畢 媛 鄭 焱 喻小芳
湖南省兒童醫院,湖南長沙 410000
臨床上將細菌在微生物實驗培養的結果為陽性,且細菌菌株對兩種以上的抗生素存在抗藥性的細菌菌株稱為多重耐藥菌。在重癥監護病房中收治的小兒患者,多數為病情嚴重的患兒或是早產兒,這類患兒都具有免疫力低下、侵入性操作多等特點,因此極易引發感染[1]。為深入研究小兒重癥監護病房中的多重耐藥菌的分布情況及探討臨床有效的控制措施,該院特選取了在近期內收治的578例重癥監護病房患兒進行研究分析,現將該院分析結果及控制措施進行如下報道。
選取該院在2010年2月—2012年2月間收治的578例在重癥監護病房接受治療的患兒,入選患兒中男性患兒301例、女性患兒277例;入選患兒中年齡最大的為12歲、年齡最小的為30 d,平均年齡(3.52±1.13)歲。
分別從578例重癥監護病房患兒身上采集細菌樣本并送檢,根據細菌微生物實驗室細菌培養檢測結果顯示,判斷患兒標本,若檢測結果顯示為陰性,則表示小兒患者未發生多重耐藥菌感染;若檢測結果顯示為陽性,則表示小兒患者發生了多重耐藥菌感染。

表1 患兒多重耐藥菌種類構成情況[n(%)、n=51]
本組578例患兒標本經微生物實驗室檢測,結果顯示,其中有51例患兒顯示為陽性,表明這51例患兒發生了多重耐藥菌的感染,占患兒總數的8.82%。患兒檢出的多重耐藥菌中以肺炎克雷伯菌所占比例最多,情況詳見表1。在多重耐藥菌的標本分布中,以患兒痰液的檢出率最高,占58.82%,詳見表2。

表2 本組患兒的多重耐藥菌的分布情況[n(%)、n=51]
被收治在重癥監護病房的患者其病情往往比較嚴重、且其病情進行較為迅速,加之小兒重癥病房的患者多為早產患兒或病情危重的患兒,這類患兒其自身的免疫能力便相對較差,同時在治療期間的侵入性操作較多,這樣便加大了發生感染的可能。因此,如何及早控制感染、改善患兒預后便成為了臨床重癥監護病房工作的重點。筆者對重癥監護病房的多重耐藥菌發生感染的因素進行了分析,現總結如下:①與小兒患者自身因素有關,小兒患兒其自身的呼吸道纖毛發育不全,這樣便會導致黏液在其呼吸道內不易被排出體外[2],加之小兒患者其自身的免疫功能發育不完全,使得其對微生物的抵抗能力較弱。同時由于患兒體內的分泌型IgA較少,導致其不能正常的阻止病原體在黏膜上的黏附,因此在使用廣譜抗生素治療時,極易引起機體正常的菌群發生改變,從而形成新的耐藥菌[3]。此外重癥監護病房中對患兒實施治療時會進行相對較多的侵入性操作,也增加了微生物通過侵入性操作進行患兒呼吸道引起其發生肺炎的可能。②與抗生素藥物的大量應用有關,本組研究顯示,在578例患兒中合計檢出多重耐藥菌51株,其中肺炎克雷伯菌18株,占35.29%,其次依次為鮑曼不動桿菌14株,占27.45%,這與近年來三代頭孢抗生素藥物的大量應用有關。現階段臨床抗生素的應用非常廣泛,這樣就導致了細菌基因極易發生突變而產生耐藥性[4],伴隨著細菌耐藥性情況的不斷加重,使得細菌的耐藥性正在逐步由單一耐藥向多重耐藥發展。
為有效的降低小兒重癥監護病房中的多重耐藥細菌感染的發生,筆者也總結了相應的控制措施,現總結如下:①加強臨床醫務工作者的相關培訓,將重癥病房的多重耐藥菌的相關知識加入醫護人員的培訓計劃,通過定期的培訓來提高醫護人員的認識,使得醫護人員可以盡可能的多掌握有關重癥監護病房中的多重耐藥菌的相關知識。同時要加強醫護人員的用藥培訓,使得其在臨床工作時合理用藥,嚴格掌握各類抗生素的臨床適應癥,避免抗生素藥物不合理應用現象的出現。