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曉芳 劉樣滿 王國安 (鄭州大學第二附屬醫院皮膚科,河南 鄭州 45004)
白癜風是以表皮黑素細胞喪失為特征的一種頑固性皮膚病,治療方法較多,但均不理想。本文就近年來采用復方甘草酸苷片口服結合吡美莫司乳膏外用聯合308準分子激光照射治療白癜風進行臨床效果觀察。
1.1 研究對象 238例患者均為2009年6月至2011年12月在鄭州大學第二附屬醫院和平頂山市第二人民醫院皮膚科門診就診的白癜風患者,男106例,女132例。年齡3個月~56歲〔平均(18.6±15.2)〕歲。病程1個月~20年,平均3.5年。局限型73例,散發型75例,泛發型44例,肢端型46例;其中進展期77例,穩定期161例;皮損分布:頭面部305塊,軀干部449塊,四肢443塊,皮損面積0.5 cm×3 cm~4 cm×13 cm,大多數為1 cm×2 cm~3 cm×4 cm。
1.2 入選及排除標準 入選標準:(1)參照中國中西醫結合學會2003年修訂的《白癜風臨床分型及療效標準》〔1〕,確診為白癜風患者;(2)年齡在3個月~60歲,男女不限;(3)4 w內未接受過系統治療,1 w內未局部治療;(4)能按規定遵守治療方案。排除標準:(1)孕婦及哺乳期婦女;(2)有嚴重的心、肝、腎等嚴重疾病者;(3)對復方甘草酸苷、吡美莫司或紫外線過敏者;(4)因故中途退出和未按規定治療方案進行者。238例白癜風患者隨機分為四組,治療組61例,對照1組59例,對照2組60例,對照3組58例。各組在性別、年齡、病程、分期、皮損分布及皮損大小等方面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3 治療方法 治療組予復方甘草酸苷片(商品名:美能,日本米諾發源制藥株式會社生產,批號:00353)成人50~75 mg,小兒25 mg,均為3次/d口服,局部外用1%吡美莫司乳膏(商品名:愛寧達,北京諾華制藥有限公司,批號:H20050485)2次/d,并采用 308 nm準分子激光皮膚光療儀(XTRAC AL7000,美國)照射治療,按說明書要求根據不同部位選取初始劑量:面頸部為150 mJ/cm2,軀干四肢200 mJ/cm2,肢端關節300 mJ/cm2,以后根據皮損反應調整劑量,治療2次/w,療程10 w,共20次。對照1組口服復方甘草酸苷片方法和光療儀照射劑量、方法同治療組。對照2組口服復方甘草酸苷片劑量、服藥次數以及外用吡美莫司乳膏方法同治療組。對照3組光療儀照射劑量及方法同治療組。所有皮損每次治療前均拍照并詳細記錄其療效、不良反應。治療3個月進行總療效判定,并隨訪3個月。對療程結束時未達顯效者,在征得患者同意后繼續給予治療,其延長療程的效果和不良反應均不納入結果統計。
1.4 療效判定標準 按中國中西醫結合皮膚性病學會色素性皮膚病學組制定的白癜風療效標準〔1〕判定療效。痊愈:白斑全部消退,恢復正常膚色;顯效:白斑部分消退或縮小,恢復正常膚色的面積≥50%皮損面積;有效:白斑部分消退或縮小,恢復正常膚色面積占皮損面積10%~49%。無效:白斑無色素再生或范圍擴大。于治療3個月后判斷療效,有效率(%)=(痊愈例數+顯效例數)/患者總例數×100%。
1.5 統計學方法 數據采用SPSS15.0軟件處理,行χ2檢驗。
2.1 臨床療效 238例患者均完成本次試驗。治療組有效率及痊愈率與各對照組間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5);對照各組間有效率及痊愈率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P>0.05)。治療組頭面部有效率與軀干部相比χ2=14.17,P<0.05;與四肢相比 χ2=25.92,P <0.01;軀干部與四肢:χ2=2.15,P >0.05。治療組頭面部有效率優于軀干部(P<0.05),顯著優于四肢(P<0.01),軀干部有效率與四肢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表2。

表1 治療組與對照組之間療效比較〔n(%)〕

表2 各組不同部位間有效率比較〔塊(%)〕
2.2 不良反應 治療組有4例、對照1組3例、對照3組2例在治療過程中出現疼痛性紅斑,停止照射3~5 d后消退。不影響繼續治療;治療組有1例、對照1組2例、對照2組2例發生輕度眼瞼水腫;對照3組1例出現局部瘙癢癥狀。治療組、對照1、2及對照3組不良反應發生率分別為8.8%(5/61)、8.5%(5/59)、5.0%(3/60)、5.2%(3/58),經統計學分析比較,各組間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P>0.05)。
