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國慶 冉冰娜 沈陽工業大學
跨太平伙伴關系協議 (TPP)12個現有成員國中,既有經濟高度發達的國家,又有經濟特別不發達的國家,還有經濟轉型國家。TPP成員國之間的經濟發展水平差異懸殊,不同的經濟利益集團所堅持的立場也不同。此外,各個成員國國情不同,加入TPP的意圖也不同,從而決定了TPP未來的發展前景難以簡單揣測,尤其是在成員國規模的擴展方面。
在世界貿易組織難以擔當世界經濟貿易合作引導者的情況下,亞太地區各重要或重大經濟體大多都將選擇通過參與區域性貿易組織來維護本國的貿易發展。從競爭角度看,目前在亞太地區的區域合作方面,與TPP這樣一個泛太平洋地區經濟合作構想具有競爭力的方案共有三個,如下表所示。其中,“亞太自由貿易區(FTAAP)”構想、亞太共同體構想和TPP一樣設想的最終主導方都是美國,然而美國目前一直致力于TPP的推動,而對這兩種設想卻并沒有付出努力。而且,這兩種設想最終設想的重要成員國比當前的TPP更多,設立的目標也不低于當前的TPP更高,因此實現難度也比TPP更大,其競爭力也低于TPP的競爭力。

表 亞太區域合作構想模式對比
“東亞共同體”構想與TPP相比,其優勢十分明顯。首先該構想當前的參與方之間經濟發展水平差距、文化差距都遠低于TPP,合作基礎比較完善。其次是東亞地區經濟一體化趨勢的發展為“東亞共同體”構想提供了良好的實現基礎。第一,東盟和6個合作伙伴之間都已經訂立了6個“10+1”自貿協定。第二,在2011年11月的東盟“10+6”經濟部長會議上,東盟提議的“區域全面經濟伙伴關系”(RCEP)已經正式啟動談判,且進展順利。第三,中國、日本和韓國也于2012年開始加緊了內部的經濟合作回話,并于今年3月28日結束了第一輪關于建立自由貿易區的談判。再次是該合作方案確定的談判指導原則和預期目標盡量將各成員國的舒適度、執行能力考慮在內,以漸進性和過渡性加大各成員國對該合作方案的接受程度。最后,一旦東亞自由貿易區能夠成功建立起來,其成員國之間的經濟貿易規模將超過當前的TPP,對其它非成員國的吸引力也將大于TPP。
通過以上亞太區域合作構想模式的對比分析可知,目前TPP最重要的區域合作構想競爭模式是“東亞共同體”,但隨著東亞地區經濟合作的發展,美國也可能參與到“東盟10+6”倡導的區域經濟合作模式中,使“東亞共同體”構想升級為“亞太共同體”,并逐漸吸引更多的國家參與其中,從而使區域經濟合作得到更進一步的發展。
在TPP的非成員國中,韓國、俄羅斯、印度尼西亞和中國這四個國家對待TPP的態度將直接影響TPP的發展前景。
最近,美國方面開始采用各種方式向韓國施壓,希望其加入TPP,然而對韓國而言,是否相應美國的號召卻是兩難的選擇。一方面,韓國在外交方面一直與美國聯系緊密,并在多方面受到美國的扶持與保護,去年又與美國簽訂了自由貿易協定,不得不考慮美國的呼吁。另一方面,中國目前是韓國最大的貿易伙伴國,如果韓國加入TPP,則很可能影響韓國與中國的貿易和政治關系。而且,目前韓國已經TPP諸多成員國已經或正在簽訂FTA,這些FTA為韓國獲取貿易自由化方面的利益提供了保障,再加入TPP可能獲得的利益增長并不是很大。相比之下,如果東盟“10+6”的RCEP能夠談判成功,那么韓國在其中的獲益將由于付出代價小而遠大于在TPP中的獲益。因此,最終韓國做出何種選擇都有可能,但更希望RCEP談判成功并加入其中。然而,如果韓國最終選擇了加入TPP,則將使得TPP成員國間的GDP總量和貿易總量都再度擴大,影響力也將進一步擴大,也很可能將使得APEC中的TPP非成員國對“東亞共同體”建設的信心進一步下降,向TPP傾斜的可能性增加。
對于俄羅斯而言,目前加入TPP并沒有太大必要。俄羅斯當前最主要的貿易伙伴是歐盟國家與APEC成員國。即使TPP談判能夠獲得成功,在短期內對俄羅斯的外貿出口也不會帶來較大的影響,因此俄羅斯參與當前TPP談判的可能性不大。從俄羅斯近期的行動上來看,俄羅斯正在積極進行與APEC成員國之間的合作經濟合作并致力于東亞區域經濟合作的推動,對于TPP協定沒有表示出加入的意愿,預期俄羅斯在中短期內不會加入TPP。
