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繁璋 菏澤金鼎置業有限公司
目標成本法是一種全過程、全方位、全人員的成本管理方法。全過程是指供應鏈產品從生產到售后服務的一切活動,包括供應商、制造商、分銷商在內的各個環節;全方位是指從生產過程管理到后勤保障、質量控制、企業戰略、員工培訓、財務監督等企業內部各職能部門各方面的工作以及企業競爭環境的評估、內外部價值鏈、供應鏈管理、知識管理等;全人員是指從高層經理人員到中層管理人員、基層服務人員、一線生產員工。目標成本法在作業成本法的基礎上來考察作業的效率、人員的業績、產品的成本,弄清楚每一項資源的來龍去脈,每一項作業對整體目標的貢獻。總之,傳統成本法局限于事后的成本反映,而沒有對成本形成的全過程進行監控;作業成本法局限于對現有作業的成本監控,沒有將供應鏈的作業環節與客戶的需求緊密結合。而目標成本法則保證供應鏈成員企業的產品以特定的功能、成本及質量生產,然后以特定的價格銷售,并獲得令人滿意的利潤。
什么是目標成本法?簡言之,目標成本法就是先設定銷售價格和目標利潤,然后倒擠出目標成本。用公式表示:目標成本=售價-利潤。目標成本法的目的是在產品生命周期的研發及設計(RD&E)階段設計好產品的成本,而不是試圖在制造過程降低成本,也就是說,目標成本法是在做好市場調查的基礎上,根據市場價格和企業生產、管理狀況測算企業能否達到所要求利潤的產品成本。這一過程,實際是對企業預投產品的成本檢驗,如果能達到預期成本,則可進行投產;否則,應放棄對投產產品的選擇。從這一方面看,目標成本法還是企業對投資方案的一種選擇方法。
目標成本法的作用在于激發和整合成員企業的努力,以連續提升供應鏈的成本競爭力。將上述公式變形可得:目標成本+利潤=售價,從中可以看出,基于作業成本管理的目標成本法實質上是以成本加成定價法的方式運作,供應鏈成員企業之間的價格由去除浪費后的完成供應鏈作業活動的成本加市場利潤構成。這種定價方法促使供應鏈成員企業剔除基于自身利益的無效作業活動。誠然,供應鏈成員企業通過“利益共享”獲得的利益必須足以使它們致力于供應鏈關系的完善與發展,而不為優化局部成本的力量所左右。作業成本管理,在于優化作業動因。作業動因是指作業貢獻于最終產品的方式與原因,是表示成本對象或者其他作業對于作業需求的強度和頻率的最恰當的單一數量度量標準,它用來把作業成本分配到成本對象或者其他作業,它反映了產品消耗作業的情況。統計學中有動素研究,也就是要完成一項任務,需要多少必須經過的動作要素來完成。動素與作業動因具有很多相似之處,兩者都是研究要完成一項工作需要多少必經的作業程序。兩者研究與科技水平息息相關,比如會計記賬,采用手工會計記賬,需要由多人根據崗位職責來分別處理,記賬時需要根據憑證登記紙質賬簿→對賬(賬賬核對)→結賬,工作程序比較復雜,工作量大;采用會計電算化后,記賬可以由一人完成,記賬人員只要根據審核無誤的電子憑證,輕點一下鼠標,微機自動完成對賬(賬賬核對),會計記賬也同樣如此。科技進步,省略了繁瑣的操作,提高了工作效率。作業動因和動素的研究目的也是如此,通過刪除不必要的作業動因,減少作業成本,提高效率和企業獲利水平。
目標成本法的上述思路非常適合房地產開發企業,這是因為:
(1)房地產開發企業一般都是項目公司,即針對特定項目成立公司,項目完成后,公司撤離。項目公司的企業目標指向單一明確
