車正楊
云南省昆明市東川區第一人民醫院口腔科,云南昆明 654100
口腔疾病是老年患者中十分常見的病癥,嚴重地影響老年患者的健康和生活。目前,我國老年患者中常有不同程度的牙齒缺損和缺失,統計表明,我國老年人的牙齒缺失率為14%左右,牙列缺陷率為11%~88%[1]。為了保障老年人不受牙齒缺陷的影響,能夠進行正常的咀嚼、交流、消化,使老年患者能夠保持良好的精神狀態,對老年患者進行口腔修復、改善老年人口腔功能是非常必要的。本文回顧性分析2010年6月—2012年6月期間,該院收治的58例行口腔修復治療的老年患者的臨床資料,探究對老年患者進行口腔修復的臨床措施和臨床效果,具體報道內容如下。
本組研究中涉及的研究對象是2010年6月—2012年6月期間,該院收治的58例行口腔修復治療的老年患者。其中男性患者30例,女性患者28例;最大年齡81歲,最小年齡61歲,平均(65.34±3.12)歲。
治療期間,醫生要根據患者的實際生理特點和心理特點制定個性化的治療修復方案。治療前對所有患者進行全滿的口腔檢查,為患者拍攝全口牙片或局部牙片,詳細了解每位患者的口腔牙齒缺失或損壞狀況,余留牙齒的健康狀況和牙齒數量,了解殘冠、殘根情況和松動牙數、不良修復體數量,針對不同患者的實際情況進行對癥處理[2]。首先,詳細詢問老年患者對缺失牙齒的修復要求;然后,根據患者的個人意愿和影像檢查的結果將松動牙齒、殘余牙冠、殘余牙根拔出,對癥治療牙周、齲病、牙髓病。對于具有顳下功能紊亂的患者在治療前后拍攝關節側位片,同時,記錄好每位患者的牙齒缺損和修復情況,分析口腔修復、食物嵌塞、義齒修復、以及患者的合接觸關系情況。針對不同的口腔損傷癥狀的治療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①曲線異常:通常存在顳下頜關節和咀嚼功能紊亂的患者中都比較常見正中咬合位不穩定和雙側顳下頜不對稱的現象。頜曲線異常對于修復后的義齒具有一定的影響,不易使之達到咬合平衡,所以修復前對患者進行咬合調磨十分必要,在經過義齒修復進一步接觸患者的咬合穿上,恢復正常的顳下頜關節對稱性以及咬合的穩定性。本組研究中3例患者頜骨間咬合欠佳,行頜合關系修復后好轉。②食物嵌塞:牙周炎、牙齦萎縮、亞冠磨損等現象是老年患者中十分常見的口腔狀況,所以在進食的過程中造成食物填塞十分常見。通常采用調頜、填充嵌體、修復牙冠的方式治療,能夠取得較好的治療效果[4]。對多顆牙齒進行治療時,可以采用鑄造支架防嵌器的治療方式,使用光敏樹脂修復受損的牙齒以及鄰接點下部的三角間隙,本研究中11例(17.24%)患者為食物嵌塞。經臨床治療全部解除。③咬合垂直距離過低:咬合垂直距離過低也是影響患者口腔健康和口腔修復的一項重要因素,所以為患者恢復在適應范圍內的咬合垂直距離十分重要。如果患者具有較多的缺損牙齒,剩余健康牙齒較少,或者是失去原有的咬合垂直距離,可以幫助患者適當的抬高咬合。如果是為個別的無關節癥狀的缺損牙齒,并且不存在牙體本質的過敏和食物嵌塞情況,可以不必抬高咬合。如果患者具有較多的剩余健康牙齒,并且具有上文所述癥狀,可以抬高咬合[5]。老年患者難以適應咬合太高,治療時應采用過渡義齒,咬合垂直距離調整完好后,在為患者選配義齒[6]。
本組研究采用microsoft excel 2003版軟件進行數據的統計和分析。
口腔修復情況:本組研究中有47例(占患者總數的81.03%)需要進行活動義齒修復,平均每位患者缺失7.4顆牙齒,其中23例(占患者總數的39.66%)患者為頜骨間咬合欠佳,需要修復頜合關系;11例(占患者總數的17.24%)患者表現為食物嵌塞。
