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良仁
1.徐州醫學院第二附屬醫院,江蘇徐州 221006;2.中國礦業大學,江蘇徐州 252400
目前,我國基本實現醫療保險制度和人員的全覆蓋,保障水平不斷提高,而提升全民醫保質量就成為當前醫保管理的主要任務[1]。醫保費用支付制度是提升醫保質量的關鍵因素,是實現醫保制度功能的重要環節[2]。通過醫療保險支付方式改革,保障參保人員基本醫療需求,控制醫療費用不合理增長。“總額預付制”是根據當年醫保基金的年度預算,按照以收定支的原則,確定當年醫保基金支出總額[3]。在總額內根據各定點醫療機構前期醫保費用、床位、營業收入、醫療技術等因素,確定各定點醫療機構當年醫保基金支出總額,同時制定配套的考核管理辦法,保障總額預付制度的實施[4]。這種支付方式在我國各城市得到廣泛的應用,是控制醫療費用較為有效、可靠的方式。
選擇實施總額預付之后的2011年全年我院市區職工醫保住院病人作為觀察組,選擇實施之前的2010年作為對照組。兩年的住院人次數分別為8289和10708。
根據醫院信息系統提供的費用結算信息,分析我院實施總額預付前后市區職工醫保病人次均住院天數、次均住院費用、次均藥品費用、次均自付費用、藥占比等核心指標的變化。
統計學處理采用SPSS 15.0統計軟件進行分析,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分析次均住院天數、次均住院費用、次均藥品費用、次均自付費用、藥占比等指標。
觀察組與對照組相比較,次均住院天數、次均住院費用、次均藥品費用、次均自付費用都有所顯著下降,P<0.05,差異有統計學意義;藥占比基本沒有變化,P>0.05,差異無統計學意義。

表1 總額預付前后職工醫保病人相關指標比較
隨著醫保支付方式由按診療項目打折付費調整為總額預付,打破了醫療機構集體吃“大鍋飯”的現象,形成了各醫療機構主動控制醫療費用的良好局面。實施總額預付制后,醫院統一思想,調整觀念,細化指標到科室,降低醫療成本,控制不合理費用。次均住院天數、次均住院費用、次均藥品費用、次均自付費用等指標都有了明顯下降,P值分別為0.0002、0.0000、0.0074、0.0000,差異有統計學意義。加強環節質量控制,醫保辦、醫務處、藥劑科等定期對醫保費用進行“四合理”檢查,應用PDCA循環對醫保管理進行持續改進,做到有計劃、有措施、有反饋、有改進,控制費用的同時,努力保障醫療服務質量。
任何支付方式都有其不足之處,總額預付制帶來的主要問題一是推諉拒收醫保病人,特別是影響急危重病病人的收治。總額預付意味著超額提供醫療服務,將很難從醫保部門得到補償,直接損害醫療機構的利益。加上醫療機構一般都會把指標細分到科室,可能出現臨床科室收滿一定額度后不再收醫保病人,損害了參保人員的利益。二是導致醫療服務質量下降,體現為降低住院天數,必要的藥品、檢查、治療不給使用,降低護理級別等等。
總體說來,總額預付制強化了醫療機構、臨床醫生的費用控制意識,也抑制了參保人員過高的醫療需求,很大程度上達到了控制醫療費用、保障基本醫療的目的。當然,無論采取哪種方式,都不能以犧牲醫療服務質量為代價[5]。在總額預付制度下,醫保管理部門要通過加強對醫療機構推諉拒收醫保病人的監督、管理、考核,將費用支付與醫療服務質量緊密結合起來,使支付方式得到醫療質量保證。配合衛生部門推進臨床路徑,選擇部分病種進行按病種付費,既能合理控制費用,又能最大限度地保證醫療服務質量。
[1] 胡曉義.提升全民醫保質量[J].中國醫療保險,2012,(44):6-9.
[2] 長青.全面和聯系地進行支付制度改革[J].中國醫療保險,2011,(37):5.
[3] 陳潔,趙冠宏.醫保總額預付制對醫療機構經濟運營的影響初探[J],臨床和實驗醫學雜志,2012,11(7):545-549.
[4] 徐州市人社局,徐州市衛生局,徐州市財政局.關于調整徐州市城鎮職工基本醫療保險費用結算暫行辦法的通知(徐人社發[2010]50號)[Z].2010.
[5] 陳仰東.支付制度改革就是“三改”的抓手[J].中國醫療保險,2013,(55):14-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