盧少娟
廣西壯族自治區北海市第二人民醫院內科,廣西北海 536000
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人們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腦卒中等心腦血管疾病的發病率也不斷上升。診療技術水平的提高,使腦卒中患者的存活率得到了提高,但遺留下來的肢體功能障礙卻嚴重影響幸存者的生活質量。盡快灰復患者肢體運動功能,改善患者的生活質量,是治療腦卒中患者又一重要任務。我科采用自制中藥涂擦聯合早期肢體功能康復治療腦卒中偏癱患者,取得了明顯的療效,現報道如下。
本組106例腦卒中患者均為我科2010年1月—2012年12月住院患者,其中男69例,女37例;年齡45~76歲;腦梗死患者81例,腦出血患者25例。所有患者均經頭顱CT或MRI檢查確診,符合全國第四屆腦血管病學術會議修訂的診斷標準[1]。
1.2.1 將106例腦卒中患者隨機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各53例 治療前兩組患者年齡、性別、中風類型、病程、Barthel指數評分、患肢肌力等方面比較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P>0.05)。兩組病人均給予脫水、降顱內壓、降血壓、改善腦循環、控制腦水腫及保護腦細胞等常規藥物治療,在此基礎上,觀察組在病情穩定、生命體征平穩48 h后給予肢體康復鍛煉同時配合中藥酒涂擦,2次/d,每次約20~30 min。對照組則隨意自我鍛煉,或由家屬幫助患者活動患肢。治療1月后再次對兩組患者進行Barthel指數評分和手法肌力測定[2]。
1.2.2 早期康復訓練及中藥涂擦方法 (1)臥位:①仰臥位:患者面向患側,枕頭高低適宜,患側肩后部墊一軟枕,將伸展的患肢置于枕上,前臂旋后,掌心向上,骨盤及大腿下墊軟枕,保持髖關節外展、外旋,膝關節輕度屈曲。②患側臥位:患側上肢前伸,使肩部向前,上臂前伸,肘腕關節伸展,手指張開,掌心向上,健側下肢在前置于枕上,患側下肢在后,膝關節略屈曲。③健側臥位:患側上肢下墊一枕,使患側肩部前伸,肘關節伸展,前臂旋前,腕關節背伸,患側骨盤旋前,髖、膝關節自然呈半屈曲位,患足與小腿盡量保持垂直。(2)上肢康復訓練:①上肢按摩:患者取仰臥位,護士首先松解患者兩側肩頸部肌肉,點按風池穴,點壓彈拔鎖骨上窩處的臂叢神,使患者感覺上肢酸麻脹痛,再揉按上肢肌肉和肌腱,依次點按肩膀井、肩髃、曲池、合谷穴。②上肢活絡:護士先一手放于患者腋下,將患肩上托,另一手握患側上肢,緩慢進行肩關節的前屈、內收、外展、內旋和外旋等活動,再做肘關節的伸屈、外旋活動,最后握患者手部,旋轉腕關節并伸展指關節。(3)下肢康復訓練:充分推拿揉按患者下肢肌肉豐厚處,依次點按足三里、陽陵泉、風隆、陰凌泉、三陰交、太沖穴。然后以“橋式”運動訓練骨盆的控制能力,再進行下肢的屈伸動作訓練。最后握住患者腳趾,幫助其反復屈伸足趾。(4)主動運動:肌力達到Ⅲ級以上時,鼓勵患者做主動運動訓練,包括:轉移動作訓練、坐位訓練、站立訓練、步行訓練、平衡共濟訓練、日常生活技能訓練等。上肢功能訓練宜采取運動療法和作業療法相結合,下肢功能訓練則以改善步態為主,要求患者步行時盡量抬高患肢。(5)中藥涂擦:中藥組方為;紅花、川芎、當歸、乳香、沒藥、荊芥、防風、枳殼、香附、蒼術、桂枝、大黃、白芨、細辛等。將備好的中藥放入95%的酒精中浸泡15 d以上去楂備用。在進行手法按摩的同時,將自制中藥酒充分涂擦于患肢上,邊涂擦邊按摩促使中藥全部吸收。
全部數據均應用SPSS 16.0統計學軟件進行數據統計,計量資料以(±s)形式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采用χ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治療后:兩組患肢肌力均較治療前增高,觀察組患肢肌力>Ⅱ級所占比例明顯高于治療前和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兩組患肢治療后肌力改善的比較[n(%)]
治療后:兩組患者的Barthel指數評分均較治療前明顯升高,但觀察組較對照組升高更顯著,其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兩組患者治療前后Barthel指數評分比較
近年來,早期康復訓練已被廣泛用于治療腦卒中偏癱患者。臨床實驗證明:早期康復有助于抑制和減輕肢體痙攣姿勢的出現與發展,能預防并發癥,促進康復。早期、科學、合理的康復訓練能提高中樞神經系統的可塑性,挖掘損傷修復的潛力,促使神經末端突觸再生,最大限度地恢復運動功能,降低致殘率,提高其生活質量[3]。康復訓練應在患者病情穩定48 h后進行。進行訓練的同時護士要加強對患者進行心理護理,配合用語言進行心理誘導,細心體會患者可能出現的輕微力量,及時給予鼓勵,使病人認識到自己的能力,增強其康復信心。康復訓練要手法規范,用力得當,持之以恒、循序漸進,避免急于求成。對肌張力高的肌群(如上肢屈肌)采用安撫性的按摩,使其放松;而對肌張力低者如(上肢伸肌),則給予按摩和揉捏,按摩配合循經點穴可增強療效[4]。各種手法均應避免刺激患側掌心、足心,注意保持良好的肢體位置。中藥涂擦是傳統中醫療法中的外治法之一,它利用涂擦對皮膚、經絡、穴位的刺激和藥物透過皮膚吸收,達到治療疾病的目的,它可按照中醫辯證論治的原則,根據不同的疾病,靈活選用不同的藥物進行治療,且藥物不經胃腸破壞,直接透過皮膚吸收,作用于病變部位,方法簡單易行,安全有效。本組中藥方劑具有活血祛瘀、通經活絡、行氣止痛、溫經散寒之功效,涂擦于患肢,能有效改善局部血液循環及周圍神經功能。本文資料顯示,早期康復聯合中藥涂擦能促進腦卒中患者偏癱肢體功能的康復,降低致殘率,提高患者的生活質量。
[1] 中華神經科學會,中華神經外科學會.各類腦血管疾病的診斷要點[J].中華神經科雜志,1996,29(6):379.
[2] 王成金.肢體殘疾系統康復訓練[M].北京:華夏出版社,1997:19-20.
[3] 王茂斌.偏癱的現代評價與治療[M].北京:華夏出版社,1990:672.
[4] 尹曉寧,牟娟娟,徐曉飛.早期康復和心理護理在腦卒中偏癱患者中的臨床應用[J].吉林醫學,2011,32(12):24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