裴天容 代群燕 (遵義醫學院附屬醫院急診科,貴州 遵義 563003)
快速建立人工氣道是急癥科搶救危重患者成功的關鍵因素之一,對氣管黏膜的機械性刺激大;另外,其刺激迷走神經會出現反射性心搏驟停,加重患者的病情〔1〕。喉罩通氣管(LMA)既能自主呼吸,又能實施正壓通氣,而且喉罩有操作簡單、耗時少、初學者也很容易操作等優點,在臨床麻醉及急救復蘇中得到了廣泛的應用〔2,3〕。本研究比較氣管插管與LMA建立氣道在急診科老年患者救治中的療效。
1.1 對象 選擇2011年12月至2012年12月我院急癥科收治的需要建立人工氣道的老年患者60例,男30例,女30例,年齡60~75〔平均(68.6±6.7)〕歲。疾病原因為腦血管意外34例,心肌梗死26例。60例患者隨機分為氣管插管組(n=30)和LMA組(n=30)。兩組患者性別、年齡、疾病原因等一般臨床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具有可比性(P>0.05)。
1.2 人工氣道建立方法 所有病例急救前均常規吸痰,吸氧,清除口腔。氣管插管組使用開口器充分暴露口咽腔,中號喉鏡從口腔左側放入,鏡片位于左上臼齒上,在彎喉鏡明視下進行氣管內插管。LMA組固定頭部后仰位,將LMA罩完全放氣,通氣罩開口正對下頜骨內面將其置入口腔,采用食指推送法沿上腭向下推送LMA的通氣導管,有阻力感時停止,向喉罩套囊內注氣,套囊壓力為 60 cmH2O〔4〕。
1.3 觀察指標 比較兩組的插管成功率,插管消耗時間,以及插管前、插管時和插管后5 min血流動力學(收縮壓、舒張壓和心率)的變化。
1.4 統計學方法 應用SPSS12.0軟件進行分析,實驗數據以±s表示,兩樣本均數比較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行χ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1 兩組插管時間和插管成功率的比較 氣管插管組完成一次插管共耗時(5.4±2.6)min,LMA組為(2.8±1.4)min,兩組間比較差異顯著(P<0.05)。氣管插管組有28例(93.3%)插管成功,LMA組有29例(96.7%)插管成功,兩組之間比較無顯著性差異(P>0.05)。
2.2 兩組插管前、插管時和插管后血流動力學比較 兩組插管前心率、收縮壓和舒張壓比較無統計學差異(P>0.05),但插管時和插管后兩組的心率、收縮壓和舒張壓均較插管前顯著升高(P<0.05或P<0.01),而氣管插管組升高幅度顯著高于LMA組(P<0.05)。見表1。
表1 兩組插管前、插管時和插管后血流動力學變化比較(±s ,n=30)

表1 兩組插管前、插管時和插管后血流動力學變化比較(±s ,n=30)
與氣管插管組比較:1)P<0.05;與插管前比較:2)P<0.05,3)P<0.01
組別 心率(次/min)插管前 插管時 插管后收縮壓(mmHg)插管前 插管時 插管后舒張壓(mmHg)插管前 插管時 插管后氣管插管組 7 6.8±8.2 92.6±12.12)96.5±13.62) 137.4±15.2 158.6±21.42)160.4±22.12) 80.3±7.6 98.8±9.32) 98.7±9.43)LMA組 75.9±8.4 86.4±11.31) 88.5±9.21) 136.3±14.8 142.2±17.41)146.8±18.31) 81.2±6.6 90.5±8.11) 91.2±8.21)
建立人工呼吸道的方法有多種〔5〕,例如口喉鏡暴露聲門明視下氣管插管,但該方法操作復雜,并發癥多。LMA是1985年由Brain發明的一種新型通氣道,不需要使用喉鏡和暴露聲門,可以快捷、簡便的建立有效的人工通氣道,操作容易掌握。有研究顯示急診的醫護人員稍加訓練置入成功率就可以高達64% ~100%〔6〕。本研究將LMA用于老年急癥患者,結果顯示其置管時間顯著少于喉鏡氣管插管,是一種迅速建立有效的人工通氣道的方法。
急診科患者病情具有急、危、重、變化快等特點,如果遇到老年患者,多伴發有心血管系統疾病,在早期緊急建立有效氣道以恢復通氣的同時還要考慮到氣道建立時對原發疾病的影響,建立人工氣道時對血流動力學的影響是一個需要重點考慮的問題〔7〕。例如氣管插管時會興奮腦垂體和腎上腺髓質-交感腎上腺軸,引起血壓大幅波動、心率增快,心肌缺血、腦血管意外等并發癥,加重病情或者誘發新的疾病,給患者造成極大的危害。如何維持人工氣道建立過程中血流動力學穩定是急癥科和麻醉工作者們時常關注的問題〔8〕。本研究顯示,氣管插管和LMA建立人工氣道過程中均出現了血流動力學反應,但LMA組對血流動力學的影響顯著低于氣管插管組。
綜上所述,LMA是一種高效、快捷、安全的老年急癥人工氣道建立方法,對患者血流動力學影響小,值得臨床推廣應用。
1 許 麗.喉罩麻醉與氣管插管麻醉在嬰兒麻醉中的對比研究〔J〕.中國保健營養·下旬版,2012;22(4):356-7.
2 郭文麗,黎 科.喉罩在困難氣道患者中的臨床應用〔J〕.中國城鄉企業衛生,2012:32-4.
3 van Zundert TC,Brimacombe JR,Ferson DZ,et al.Archie brain:celebrating 30 years of development in laryngeal mask airways〔J〕.Anaesthesia,2012;67(12):1375-85.
4 丁利剛,段遠方.三代喉罩在急診搶救的氣道管理中的應用〔J〕.河北醫藥,2011;33(14):2147-9.
5 陳儉榮,徐仲強.喉罩在呼吸內科危重患者搶救中的應用〔J〕.醫學綜述,2011;17(11):1757-8.
6 周 峰,劉 潔,楊海濤,等.高血壓病老年患者麻醉應用氣管插管或新型喉罩置入的血液動力學反應〔J〕.大連醫科大學學報,2010;32(4):434-7.
7 馬浩南,李恒林,車 偉.深麻醉拔除氣管導管-喉罩替代通氣對老年高血壓患者蘇醒期應激反應的影響〔J〕.中華外科雜志,2010;48(23):1811-4.
8 Bell SF,Morris NG,Rao A,et al.A randomised crossover trial comparing a single-use polyvinyl chloride laryngeal mask airway with a single-use silicone laryngeal mask airway〔J〕.Anaesthesia,2012;67(12):1337-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