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玉明 金格勒 (新疆醫(yī)科大學第一附屬醫(yī)院VIP外二科,新疆 烏魯木齊 830054)
腰椎間盤突出癥(LDH)是脊柱外科常見病、多發(fā)病,是由于腰椎間盤的纖維環(huán)退行性變性、破裂,髓核突出壓迫或刺激硬膜囊或神經根所致,常引起劇烈的腰腿疼痛、坐骨神經痛及其他神經功能障礙癥狀使患者活動受限,重者還會發(fā)生脊柱畸形而喪失勞動能力〔1〕,生活質量嚴重受損。目前LDH的治療方法較多,手術解除突出對神經的壓迫是根本性療法,但很多患者難以耐受而選擇保守治療,使病情反復,進行性加重〔2〕。近年來,膠原酶化學溶解術、射頻消融術、激光焦化等微創(chuàng)療法逐漸為患者和醫(yī)生所認可,但由于各種療法的作用機制不同,適應證不同,任何單一的療法都有其局限性〔3〕。我院采用經皮靶點射頻熱凝聯(lián)合穿通式臭氧注射治療LDH,效果滿意。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11年1~12月我院收治的LDH患者90例。納入標準:(1)符合《腰椎間盤突出癥》診斷標準〔4〕,經CT或MRI等影像學證實有相應節(jié)段椎間盤突出;(2)無腰椎滑脫、腰椎管狹窄、腰椎結核、脊柱骨折、關節(jié)炎等其他骨性疾病及甲亢、出血傾向等臭氧療法禁忌證,排除精神障礙、腫瘤、感染、凝血功能障礙、過敏體質、資料不全、治療不依從及妊娠期、哺乳期婦女;(3)醫(yī)院倫理委員會批準,患者簽署知情同意書。按隨機數字表法將納入病例分為兩組,觀察組45例,男25例,女20例;年齡25~68歲,平均(46.2±7.1)歲;病程3~24個月,平均(15.3±6.5)個月;L3/4突出10例,L4/5突出26例,L5S1突出9例;后外側型38例,旁中央型7例。對照組45例,男26例,女19例;年齡24~66歲,平均(47.1±6.7)歲;病程3~25個月,平均(15.8±6.2)個月;L3/4突出11例,L4/5突出25例,L5S1突出9例;后外側型37例,旁中央型8例。兩組患者年齡、性別、病程及突出情況等比較均無統(tǒng)計學差異(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兩組患者術前均查血、尿常規(guī)、心電圖、凝血四項以及肝腎功能。術前0.5 h給予咪達唑侖5 mg,阿托品0.5 mg肌注,開通靜脈通道。入室后監(jiān)測血壓(BP)、心率(HR)、血氧飽和度(SpO2)、心電圖(EKG)。患者俯臥位,腹下墊枕,C型臂X光機準確定位病變椎間隙,常規(guī)消毒鋪巾,2%利多卡因3 ml局麻。采用22G穿刺針經小關節(jié)內側緣入路穿刺進針至椎間隙,后用21G三孔臭氧穿刺針經安全三角入路穿刺至病變椎間盤,使針尖相距<1 cm,針尖進入椎間盤約1~1.5 cm。置入Baylis射頻疼痛治療儀,射頻電極證實安全距離后予射頻熱凝,60℃、70℃、80℃各60 s。觀察組消融結束后將濃度為60 μg/ml的臭氧注入椎間盤內,連接穿刺針的兩個注射器一個注射一個回吸,交替進行,以達到穿通使新鮮臭氧反復接觸氧化椎間盤為最佳。術后絕對臥床24 h,20%甘露醇脫水。
1.3 觀察指標 觀察兩組患者腰痛及相關癥狀變化,治療前后查血、尿常規(guī),肝、腎功能,記錄惡心嘔吐、低血壓、眩暈等不良反應及神經損傷、感染性椎間盤炎、尿潴留等并發(fā)癥。采用視覺模擬評分法〔5〕(VAS法)評估兩組患者治療前、治療72 h、治療1個月、3個月的疼痛程度,0分為無痛,1~3分為輕度痛,4~7分為中度痛,8~10分為劇烈痛。