印度尼西亞作為東南亞最重要的經濟體和世界第四大人口大國,也一直被認為是TPP發展中的一個重要國家。然而根據印尼各大媒體的報道和眾多政界人士和專家學者的言論來看,印尼國內人員認為印尼當前并不具備加入TPP的條件,若強行加入必定會對本國造成不利影響。由此推斷,印尼對加入TPP的興趣也不大,預計短期內印尼不會加入TPP,而是會致力于東盟內部的聯合和東亞地區的經濟合作。
中國作為亞洲地區的頭號大國和東亞經濟一體化的重要支持者和領導者,一旦加入TPP,則意味著正在與TPP競爭的“東亞共同體”方案失去了重要的支撐,東亞其它中小國家也就別無選擇,只能接受并試圖加入到TPP中來防止自身被世界隔離和淘汰。目前中國對加入TPP的利弊分析還沒有完成,就是否應該加入TPP還沒有定論。而且,中國現在正在致力于中日韓經濟合作建設以及東盟“10+6”經濟合作的協議談判和推動發展,最終是否會加入TPP尚需考慮,短時間之內應該不會做出選擇。
在亞太地區國家中,除了韓國加入TPP的可能性比較大之外,菲律賓和泰國。近幾年,菲律賓官方言論中表示加入TPP的意愿十分明顯,而且國內各方面也一直在為加入TPP做準備。此外,菲律賓與墨西哥的產品具有極高的相似性,如果菲方不加入TPP,那么菲方在TPP成員國原有的市場份額很可能會被墨西哥搶占。由此推斷,菲律賓在未來成為TPP成員國的可能性極大。
泰國在美國的拉攏下對加入TPP也表示出了濃厚的興趣,而且迫于競爭對手新加坡、越南和馬來西亞都已加入TPP的壓力,也不得不考慮加入TPP。另一方面,由于TPP框架下的市場比東盟經濟共同體的市場開放程度更高,泰國在知識產權的保護方面基礎比較薄弱,因此泰國還需要考慮國內多個服務業可能受到的影響和知識產權保護的問題。目前泰國政府還在就加入TPP進行利弊分析和廣泛聽取各方的意見。在亞太總體形勢不變的情況下,泰國加入TPP很可能也只是時間早晚的問題而已。
在成員國數量的擴展方面,對TPP的影響較大的非成員國主要有韓國、印度尼西亞、俄羅斯和中國,預期其中的俄羅斯、印度尼西亞在短期內都不會加入TPP,韓國是否加入TPP的概率相當,中國的選擇尚需時間考察。其它亞太地區的TPP非成員國中,菲律賓近期加入TPP的可能性最大,印度加入的態度也基本明確。日本的加入使TPP的影響力進一步擴大,如果韓國也成為TPP的成員國,那么TPP就囊括了世界最大的經濟體和亞洲兩大經濟體,“東亞共同體”的構想就只能靠中國、俄羅斯和部分東盟國家的推動,從表面上來看,TPP對其它非成員國的吸引力將超過進一步擴大“東亞共同體”的構想。但隨著TPP成員國數量的不斷增加,成員國之間經濟發展水平差距大的矛盾也將進一步擴大,TPP最初暢想與現實可能需要的讓步之間的沖突也將進一步擴大,而TPP談判成果的不確定性又會阻礙其他國家參與TPP的積極性。雖然韓國可能也會和日本一樣加入到TPP中,但可以預期的是,日本和韓國在加入TPP后都不得不與美國就各自的利益而展開激烈的斗爭,如果美國與日韓都不能作出讓步,那么TPP的推進將被拖延甚至擱淺,當TPP不能滿足他們的利益需求時,他們隨時都有可能再度把目光投向東亞共同體。可見,未來TPP的發展前景與最終的TPP協議能否滿足各成員國的利益還有很大關系。如果未來中國也加入到TPP中并接受了TPP當前成員國已經協商完成的貿易規則,那么其他東亞共同體的推動力量將失去核心領導者而變得孤立無援,此時TPP必然會成為大勢所趨。歸納來講,TPP成員國數量短期內仍會繼續擴張大,至少有望擴展到14個,未來能否進一步擴大,取決于韓國和中國對待TPP的態度。
[1]何力.TPP與中美日經濟一體化戰略[J].上海海關學院學報,2012(3).
[2]趙晉平.泛太平洋伙伴關系協定與中國的自貿區戰略[J].國際貿易,2011(4).
[3]易誠.TPP談判進程中的不確定因素[J].吉林金融研究,2012(9).
[4]王天龍.中國可考慮適時參與TPP談判[J].中國經貿導刊,2012(1).
[5]盛斌.亞太區域合作的新動向:來自競爭性構想的洞察[J].國際經濟評論,2010(3).
[6]宋蘭旗.亞太區域經濟一體化的進程與影響因素[J].經濟縱橫,2012(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