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小紅 惠彩蓮
貧血是婦女妊娠期常見的一種并發癥,也是一種高危妊娠癥狀。妊娠合并貧血不僅引發一系列妊娠、分娩并發癥,同時也是造成新生兒出生缺陷的重要因素。有資料顯示,世界范圍內每年的孕婦貧血發病率可以高達40%~90%,嚴重影響母嬰的生命水平及質量[1]。本文旨在對妊娠合并貧血患者,貧血形式以及貧血程度,有效的治療方法進行分析,為臨床治療貧血提供依據,具體報告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09年6月至2012年6月間在我院住院的120例妊娠合并貧血患者,年齡在20~33歲之間,平均(25.6±5.8)歲;其中初產婦71例,經產婦49例;孕周在14.4~38.8周,平均(30.4±6.8)周。
1.2 貧血診斷標準和程度判定[2]按照國內標準,孕婦外周血血紅蛋白(Hb)小于100 g/L、紅細胞計數小于3.5×1012/L或血細胞比容(HCV)小于0.30。妊娠期貧血程度分為4度,RBC(3.0-3.5)×1012/L,Hb81-100 g/L屬輕度貧血;RBC(2.0-3.0)×1012/L,Hb61-80 g/L屬于中度貧血;RBC(1.0-2.0)×1012/L,Hb31-60 g/L屬重度貧血;RBC小于1.0×1012/L,Hb小于等于30 g/L屬極重度貧血。
1.3 治療方法 所有貧血患者都應補充鐵制劑、葉酸及維生素B12,盡量縮短產婦產程并實施有效的助產,預防產后出血及感染的形成。針對患者不同貧血分級進行相應的治療,輕度貧血患者以給予口服藥物為主,盡量補充其鐵制劑以及維生素C;中、重度貧血以及接近預產期患者應給予患者少量同型紅細胞懸液或全血,口服肌肉注射鐵制劑和維生素C等藥物,飲食中注意增加蛋白及蔬菜進而來補充人體所需營養。
2.1 妊娠合并貧血患者類型和程度 120例妊娠合并貧血中,患者貧血類型和程度見下表1、2。

表1 妊娠合并貧血患者貧血類型(例,%)
2.2 妊娠合并貧血患者治療效果 所有患者經過對癥治療后,貧血癥狀均得到顯著好轉,出院時患者Hb含量明顯上升。孕婦在妊娠晚期出現并發癥31例,其中妊高癥10例,過期妊娠8例,妊娠水腫6例,胎膜早破6例,產前子癇1例。

表2 妊娠合并貧血患者貧血程度(例,%)
妊娠合并貧血患者屬于高危妊娠范疇,是妊娠期孕婦最常見的一種并發癥。合并貧血患者中多以缺鐵性貧血為主,當然也有部分巨幼細胞性貧血以及再生障礙性貧血等[3]。文中針對貧血形式分析,120例患者中缺鐵性貧血患者占到55.83%,巨幼細胞貧血患者為19.17%,符合我國孕婦貧血常見類型。影響孕婦妊娠期出現貧血因素較多,如生理性“稀釋血癥”,妊娠期血容量增加,血漿增加量高于血細胞,造成“稀釋血癥”。另外,孕婦的脾胃功能虛弱引起消化不良從而使患者機體攝入鐵、葉酸、維生素B12等造血物質缺乏引起孕婦貧血,還有月經過多、寄生蟲病、消化道疾病史等原因引起[4]。有研究表明,合并貧血常對產婦妊娠過程以及分娩危害較大,常引起孕婦妊高征、過期妊娠,妊娠水腫,胎膜早破,產前子癇等并發癥。文中孕婦分娩過程中出現并發癥31例,其中較多的為妊高癥10例,過期妊娠8例,妊娠水腫6例,胎膜早破6例。因為妊娠合并貧血患者受到缺氧影響,在出現分娩并發癥同時,胎盤供氧的不足可引起胎兒在子宮內生長受限,出現早產兒,胎兒窒息,胎兒宮內窘迫,影響胎兒智力等。
總之,妊娠貧血對母嬰造成嚴重影響,臨床上應積極做好孕婦的產前貧血檢查工作,發現貧血孕婦患者,應盡早進行補鐵等各種針對性治療措施,改善患者貧血癥狀,及時糾正孕婦Hb含量,有效提高孕婦的生命質量。
[1]譚艷紅,蔡路.妊娠婦女貧血調查結果分析.中國醫療前沿,2009,4(1):99-100.
[2]樂杰.婦產科學.第7版.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8:150.
[3]任帥,騰紅,崔艷雙,等.妊娠期合并貧血的臨床分析.吉林醫學,2008,29(5):377-378.
[4]郭曉琴.170例妊娠合并貧血病例回顧性分析.山西中醫藥學報,2011,12(1):38-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