1.4 療效評價 根據《中藥新藥臨床研究指導原則》〔6〕有關LDH療效評價標準擬定。①優(yōu):腰腿痛等癥狀全部消失,直腿抬高80°以上,活動和工作恢復正常;②良:腰腿痛等癥狀基本消失,直腿抬高60°以上,活動輕度受限,恢復工作;③可:腰腿痛等癥狀有所減輕,直腿抬高進步不明顯,活動和工作有影響;④差:上述癥狀無改善或加重。優(yōu)良率(%)=(優(yōu)+良)/總例數×100%。
1.5 統(tǒng)計學方法 采用SPSS13.0軟件,定性資料采用獨立樣本R×C列聯(lián)表資料的χ2檢驗;定量資料以s表示,采用配對設計資料的t檢驗或兩獨立樣本資料的t檢驗。
2.1 兩組治療前后VAS評分比較 兩組治療前VAS評分比較無顯著差異(P>0.05);治療后72 h、1、3個月VAS評分較治療前均顯著降低(P<0.05);兩組治療后72 h的VAS評分比較無顯著差異(P>0.05),觀察組治療后1、3個月的VAS評分均顯著低于對照組(P<0.05)。見表1。
表1 兩組治療前后VAS評分比較( s,n=45)

表1 兩組治療前后VAS評分比較( s,n=45)
與治療前比較:1)P<0.05;與對照組比較:2)P<0.05
個月觀察組 7.49±2.63 1.14±0.781) 2.32±1.561)2)2.52±1.671)2)組別 治療前 治療后72 h 治療后1個月 治療后3對照組 7.48±2.57 1.23±1.011) 3.85±1.921) 4.61±2.221)
2.2 兩組近期、遠期療效比較 觀察組治療后1、6個月的優(yōu)良率均明顯高于對照組(P<0.05)。見表2。

表2 兩組近期、遠期療效比較〔n(%),n=45〕
2.3 兩組不良反應和并發(fā)癥比較 兩組患者治療期間血、尿常規(guī)以及肝腎功能均未發(fā)生明顯變化,對照組和觀察組各出現輕度頭暈2例,惡心2例,均不影響治療,未作特殊處理。兩組均未發(fā)生神經損傷、感染性椎間盤炎等嚴重并發(fā)癥。
LDH主要表現為腰痛,牽涉一側下肢放射性疼痛,其病理是突出部位的水腫、粘連,無菌性炎癥壓迫神經根引起的疼痛麻木。其機制主要為突出、變性的髓核刺激和壓迫鄰近組織的神經根,髓核內糖蛋白、β蛋白等生物物質溢出,釋放大量的組胺等化學物質,產生化學性神經根炎,引起慢性腰腿痛;同時,還會壓迫椎管內膜及靜脈,使靜脈回流受阻,加重神經周圍組織缺血,酸性代謝產物以及炎性物質堆積作用而使癥狀加重〔7,8〕。
目前LDH的治療方法較多,開放性手術雖能解除突出對神經的壓迫,但創(chuàng)傷大,破壞了腰椎的正常生理結構,易引起腰椎不穩(wěn)、神經損傷等嚴重并發(fā)癥;牽引、按摩、抗炎等保守療法,可一定程度消除炎癥,減少其對神經根的刺激,緩解疼痛,但起效較慢,治標不治本,病情容易反復。微創(chuàng)介入起效快,無骨結構破壞,創(chuàng)傷小,無嚴重并發(fā)癥,術后恢復快,大量研究證實較保守治療和傳統(tǒng)開放手術療法具有顯著優(yōu)越性〔9,10〕,已成為近年的發(fā)展趨勢。但LDH臨床表現復雜,微創(chuàng)介入方法又很多,各有千秋,單一微創(chuàng)療法并不能治愈所有不同病程、不同類型的腰椎間盤突出癥。
靶點射頻熱凝是在C型X光機下準確定位下直接把突出部位的髓核變性、凝固,從而減小椎間盤體積,解除壓迫,消除臨床癥狀;同時,溫熱效應對損傷的纖維環(huán)、水腫的神經根、椎管內的炎性反應起到良好的減輕作用〔11〕。靶點射頻熱凝的治療電極只有0.7 mm,不會傷及正常的髓核組織,同時又修補了纖維環(huán)的破裂、滅活了盤內新生病變超敏的神經末梢;而且由于治療時間和溫度可精確控制,避免了治療后的感染和熱損傷,安全性高,但對于比較大的突出物有一定的局限性〔12〕。
