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正冰
四川宜賓市珙縣人民醫院呼吸內科,四川宜賓 644500
肺炎是臨床較為多見的一種病癥,多以單側胸痛,咳嗽或深呼吸時胸痛,并伴有大量痰液或少量痰液就診,有時并有血絲[1][2]。臨床癥狀表現主要為持久干咳,呼吸急促,發燒等。美洛西林鈉舒巴坦鈉具有不良反應少,抗菌譜廣,耐酶穩定性好,血漿蛋白結合率高,血藥濃度較高及吸收快等特點,多用于產酶耐藥菌引起的呼吸道感染[3]。本組通過對該院收治的108例肺炎患者資料進行回顧性分析,旨在探討美洛西林鈉舒巴坦鈉治療肺炎治療效果。現總結報道如下。
本組入選的108例肺炎患者,均為該院收治的住院患者。全部病例就診前72 h內均未接受任何抗生素治療,肝、腎功能正常且無嚴重并發癥。診斷標準:影像學檢查胸片提示肺段或肺葉實變。雙肺呼吸音弱,胸痛,咳痰,咳嗽,高熱。排除標準:哺乳期婦女,孕婦,對頭孢菌素,青霉素過敏者。并隨機分為觀察組(54例)與對照組兩組(54例)。觀察組:女19例,男35例。年齡24~69歲。平均年齡(46±9)歲。對照組:女20例,男34例。年齡27~76歲。平均年齡(46±9)歲,比較兩組病情,性別及年齡等一般資料,無顯著性差異,因而不具有統計學意義標準,有可比性(P>0.05)。
觀察組給予美洛西林鈉舒巴坦鈉,靜脈滴注,2次/d,對照組給予美洛西林鈉(瑞陽制藥有限公司,國藥準字H20030072)靜脈滴注,2次/d,兩組均以14 d為一個療程。必要時給予退熱藥,解痙藥及止咳化痰藥、并進行詳細記錄。治療前、治療中、治療后均查心電圖及胸片,進行痰培養,腎功能,肝功能,尿常規及血常規,每日觀察體征及臨床癥狀。
按照胡小威等[4]文獻報道中療效評定標準評定。顯效:細菌學檢查顯示無致病菌生長,肺部啰音消失,胸片無明顯炎癥表現,體溫正常,無咳喘。有效:細菌學及胸片檢查結果較治療前有明顯改善,體溫正常,肺部啰音、咳喘較前明顯減輕。無效:以上癥狀無任何改善甚至病情加重。
全部數據應用SPSS 10.0數據進行統計學處理,計量資料采用(s)表示,計量資料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采用χ2秩和檢驗。以P<0.05為有統計學意義。
從表1可以看出,觀察組、對照組治療總有效率分別為88.8%,66.6%,觀察組顯著優于對照組,且兩組差異性顯著,因而具有統計學意義標準(P<0.05)。

表1 比較兩組治療效果[n(%)]
觀察組1例出現不良反應,不良反應發生率為1.8%,對照組2例,不良反應發生率為3.7%。比較兩組不良反應發生率,差異不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
肺炎主要是由多種致病微生物所致,臨床癥狀表現主要為持久干咳,呼吸急促,發燒等。多以單側胸痛,咳嗽或深呼吸時胸痛,并伴有大量痰液或少量痰液就診,有時并有血絲[5-6]。通過鼻咽部帶菌狀態及肺穿刺培養液等研究,均證明細菌感染是誘發下呼吸道感染的重要因素,這為早期合理應用抗生素治療提供了重要依據。舒巴坦鈉可有效阻止耐藥菌對頭孢菌素類與青霉素類抗生素的破壞,美洛西林鈉屬青霉素類廣譜抗生素,通過干擾細菌細胞壁的合成達到殺菌作用。美洛西林鈉舒巴坦鈉是由美洛西林鈉與舒巴坦鈉二者組成的復方制劑[7]。美洛西林鈉不但可使細菌在細胞的繁殖期使大量細菌在生長期中細胞壁合成被抑制,而且可促使細胞壁分解,從而致使細菌死亡。
細菌細胞均有細胞壁,而哺乳動物的細胞沒有細胞壁,因而美洛西林鈉的殺菌作用主要是針對分裂期的細胞,對無細胞壁的微生物,潛伏的細菌及細胞內細菌均無任何作用,為此對人體也無毒副作用[8]。本組研究結果,觀察組、對照組治療總有效率分別為88.8%,66.6%,觀察組顯著優于對照組,且兩組差異性顯著,表明美洛西林鈉舒巴坦鈉治療肺炎優于單純美洛西林鈉,安全性高,治療效果確切,值得推廣。
[1] 丁力,王憲德,楊小光,等.美洛西林與他唑巴坦聯用對252株致病菌的體外抗菌活性研究[J].河北醫科大學學報,2008,29(3):388-390.
[2] 于濱.注射用美洛西林鈉舒巴坦鈉治療小兒感染性疾病的臨床評價[J].中國中西醫結合兒科學,2009,1(3) :235-236.
[3] 林靜,李成建,李開珍.美洛西林鈉不良反應[J].中國誤診學雜志,2011,11(29):7249-7249.
[4] 胡小威,陳晨,魏君如.美洛西林鈉治療小兒肺炎59例[J].中國健康月刊:A.2011,30(8):60-60.
[5] 蔣冬杰.美洛西林鈉舒巴坦鈉治療肺炎50例臨床療效觀察[J].山西中醫學院學報,2012,13(2):60-61.
[6] 馬學棟,張帥,郭海琴.注射用美洛西林鈉舒巴坦鈉與常用輸液的配伍穩定性研究[J].上海醫藥,2012,33(1):24-25,29.
[7] 王小麗.美洛西林鈉舒巴坦鈉治療小兒呼吸道感染60例[J].海峽藥學,2012,24(7):134-135.
[8] 楊維建.美洛西林鈉舒巴坦鈉聯合喜炎平治療中老年社區獲得性肺炎的療效觀察[J].中國民康醫學,2013,25(2):10-10,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