同時要強化醫護人員的藥敏試驗意識,在抗生素選擇時應結合病原學診斷及藥敏結果進行合理的抗生素應用,并且要加強對重癥監護病房的消毒工作,這樣可有效降低細菌多重耐藥性的發生[5]。②嚴格執行耐藥菌的監測報告,在重癥監護病房中一旦發現多重耐藥菌陽性時,要立刻向感染管理辦公室進行匯報,并聯合管理組專職人員對重癥監護室進行現場查看,對出現多重耐藥菌感染的患者進行病史采集,了解該患者疾病的發展、抗生素應用的種類及藥敏試驗結果等。并對發現的可疑物品進行細菌培養,同時對病情及調查結果進行聯合分析,并對感染源進行隔離消毒,以免發生傳播感染。③加強三代頭孢藥物應用的管理,三代頭孢藥物的大量飲用會引起細菌產生多種內酰胺酶,這也是導致細菌產生耐藥性的關鍵,在小兒重癥監護病房中,小兒患者的抗生素藥物應用相對較少,因此在三代頭孢藥物的應用中,應更加注意,以免形成更多的耐藥菌株[6]。④嚴格執行消毒、隔離制度,首先要保持病房內的空氣流通及病房內環境衛生的整潔,對病房內的一切物品要用含氯消毒劑進行擦拭,對病房內的醫療儀器要給予高水平的消毒,并做好生活垃圾及醫療廢物的處理工作及記錄工作。其次要對病房內的多重耐藥菌進行隔離控制,對感染多重耐藥菌的患兒要實施嚴密的隔離,如:將感染患兒安置于單人病房或將多個感染患兒安置于同一病房內,以免發生傳播感染。若院方條件不允許,可實施床邊隔離,如:各類醫療儀器單獨使用、禁止家屬的看護、醫護人員做好個人衛生準備等。再者是醫護人員要注意個人手部衛生,手是多重耐藥菌傳播的主要途徑,因此醫護人員在接觸患者前后要嚴格執行洗手制度,并應用75%酒精對手部進行徹底消毒。⑤加強侵入性操作的管理,小兒患者因其生理不成熟及其自身免疫系統的發育不完全,使得其極易發生呼吸道、泌尿道等系統的感染。因此應盡可能的減少對患兒實施侵入性操作,若必須實施氣管切開等各種侵入性操作時,應嚴格執行無菌操作,并由經驗豐富的工作人員進行操作,同時要避免在患兒體內使用易引起細菌繁殖的橡膠導管,以免發生感染事件。⑥重癥監護病房的醫護人員在長期的醫療護理過程中極有可能成為潛在的多重耐藥菌攜帶者,這樣便會導致醫護人員在進行日常的醫療護理工作時成為多重耐藥菌的傳播源,因此要定期對醫護人員進行消除定植,這樣可以有效的控制多重耐藥菌的傳播。
綜上所述,引起小兒重癥監護病房發生多重耐藥菌感染的病原菌較多,其中主要以肺炎克雷伯菌為主,在引起多重耐藥菌感染的眾多的因素中,抗生素的不合理應用占據主要地位。臨床應加強抗生素使用的監測、加強病房管理,這樣可以有效的降低患兒感染多重耐藥菌的機率,改善患兒的預后。
[1] 方紅,李秀云,王宏偉,等.湖北地區1999-2004年兒童感染病原菌分布與耐藥性分析[J].中華醫院感染學雜志,2008,18(3):425-427.
[2] 唐平,張勇昌.新生兒科多重耐藥菌感染的調查研究[J].中華醫院感染學雜志,2009,19(4):451-453.
[3] 田澤芳,胡旭紅,劉曉燕.新生兒醫院感染相關因素的臨床分析[J].中華醫院感染學雜志,2005,15(5):519-520.
[4] 夏維,胡紅兵,康世秀,等.2003-2006年湖北地區三級醫院兒童感染大腸桿菌耐藥性分析[J].中華醫院感染學雜志,2008,18(10):1470-1473.
[5] 徐蓮香,徐康立,鄧軍霞.新生兒醫院感染因素分析及控制對策[J].中華醫院感染學雜志,2010,20(7):936-939.
[6] 楊錦紅,楊海蔚,李向陽,等.兒童感染肺炎鏈球菌對抗菌藥物的耐藥性調查[J].中華醫院感染學雜志,2007,17(12):1552-15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