在靶點處注射少量高濃度的臭氧治療LDH的療效已得到公認,國外文獻報道有效率為68% ~79%〔13〕,其機制為臭氧可直接氧化突出髓核內的蛋白多糖及髓核細胞,降低椎間盤內壓力,減輕神經壓迫;此外,臭氧還具有抗炎和鎮(zhèn)痛作用〔14〕。筆者將經皮靶點射頻熱凝與臭氧注射結合治療LDH,療效明顯優(yōu)于單一靶點射頻熱凝,這與申幫利等〔15〕的報道相符。筆者在臨床實踐中采用雙側穿刺注射,相比以往的單側注射,新鮮臭氧與髓核組織更充分接觸、彌散并融合,作用得到充分發(fā)揮。總之,兩者結合具有協(xié)同作用,不僅能對突出椎間盤直接消融,解除對神經根的壓迫;而且可快速消退受壓神經根的炎癥、水腫,提高療效,值得臨床推廣應用。
1 盧世壁,坎貝爾.骨科手術學〔M〕.山東:山東科技出版社,2001:2987.
2 張福明,王春江,任 怡,等.腰椎間盤突出癥的治療進展〔J〕.內蒙古醫(yī)學雜志,2010;42(2):198-201.
3 吳 燾,楊杰山.腰椎間盤突出癥的微創(chuàng)外科治療進展〔J〕.中國矯形外科雜志,2010;18(3):238-40.
4 胡有谷.腰椎間盤突出癥〔M〕.北京:人民衛(wèi)生出版社,2004:362.
5 王姝南,高 遠,黃 穎,等.腰椎間盤術后疼痛分析及護理〔J〕.護理研究:中旬版,2008;22(11):2925-6.
6 中華人民共和國衛(wèi)生部.中藥新藥臨床研究指導原則〔S〕.2002:252-4.
7 郭 波.淺談腰椎間盤突出癥發(fā)病原因〔J〕.中國中醫(yī)藥現代遠程教育,2010;6(6):106-7.
8 曾祥宏,劉 兵.腰椎間盤突出癥的病因及其機制分析〔J〕.長江大學學報:醫(yī)學卷,2010;11(2):72-3.
9 劉方偉,張小海,劉田福.射頻靶點熱凝椎間盤修復術治療椎間盤突出癥200例〔J〕.陜西中醫(yī),2008;29(7):822-3.
10 趙 波,解曉梅.臭氧治療腰椎間盤突出癥126例臨床分析〔J〕.醫(yī)藥前沿,2011;1(8):46.
11 趙資堅,鄒育才,劉夢璋,等.CT引導下射頻熱凝聯(lián)合臭氧消融術治療腰椎間盤突出癥〔J〕.中國基層醫(yī)藥,2011;18(1):1421-2.
12 Gautam S,Rastogi V,Jain A,et al.Comparative evaluation of oxygen-ozone therapy and combined use of oxygen-ozone therapy with percutaneous intradiscal radiofrequency thermoco-agulation for the treatment of lumbar disc herniation〔J〕.Pain Pract,2011;11(2):160-6.
13 Velio B.Oxygen-Ozone therapy:a critical evaluation〔M〕.Dordrecht:Kluwer Academic Publishers,2002:241-324.
14 文昌玉,潘建國,唐功成.臭氧治療腰椎間盤突出癥198例臨床分析〔J〕.中國基層醫(yī)藥,2011;18(20):127-9.
15 申幫利,占恭豪,許 峰,等.經皮靶點射頻熱凝結合臭氧注射治療腰椎間盤突出癥的臨床研究〔J〕.中國疼痛醫(yī)學雜志,2009;15(3):13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