白癜風是一種獲得性的皮膚色素代謝障礙性疾病,其病因不明,主要有精神神經化、黑素細胞自毀、自身免疫、遺傳、黑素細胞生長因子缺乏等學說〔2,3〕。本病治療困難,療程較長,痊愈機會較少〔4〕,治療目的主要著重于使皮損處色素再沉著,且抑制皮損不再繼續擴展,色素再沉著使外觀好看,并改善皮膚對光照的耐受性。治療方法選擇因人及臨床特征而異,多采取中西醫結合以及局部與整體治療結合的方法,分為手術和非手術治療,其中非手術療法又包括糖皮質激素、比較光化學療法(PUVA)及窄譜中波紫外線(NB-UVB)治療。學者研究發現〔5〕,308準分子激光具有促進黑素細胞遷移、黏附及增殖的作用,可以促進白癜風皮損邊緣及毛囊部位的黑素細胞增殖,同時誘導新生的黑素細胞遷移至白斑部位;且照射后可使皮膚抗原提呈細胞功能抑制,朗格漢斯細胞的數量和功能均降低,從而抑制免疫反應,使角朊細胞產生多種白介素,增加補體活性及網狀內皮細胞的吞噬效力,調節人體免疫功能。國內外文獻〔6〕表明,308準分子激光照射治療白癜風具有見效快、療效好、不良反應小,不論成人或兒童型白癜風均安全有效,可明顯降低患者病情的活動性,顯著改善患者生活質量,依從性良好。
復方甘草酸苷成分中甘草酸對肝的類固醇激素代謝具有強親和力,抑制可的松和醛固酮在體內的滅活,減緩類固醇的代謝速度,有抗炎和類糖皮質激素的作用〔7〕,可直接減少黑素細胞的損傷,恢復黑素細胞的功能。經實驗及臨床研究證明了復方甘草酸苷具有輔助治療白癜風的作用。吡美莫司局部外用通過抑制鈣調神經磷酸酶的活性,從而抑制T細胞活性和各種細胞因子形成,達到治療白癜風的目的〔8,9〕。國外文獻指出〔10~13〕,1%吡美莫司外用治療白癜風有確實效果,根據皮損分布部位不同,復色效果亦稍有不同,且局部用藥不會引起皮膚萎縮和毛細血管擴張等激素樣副作用,這種安全性使其在白癜風治療上有著良好的前景。
復方甘草酸苷片及吡美莫司乳膏聯合308準分子激光治療白癜風,起效時間快,可以減少治療次數,特別是頭、面、頸部及軀干等部位皮損效果較好,四肢次之。其機制可能為復方甘草酸苷具有免疫調節、抗變態反應、抗氧化、保護細胞膜及類糖皮質激素等多種生理作用,吡美莫司為免疫抑制藥物,外用抑制皮膚免疫反應,二者合用可以調節局部免疫狀態,起抗炎、抑制免疫作用,從而避免新生的黑素細胞和原有活性黑素細胞的進一步損傷,并可以減輕308準分子激光的光敏反應及其他不良反應,使其促進毛囊及白斑邊緣黑素細胞分化、成熟、移行等作用得以發揮。
1 中國中西醫結合學會皮膚性病專業委員會色素病學組.白癜風臨床分型及療效標準(2003年修訂稿)〔J〕.中華皮膚科雜志,2004;37(7):440.
2 王光超.皮膚病及性病學〔M〕.北京:科學出版社,2002:798.
3 趙 辨.臨床皮膚病學〔M〕.第3版.南京:江蘇科學技術出版社,2001:12-50.
4 何 怡,鄭志忠.黑素細胞在白癜風中的免疫損傷〔J〕.國外醫學:皮膚性病學分冊,2002;28(4):231-3.
5 Wu CS,Yu CL,Wu CS,et al.Narrow-band ultraviolet-B stimulates proliferation and migration of cultured melanocytes〔J〕.Exp Dermatol,2004;13(12):755-63.
6 郭 慶,曾凡欽,陳建浩,等.308 nm準分子激光治療白癜風的療效〔J〕.中華皮膚科雜志,2007;40(4):193-5.
7 汪黔蜀,王 軍,葉 飛,等.美能治療多種皮膚病的療效觀察〔J〕.中華臨床醫藥,2004;5(7):103.
8 李云濤,王 欣,冉紅梅.復方甘草酸苷聯合卡介菌多糖核酸和糠酸莫米松乳膏治療白癜風1例〔J〕.臨床皮膚科雜志,2004;33(4):248-9.
9 曹 妍,朱文元,駱 丹.外用吡美莫司治療白癜風的進展〔J〕.臨床皮膚科雜志,2008;37(7):483-4.
10 Esfandiarpour I,Ekhlasi A,Farajzadeh S,el al.The efficacy of pimecrolimus 1%cream plus narrow-band ultraviolet B in the treatment of vitiligo:a double-blind.placebo-controlled clinical trlal〔J〕.J Dermatolog Treat,2009;20(1):14-8.
11 Kose O,Arca E,Kurumlu Z,et al.Mometasone cream versus pimecrolimus cream for the treatment of childhood localized vitiligo〔J〕.J Dermatolog Treat,2010;21(3):133-9.
12 Seirafi H,Farnaghi F,Firooz A,et al.Pimecrolimus cream in repigmentation of vitiligo〔J〕.Dermatology,2007;214(3):253-4.
13 吳紀園.兩種齒米松乳膏治療局限性白癜風臨床療效對比〔J〕.臨床皮膚科雜志,2005;34(2):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