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永梅 謝小英 李 杰 姜 純 李美麗
湖南省兒童醫院急癥綜合科,湖南長沙 410007
靜脈輸液是我國目前住院病人進行治療最常用的護理操作[1],由于小兒具有自身的生理心理特性,小兒靜脈輸液有很大難度[2]。因此在對小兒輸液護理中,除了要做好一般的護理外,還要對其進行健康教育,該院對2012年9月—12月收治的500例需要進行靜脈輸液的小兒患者進行了健康教育,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現報道如下。
收集該院2012年9月—12月收治的500例留置針靜脈輸液的患兒的臨床資料,隨機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每組250例,年齡1月~3歲4月,其中對照組男131例,女119例,觀察組男136例,女114例,兩組在年齡、性別和病情等方面比較均無顯著性差異(P>0.05),具有可比性。
兩組均采用德國貝朗公司生產的24G密閉式安全型留置針,由護師以上職稱者選擇合適的血管進行穿刺。對照組給予常規的護理,不進行健康教育干預;觀察組在常規護理的基礎上,對輸液全程進行健康教育,具體如下。
1.2.1 靜脈輸液前健康教育 一般而言,患兒一般不能自覺配合治療,且幼兒比較好動,容易發生穿刺針脫出及穿刺處皮膚藥物泄漏,造成局部皮膚損傷,增加患兒痛苦,醫護人員要與家長做好宣教工作,多鼓勵患兒,適時對配合治療的患兒進行表揚;告知患兒及家長有關留置針靜脈輸液的優點,輸液的目的、輸入藥物的名稱、作用及不良反應,全天用藥量、輸液速度、輸入液體所需時間,輸液不良反應及處理方法等,與患兒進行親切的交流,消除患兒對醫護人員的恐懼[3];向患兒家長說明所穿衣服不要過緊,穿衣時應先穿穿刺側,脫衣時應后脫穿刺側等;指導家長在穿刺前不要喂奶、喂水,小兒口內不宜有食物,以免在穿刺時因哭吵造成咳嗆、窒息,發生不必要的意外,告誡家長在協助穿刺時不可按壓患兒的胸部,在穿刺過程中要注意觀察患兒的面色,有無紫紺、窒息和虛脫,防止患兒在穿刺中發生異常病情變化[4]。護士積極的與小兒及家長溝通,建立良好的醫患關系,增加信任感。
1.2.2 靜脈輸液中的健康教育 在進行穿刺時醫護人員要耐心的指導患兒家長如何配合治療,如選擇合適的靜脈后,要囑咐患兒握拳,穿刺肢體制動等;小兒的輸液速度遵醫囑,請患兒家長在輸液時不要自行調節輸液速度,以免發生意外;為了減少輸液中的微粒污染要禁止輸液時舉瓶入廁,保持病房環境的清潔[5];交代患兒及家長輸注藥物的主要作用,注意觀察在輸液后是否出現藥物引起的不良反應;教會家長自己觀察,如在輸液過程中出現心慌、憋氣、高熱、寒戰、局部皮下血腫或組織血腫、皮疹等情況,應先關閉調節器,立即按鈴呼叫護士;家長要密切留意輸液瓶中的液體,輸液瓶中的針頭快露出液面即快滴完時按鈴呼叫護士;有些特殊藥物需快滴或慢滴的,護士換藥時及時告知;在輸液過程中為了分散患兒的注意力可以分發給患兒及家長健康教育手冊,或者讓家長給患兒適合的玩具玩耍,使患兒能更好的完成輸液[6]。
1.2.3 靜脈輸液后的健康教育 護士應向患兒和家長講解留置針封管后的護理,告訴患兒及家長留置針的位置不能浸泡在水中,沐浴時可外裹防水塑料布;敷料松脫或潮濕應及時告知護士處理;留置針所在肢體可適當活動,但不宜過度用力或劇烈活動,避免長時間下垂;家長要留意患兒的舉動,防止患兒扯脫留置針。
采用SPSS17.0統計軟件對所記錄的數據進行分析處理,一般資料用均數±標準差()的形式表示,計數資料采用χ2檢驗,計量資料采用t檢驗,P<0.05表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對照組和觀察組患兒各250例,對照組靜脈穿刺1次成功的患兒有153例,靜脈穿刺成功率為61.2%,觀察組靜脈穿刺1次成功的患兒有228例,靜脈穿刺成功率為91.2%,經統計學分析,觀察組的穿刺率高于對照組,二者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兩組患兒靜脈穿刺成功率比較 [n(%)]
對照組滿意度為96%,觀察組為99.6%,觀察組滿意度明顯高于對照組,二者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見表2。

表2 兩組患兒家長滿意度的比較 [n(%)]

表3 不同靜脈穿刺部位與留置時間的比較(d)
經統計學分析發現,手背、頭靜脈、前臂之間的留置時間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3。
對照組中有79例出現了腫脹,占31.6%,有43例出現了靜脈炎,占17.2%,觀察組中有31例出現了腫脹,占12.4%,有18例出現了靜脈炎,占7.2%,經統計學分析,觀察組并發癥的發生率低于對照組,二者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外周靜脈留置針便于操作,易于留置,可減少反復穿刺的痛苦,但有時因為患兒及家長的配合不夠,致使留置針穿刺不成功或意外拔管。但是兒科病房由于小兒尚缺獨立能力,住院期間常需家長陪伴,因此護士要積極主動的與患兒及家長進行交流溝通,對其進行個體化的健康教育,向其說明患者講解留置針靜脈輸液的優點及護理方法、輸入藥物的名稱、作用及不良反應,輸液速度、輸液不良反應及處理方法等,與患兒進行親切的交流,消除患兒對醫護人員的恐懼,增強患兒及家長的親切感和信任感。良好的溝通和他們對醫護人員的信任和積極配合是提高小兒靜脈一次穿刺成功率的主要因素;而家長通過健康教育知識也會主動自我護理好留置針,降低留置針并發癥的發生率,我們的研究發現,觀察組發生靜脈炎的發生率(7.2%)低于對照組(17.2%),腫脹的發生率(12.4%)低于對照組(31.6%),二者有統計學意義。延長留置時間,減少了患兒穿刺的痛苦;提高了家長對護理人員的滿意度,進而改善護患關系。
[1] 陳瓊,黎艷超,王碧嫻.健康教育在小兒靜脈穿刺中的應用效果[J].當代護士,2012,(11):137-138.
[2] 明北寧.淺談健康教育在小兒靜脈輸液中的應用和體會[J].基層醫學論壇,2012,16(33):4443-4444.
[3] 溫惠娟.護理干預在小兒靜脈輸液中的應用及效果觀察[J].當代醫學,2011,17(15):118-119.
[4] 歐陽艷輝.小兒靜脈輸液中依從性差因素分析與護理對策[J].醫學信息( 中旬刊) ,2011,24( 1):169-170.
[5] 林曉紅.健康教育在小兒靜脈輸液中的應用[J].中原醫刊,2005,32(11):63-64.
[6] 康艷麗,曾繁杰,趙洋,等.健康教育在小兒靜脈輸液過程中的應用[J].吉林醫學,2008,29(14):1221-12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