(2)房地產開發流程決定了目標成本法適合做為房地產開發企業的成本管理方式。根據我國當前的法律、法規、規章,房地產建設項目的行政許可程序一般共分六個階段:①選址定點;②規劃總圖審查及確定規劃;③初步設計及施工圖審查;④規劃報建圖審查;⑤施工報建;⑥建設工程竣工綜合驗收備案。在選址定點階段,第一項工作是計委審查可行性研究報告和項目立項。房地產開發企業在編制可行性研究報告之前,通常會委托專業咨詢公司對項目所在地進行市場調查,內容涵蓋項目所在地的自然環境、經濟環境等各方面;在進行市調的基礎上,做環境評估報告,然后對項目的可行性要做出預測。可行性預測會根據項目測算時的市場情況等測算項目的收入、成本費用,從而測算項目的目標利潤。如果目標利潤能達到投資者所要求的投資回報率,投資者才會對該項目進行投資,否則,該項目并不可行。因此,從這一方面看,目標成本法已經在房地產項目立項中實際運用。
既然房地產開發企業適合采用目標成本法,具體應用中,需要注意哪些方面?前面提到,在房地產項目可行性研究報告中,目標成本和目標利潤已經付諸測定,房地產開發企業應根據可行性研究報告細化成本構成,形成成本控制目標,并付諸實施。目標成本法的實施需要根據房地產開發的具體流程來控制,大體可以分為以下幾個方面:
1.設計階段
根據目標成本優化設計方案,設計方案主要涉及戶型、用材、功能等。成本規劃活動目標分解到設計部,各設計部就可以從事產品價值和價值工程分析。根據產品規劃書,設計出產品原型。結合原型,把成本降低的目標分解到各個商品房組成部分上。在分析各部分是否能滿足性能的基礎上,運用價值工程降低成本。如果成本的降低能夠達到目標成本的要求,就可以轉入基本設計階段,否則還需要運用價值工程重新加以調整,以達到要求。進入基本設計階段,運用同樣的方法,擠壓成本,轉入詳細設計,最后進入工序設計。整個設計階段是目標成本確定階段,需要組合設計、施工、預算、采購、管理、財務等部門人員組成超部門團隊,利用價值工程尋求最佳產品設計組合,這一過程類似企業全面預算管理中預算指標的制訂。在目標成本法下,設計階段是整個目標成本確定的核心階段,目標成本確定后,整個項目的成本控制也就有了控制和實施的依據。目標成本應包涵稅收成本。
2.施工階段
房地產企業的施工一般采用工程出包方式,在出包工程中,房地產企業應按照企業內控制度建立適合企業自身的內控管理模式。出包工程需要招投標的,要根據目標成本,按照招投標法及企業內控制度要求制訂措施,對實施過程實行評估,對超過目標成本的,要分析原因,找出解決的方法和對策;對甲方供料,要根據目標成本制訂采購價格、質量、數量、驗收等控制方法,對價格波動較大的,要找出適合的對策。合同簽訂、工程進度管理、日常經營管理、企業籌融資等都應圍繞目標成本這根主線展開工作,確保目標成本的實現。
3.銷售階段
銷售階段是目標收入實現的過程,銷售收入控制要按照目標收入要求,在降低銷售費用的前提下,力爭實現較高收入。在執行目標收入時,要明確目標收入是最低的銷售要求,在市場條件較好的情況下,目標收入越多,越有利于目標利潤的實現。
4.竣工驗收階段
竣工驗收階段要根據目標計劃及實施結果做出分析。對超支要找出原因,落實責任;對節約,要總結經驗,做出表彰。
目標成本法實施中需經過兩個階段,一是制訂階段,二是控制評價階段。在制訂階段,要根據房地產開發所涉項目分階段(房地產項目分片開發)編制目標成本,編制目標成本時,要分析目標環境,目前的管理狀況,擬采取達到目標的方法,根據房地產項目成本要素逐項逐條論證,所論證的項目都必須具備可操作性,否則,就不應做為目標成本中的要素來反映;最后形成目標成本編制表,目標成本編制表是對整個目標成本分析論證的結果。目標成本編制表表頭如下所示:

目標成本編制表
形成目標成本后,需編制目標成本控制評估表,如下:

目標成本控制表
根據目標成本控制評價分析表,全程對房地產項目實施成本管理和控制,并做為員工獎懲兌現的依據,充分調動全體員工的主觀能動性。
總之,目標成本法做為一種當代先進的管理理念,突出了市場的引導作用,用市場來決定房地產開發項目的可取性,具有前瞻、務實及可操作性。房地產企業只有把握住了市場方向,建造適合市場需求的商品房,才能取得良好的經濟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