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寧寧 孔鳳琳 王麗霞
1.1 一般資料 選取我院自2011年1月至2012年1月所收治的180例妊娠期糖尿病孕婦為研究對象,按照臨床治療效果血糖控制情況滿意程度劃分為血糖控制滿意組(A組)與血糖控制不滿意組(B組),每組患者各計90例。選取同時期90例正常孕婦為對照組。A組孕婦平均年齡為(28.5±3.6)歲,初產產婦78例,經產產婦12例;B組孕婦平均年齡為(29.3±2.7)歲,初產產婦69例,經產產婦21例;對照組孕婦平均年齡為(27.6±3.8)歲,初產產婦68例,經產產婦22例。以上患者自年齡、孕程等多個方面來看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數據有可比性。
1.2 方法 按照妊娠期糖尿病的診斷標準[1]進行糖尿病確認。患者確診后即進行飲食治療,限制該組孕婦飲食攝入能量指標[2]。7 d后分別復查空腹狀態下血糖指標以及3餐餐后2 h時間內血糖指標。以上指標未達到滿意程度的孕婦繼續進行胰島素治療,此過程中結合患者血糖指標具體波動情況進行胰島素用量調整。
1.3 血糖控制滿意標準 孕婦空腹狀態下的血糖含量應當控制在5.1 mmol/L單位范圍之內,3餐餐后2 h狀態下血糖含量應當控制在6.7 mmol/L單位范圍之內。以上兩項要求中有任意一項為達標則劃分為血糖控制不滿意足,均達標則劃分為血糖控制滿意組。
1.4 統計學方法 本文中的所有實驗數據采用SPSS 12.0軟件進行統計學分析,經卡方檢驗并以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A組孕婦高血壓疾病發生率明顯高于對照組孕婦;B組孕婦高血壓疾病發生率、羊水量、巨大兒、早產以及圍生兒發窒息發生率均明顯高于對照組孕婦。以上數據組間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詳細數據如下表所示(表1)。

表1 A、B、對照組孕婦妊娠期及產褥期、圍生兒并發癥發生情況示意表(例,%)
臨床研究證實:糖尿病會對母嬰健康造成極為嚴重的威脅。近年來,孕婦糖尿病患病率有所提升,需要關注[3]。我院本次實驗研究結果證實:糖尿病孕婦如果能夠在孕期得到及時診斷與可靠治療,對于改善母嬰預后而言有著重要意義,同時也能夠顯著控制并發癥的發生情況。現階段絕大部分孕婦在早孕期及中孕期自覺癥狀表現不夠顯著,且空腹血糖多為正常狀態。從而在妊娠期僅將空腹狀態下的血糖檢測值作為糖尿病判定標準不夠可靠[4]。為此建議針對孕婦采取75 g葡萄糖負荷試驗方式進行臨床診斷,提高糖尿病的診斷精確性。
與此同時,在有關妊娠期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的過程當中,需要注意飲食控制不能過分嚴格,即便是對于肥胖的妊娠期孕婦也不得過分限制其飲食攝入,防止這部分孕婦出現饑餓性酮癥癥狀。為此,在飲食控制中,一方面需要保障母嬰的基本生理需求得到有效滿足,另一方面重點需要針對孕婦碳水化合物的攝入量進行可靠控制。在飲食控制效果不顯著的情況下,及時轉入胰島素指標。我院本次實驗研究證實,A組孕婦高血壓疾病發生率明顯高于對照組孕婦;B組孕婦高血壓疾病發生率、羊水量、巨大兒、早產以及圍生兒發窒息發生率均明顯高于對照組孕婦。這說明:重視血糖影響,針對妊娠期糖尿病孕婦血糖指標予以可靠控制,能減少母嬰并發癥發生率,對改善妊娠結局有重要意義,值得臨床關注。
[1] 中華人民共和國衛生行業標準WS-331-2011.
[2] 何萍,張玉奇,徐惠英,等.超聲心動圖評價糖尿病妊娠胎兒心臟功能變化的研究.醫學影像學雜志,2011,21(7):995-997.
[3] 劉慧,王新利,關育紅,等.妊娠合并糖尿病對子代嬰幼兒期胰島素敏感性的影響.中華圍產醫學雜志,2011,14(4):215-220.
[4] 金鎮,遲鑫姝,滕衛平,等.血糖控制滿意的妊娠期糖尿病孕婦血清性激素結合球蛋白水平與妊娠結局的關系.中華婦產科雜志,2011,46(6):422-4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