義齒修復情況:在活動義齒的治療修復中,全口義齒患者20例(34.48%),上半口義齒患者14例(24.14%),下半口義齒患者10例(17.24%),贗復體3例(5.17%)。治療后,47例活動義齒修復患者中有29例患者固位穩定良好,不影響正常咀嚼、發音,患者適應較好;13例患者固位穩定良好,患者明顯有異物感,適應較慢;4例患者者固位穩定良好,不適應;1例患者無效。其中,總有效率為89.4%,1例無效患者經再次治療后達到預期療效。
頜合關系修復情況:23例(39.66%)患者為頜骨間咬合欠佳,15例(25.86%)患者在口輕修復中需要重建咬合或者抬高,治療后13例(86.7%)患者得到修復,2例(13.3%)患者戴齒墊,效果不佳。8例(13.79%)患者的上下頜骨之間無頜合關系,治療后得到修復。91.3%的患者頜合關系治療后得到修復。
食物嵌塞情況:其中有11例(占患者總數的17.24%)患者進行口腔修復之前主訴為食物嵌塞,通過治療11例患者都消除了食物嵌塞,患者非常滿意(詳見表1)。

表1 口腔修復療效
老年人的身體各項機能逐漸退化,口腔結構中的各個組織也發生退化,主要的表現癥狀有磨損的牙齒數量增多,牙齦、粘膜萎縮變薄。由于老年患者存在牙齒缺損和牙列缺損的的狀況,致使口腔內部殘有大量的殘余牙根和殘余牙冠,剩余的健康牙齒由于承受過多的負荷,受到過度的磨損,容易折斷。老年患者口腔疾病的臨床主要表現為頜曲線異常,牙列缺損后,余留的牙齒傾斜移位頜牙伸長,加之不正確的咀嚼和不良飲食習慣,都能夠造成患者的牙列縱頜曲線異常,誘發牙周疾病和咀嚼肌功能紊亂,致使患者的關節區牙痛、產生張口受限的情況;此外,咬合垂直距離降低也是老年患者常見的口腔疾病表現,老年患者的牙齒受到嚴重的磨損,雙側后牙的游離端缺失,上下頜交錯缺牙,導致患者的正中咬合缺少有效的支持,再加上缺損的牙齒沒有進行及時有效的修復,明顯的影響咬合垂直距離,導致患者無力咀嚼、以咬牙齦、腮和舌[3]。
經本組研究得知,老年患者的口腔修復應根據其口腔特點對老年患者口腔進行修復,設計個性化治療方案,綜合考慮患者的家庭條件和身體狀況,及患者的義齒使用效果和治療依從性。老年患者口腔修復的首選修復方式是活動義齒的修復,修復活動義齒的方式由多種,主要包括可摘全口、半口或局部義齒,贗復體、防嵌器等。其中可摘局部義齒的價格較低,易于修改,但是戴用不舒適,機械性能較差,對患者的口腔衛生不利[4]。固定義齒的體積不大,舒適,無異物感,不需要患者取戴,對語言交談沒有影響,對于具有較多健康余留牙齒的患者可以選擇固定義齒修復治療。本組研究中47例義齒修復治療,治療后29例患者固位穩定良好;23例頜骨間咬合欠佳患者,治療后13例得到有效修復;8例上下頜骨之間無頜合關系患者,治療后均得到修復;11例食物嵌塞情況患者經治療后11例消除食物嵌塞。可見針對性治療的臨床療效。
[1] 劉克禮,馬妍,張英,等.老年牙列缺損患者可摘局部義齒復雜修復216例[J].武警醫學,2010,14(25):169-170.
[2] 李莉,曹建華,郭莉蓉.老年人口腔修復知識宣教對義齒修復效果的影響[J].疾病監測與控制,2010,23(19):246-247.
[3] 何祥一,周益民,康妍麗,等.上頜總義齒基托折裂的臨床觀察與原因探討[J].口腔頜面修復學雜志,2011,44(18):257-258.
[4] 陸英,劉麗,王詩美.口腔修復患者牙科焦慮及相關因素研究[A].第六次全國口腔修復學學術會議論文摘要匯編[C].2010,55(13):103-104.
[5] 賈彬,高振華,張戈.口腔修復新技術—種植義齒的護理探討[A].全國口腔科護理學術交流暨專題講座會議論文匯編[C].2011,20(4):431-432.
[6] 葉劍濤,常少海,蔡華雄,等.金瓷全冠與天然牙切緣抗壓強度的比較[J].中山醫科大學學報,2012,10(2):193-1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