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葆敏
目前在臨床產科中新生兒窒息的發生率相對較高,為常見的分娩并發癥,在發生窒息后很容易造成缺氧狀態,最終引起諸多不良反應如顱內出血、缺血缺氧性腦病等的發生,對新生兒的健康造成了一定程度的影響。近幾年有研究指出,誘發新生兒窒息的危險因素較多,其中以產科因素最為顯著。本次研究中出于對新生兒窒息的產科因素進行分析探討的目的,對我院收治的新生兒窒息者的臨床資料和相關因素進行了回顧性分析,現匯報如下。
1.1 一般資料 我院2009年1月至2012年12月共分娩新生兒1423例,其中67例發生新生兒窒息,新生兒窒息的發生率為4.71%,其中男性患兒35例,女性患兒32例,孕周31~42周,平均(36.5±4.1)周,產婦年齡20~41歲,平均(27.6±10.3)歲。
1.2 方法
1.2.1 研究方法 將以上統計的研究對象的臨床資料進行整理,而后針對患兒的一般資料以及相應的產科因素展開回顧性分析。
1.2.2 新生兒窒息診斷標準 研究中新生兒窒息診斷以Apgar評分為依據,將新生兒出生1 min后Apgar評分在4~7分之間者視為輕度窒息,新生兒出生1 min后Apgar評分不高于3分者是視為重度窒息[1]。
1.3 統計學方法 研究中所得到的相關數據采用SPSS 14.0統計學數據處理軟件進行處理分析,針對計數資料和組間對比分別進行t檢驗和χ2檢驗,在P<0.05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2.1 新生兒窒息發生率 1423例新生兒中,發生窒息67例,窒息發生率為4.71%;67例患兒中,輕度窒息者55例,占82.09%,重度窒息者12例,占17.91%。
2.2 新生兒窒息產科因素 本組67例窒息患兒中,臍帶纏繞因素22例,羊水異常18例,胎盤因素14例,早產7例,胎位異常6例。產科因素分布情況統計,如表1所示。

表1 新生兒窒息產科因素分布情況統計(例,%)
2.3 不同分娩方式對新生兒窒息的影響 1423例新生兒中,順產896例,發生新生兒窒息38例,發生率為4.31%;行剖宮產者316例,發生新生兒窒息12例,發生率為3.79%;陰道助產111例,發生新生兒窒息17例,占15.31%。陰道助產分娩方式發生新生兒窒息的機率明顯高于順產和剖宮產(P<0.05)。
導致新生兒窒息的主要產科原因為臍帶纏繞,占本研究的32.84%。臍帶是胎兒在母體中進行氧氣與營養供給的主要通道,若胎兒臍帶過短、纏繞或受壓、打結、先露及脫垂等均將阻斷胎兒的血液、營養供給,進而導致其出現急性缺血、缺氧等臨床癥狀,其在臨床中主要表現為胎心改變、羊水污染,嚴重的將導致胎兒出現窒息甚至死亡[2]。基于此,醫院應加強孕婦的圍產期保健,并定期組織孕婦到醫院進行B超和彩色多普勒超聲等檢查,并對臍帶異常產婦進行重點監護,以降低新生兒窒息的發生率[3]。
羊水異常也是導致新生兒窒息的重要產科原因,占本研究的26.87%。羊水異常指超聲檢查羊水暗區≤3 cm或≥7 cm者。孕婦在妊娠晚期所發生的羊水過少與胎兒的缺氧癥狀有密切關系,是胎兒在宮內出現缺氧的早期表現。由于產婦的羊水過少,其緩沖作用減弱,宮縮時宮壁與胎兒直接接觸,致使宮內壓力對胎兒產生不良影響[4]。如果胎兒已接近足月,則應在短時間內重復測定其羊水量,并積極監測胎動情況,以尋求積極的解決方案。羊水過少增加了孕婦羊水的粘稠度和污染程度,極易導致胎兒出現缺氧和窒息等臨床癥狀,基于此,醫院應在為孕婦進行積極的宮內復蘇同時盡快結束分娩,同時,做好新生兒的急救準備。
胎盤因素指胎盤功能不全。子癇前期、過期妊娠等致胎盤功能不全。子癇前期由于胎盤功能不全、血管痙攣、梗死使胎盤循環減少;過期妊娠胎盤老化、功能減退、羊水減少。而過期妊娠兒本身對缺氧的耐受性差,更易發生宮內窘迫,新生兒窒息率增加。因此,要重視產前檢查,對高危妊娠進行系統管理,及早預防。及時控制子癇前期,及時處理過期妊娠,對降低新生兒窒息的發生有重要意義。
胎位異常和各種難產會導致產程異常,特別是第二產程延長也是新生兒窒息的產科原因之一。產程異常可影響胎盤血液循環,使胎兒在宮內缺血缺氧,新生兒窒息的發生率增加,這樣也就增加了催產、陰道助產和剖宮產,特別是胎頭吸引助產、產鉗助產使胎兒損傷尤其大,且幾乎全部為重度窒息。因此,在產程中不僅要嚴密觀察胎心率的變化及胎頭下降等情況,還要綜合判斷后選擇最佳的分娩方式,不要勉強使用胎頭吸引及產鉗助產,適當放寬剖宮產指征,以減少新生兒窒息的發生率。
本組研究的結果顯示,本組發生窒息的新生兒有67例,發生率為4.71%。其中產科因素包括有:臍帶纏繞、胎盤因素、早產、胎位異常等,以臍帶纏繞所占比例最高。陰道助產分娩者窒息發生率較順產和剖宮產高(P<0.05)。基于上述研究結果,醫院在預防新生兒窒息工作中應對以下幾點予以注意:①對圍產窒息的重要性進行大力宣傳,有效提高保健人員的業務水平和素質。②在孕期應做好各項產前檢查及時篩選出高危妊娠產婦,對其實施重點監護,并給予積極的處理。③對分娩期監護工作力度予以加強。④積極提高產科技術以及處理難產的能力[3]。
綜上所述,產科高危因素會對新生兒窒息的發生產生顯著影響,因此臨床應引起注意,采取積極有效的預防措施,降低新生兒窒息的發生。
[1]羅建兵,楊文舉.新生兒窒息產科高危因素的研究.中國婦幼保健,2010,25(28):4058-4059.
[2]謝軍.圍生期高危因素與胎兒窘迫及新生兒窒息的關系.中國實用醫藥,2011,6(08):78-79.
[3]張秀麗,田玉智,賀彬.126例新生兒窒息相關因素分析.中國現代藥物應用,2010,20(13):49-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