數均正常。見表1。

表1 患者一般資料
1.2 用藥情況 5例均服藥依從性好,每天堅持口服美托洛爾1~4年,平均(2.1±1.14)年,美托洛爾劑量25 ~50 mg/d,平均37.5 mg/d,均未服用地高辛、胺碘酮等影響心率及心律的藥物。
服藥時動態心電圖檢查結果將R-R間期>2.5 s作為診斷標準,所有患者在AF時均伴有明顯的長R-R間期,其總心率>80 000次/d,女性患者出現暈厥發作,其他4例無暈厥發作。所有患者AF伴長R-R間期后立即停用美托洛爾,住院期間密切觀察病情變化,心悸及暈厥癥狀消失,4例長R-R間期消失,1例明顯減少,服藥112次,停藥后30 d復查長R-R間期14次。見表2。

表2 動態心電圖結果
AF患病率為0.77%,約有1 000萬AF患者〔1〕。AF有隨年齡增加趨勢,每增加10歲發病率增加1倍,80歲以上人群患病率超過10%。2010年歐洲心臟病學會(ESC)發布AF治療新指南更新其分類。①首發性AF:首次證實發生的AF,伴或不伴臨床癥狀;②陣發性AF:AF持續時間<7 d,可自行終止;③反復性AF:AF發作次數>2次;④持續性 AF:AF持續時間>7 d但<1年,經藥物及電轉復能恢復竇律者;⑤永久性AF:不能轉復為竇律的AF(包括電轉復失敗),ESC指南進一步肯定藥物治療AF的價值〔2〕。AF患者治療目標是保持血流動力學穩定,心室率控制在100次/min以下,β受體阻滯劑、鈣拮抗劑和地高辛是最常用于控制心室率的藥物〔3〕,特別對于控制運動時心率,使用β受體阻滯劑很有效。
β受體阻滯劑主要抗心律失常作用是抑制4相的舒張除極,有效抑制兒茶酚胺增加引起心律失常,β受體阻滯劑減少房室結傳導速率,終結房室結折返導致室上性心動過速及降低房撲和AF時心室率。雖然β阻滯劑不能轉復心房撲動,但是它能有效減慢心房撲動患者的心室率〔4〕,因此對血流動力學相對穩定的患者有明確使用指征(Ⅰ類推薦,證據水平C);β阻滯劑對預防AF發作、控制發作時的心室率、促使AF轉復竇律和維持竇性心律都可能有效;β阻滯劑能安全用于長期控制AF心室率和拮抗交感神經興奮(Ⅰ類推薦,證據水平B),對心率的控制作用阿替洛爾和索他洛爾效果可能更佳。β阻滯劑用于AF急性期心室率控制也很有效(Ⅰ類推薦,證據水平A)。應用β受體阻滯劑的同時也會帶來相應的不良反應,美托洛爾在心血管系統的主要不良反應〔5〕:減慢心率、抑制異位起搏點自律性、減慢傳導和增加房室結不應期,因此可造成嚴重心動過緩和房室傳導阻滯,主要見于竇房結和房室結功能業已受損的患者,李煥杰〔6〕、王鋼〔7〕報道倍他樂克致竇性停搏,最長停搏時間為14 s。對于AF患者控制心室率,傳統觀念動態心電圖檢查發現>2.0 s長R-R間期并不能診斷為Ⅱ度房室傳導阻滯〔8〕,AF時長R-R間期在器質性與非器質性心臟病均可出現,本文提示長R-R間期的出現與服用美托洛爾相關;臨床癥狀的出現與長R-R間期的次數和長R-R間期的時間不一定相關。
對于老年AF患者長期服用美托洛爾者一定要更加關注其不良反應,由于本類藥物主要由肝代謝、腎排泄,肝、腎功能不良者應調整劑量或慎用,臨床應用β阻滯劑其血藥濃度可相差甚大,有些作用機制復雜尚未完全闡明,老年患者由于機體器官功能逐漸衰退,藥代動力學發生改變,使藥物的吸收代謝及排泄功能均降低,半衰期延長,血藥濃度升高,藥物不良的發生率增多;藥物在體內的分布呈蛋白結合性成分減少,而具有藥理活性的游離型成分增加;用藥的個體差異增大;老年患者維持機體內環境穩定的調節功能減退,內臟肌肉功能減退,對藥物的敏感性亦隨之改變。
1 周自強,胡大一,陳 捷,等.中國心房顫動現狀的流行病學研究〔J〕.中華內科雜志,2004;43(7):491-4.
2 The Task Force for the Management of Atrial Fibrillation of the Europenan Society of Cardiology(ESC).ESC Guidelines for management of atrial fibrillation〔J〕.Eur Heart J,2010;31:2369-429.
3 Segal JB,Mc Namara RL,Miller MR,et al.The evidence regarding the drugs used for ventricular rate control〔J〕.J Fam Pract,2000;49:47-59.
4 中華醫學會心血管病學分會,中華心血管病雜志編輯委員會.β腎上腺素能受體阻滯劑在心血管疾病應用專家共識〔J〕.中華心血管病雜志,2009;3(37):195-209.
5 諸駿仁,桑國衛.中華人民共和國藥典:臨床用藥須知——化學藥和生物制品卷(2005年舨)〔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5:181-4.
6 李煥杰.倍他樂克致竇性停搏 1例〔J〕.中國醫藥導報,2006;3(36):160.
7 王 鋼.服用倍他樂克致竇性心動過緩伴持續14秒以上竇性停搏一例報告〔J〕.第二軍醫大學學報,2006;27(2):214.
8 盧喜烈,帥 莉,石亞君,等.陣發性心房顫動伴心室長間歇的臨床意義〔J〕.臨床心電學雜志,2006;15(2):11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