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慧欣
吉林省樺甸市傳染病醫院,吉林樺甸 132400
糖尿病周圍神經病變多見于四肢遠端對稱性多神經病變,是糖尿病中常見的并發癥。其中以2型糖尿病患者神經病變發生率最高,可達61.8%,探究其誘發因素,多數學者認為是由氧化應激、代謝紊亂、微循環障礙等因素共同導致神經病變的發生。雖然,糖尿病的致死率較低,但誘發糖尿病足的風險很高,因此需引起注意。在臨床中,我科多從抗氧化、修復神經、改善微循環方面治療糖尿病周圍神經病變,常用藥物中甲鈷胺、胰激肽原酶腸溶片、銀杏達莫注射液等,也見中藥,如舒血寧、苦碟子、丹參凍干粉等靜點。但由于療程較長,價格昂貴、靜脈輸液可增加藥物不良反應發生的風險等因素,下面就甲鈷胺聯合胰激肽原酶腸溶片治療糖尿病周圍神經病變患者產生的臨床效果進行探討,將結果匯總如下。
選取我院在2012年4月—2013年2月收治的60例糖尿病周圍神經病變患者,并隨機分為對照組和治療組各30例,在對照組中,男性17例,女性13例,年齡43~76歲,平均59.5歲;治療組中,男性14例,女性16例,年齡47~75歲,平均61歲,兩組患者的一般資料,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對照組患者采用甲鈷胺進行治療,治療組患者在甲鈷胺的基礎上聯用胰激肽原酶腸溶片進行治療,比較兩組的臨床效果。
對于糖尿病周圍神經病變患者采用的診斷標準為中華醫學會內分泌代謝分會頒布的《糖尿病周圍神經病變診療規范》[1],其要求為:(1)糖尿病在確診時或之后出現神經病變;(2)患者的臨床癥狀和體征與周圍神經病變的表現相符;(3)有明確的糖尿病病史;(4)以下5項檢查中如果有2項或2項以上異常即可診斷:①振動覺異常;②踝反射消失;③溫度覺異常;④尼龍絲檢查顯示足部感覺減退或消失;⑤神經傳導速度檢查顯示有2項或2項以上減慢。并排除如腦卒中、格林巴利綜合征、頸腰椎病變(椎管狹窄,神經根壓迫和頸、腰椎退行性病變)、嚴重動靜脈血管性病變(淋巴管炎、靜脈栓塞)等其他病變。
在所選擇的60例糖尿病周圍神經病變的患者中,均給予低鹽、低脂、優質蛋白的糖尿病常規飲食進行降糖治療,以使血糖達標。對合并有高血壓的糖尿病患者,酌情給予降壓藥物,以使患者的血壓控制在≤130/80 mmHg。對照物的患者單用甲鈷胺500 ug(日本衛材公司生產,商品名彌可保)進行治療,3次/d口服。治療組在對照組的基礎上,加用胰激肽原酶腸溶片(上海麗珠制藥有限公司生產,商品名廣樂)240U,3次/d,兩組療程均為6個月,并于治療前后觀察并記錄患者的癥狀變化。
自覺癥狀以疼痛、麻木感、蟻走感、感覺減退等癥狀進行比較。顯效:體征、癥狀得到明顯的改善,神經傳導速度恢復正?;蛟隹?;有效:體征、癥狀有所改善,神經傳導速度增快(<5 m/s);無效:癥狀、體征無改善,神經傳導速度無明顯變化[2]。
采用SPSS 13.0統計學軟件處理數據,計量資料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采用χ2檢驗。以P<0.05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表1 比較兩組的臨床治療效果[n(%)]
由表1可知,治療組的治療效果要明顯優于對照組,即可表明,對糖尿病周圍神經病變患者進行治療時,甲鈷胺聯用胰激肽原酶腸溶片比單一采用甲鈷胺產生的臨床效果要好,值得推廣于臨床。

表2 比較兩組在治療6個月后的體征、癥狀變化
由表2可知,經過6個月的治療之后,兩組患者的疼痛、麻木、感覺減退等癥狀和體征都有明顯的改善,且治療組要明顯優于對照組。兩組差異比較有統計學意義(P<0.05)。
糖尿病周圍神經病變是糖尿病中常見的并發癥之一,據調查顯示,約有2/3的糖尿病患者中伴有不同程度的周圍神經病變,其中以2型糖尿病患者神經病變發生率最高,可達61.8%。但目前其發發病機制尚不明確,大量的臨床和實驗研究表明,微血管病變及長期的高血糖與其關系密切。其主要病理變化為神經纖維的萎縮、脫髓鞘以及滋養神經的毛細血管基底膜增厚,玻璃樣變及周圍組織缺氧的微循環血流動力學改變[3]。
由表格中的數據分析可得知,治療組的臨床療效要明顯優于對照組,即單用甲鈷胺治療糖尿病周圍神經病變的臨床效果沒有甲鈷胺聯合胰激肽原酶腸溶片的臨床效果好,而探究其原因,可能為甲鈷胺在同型半胱氨酸合成蛋氨酸的轉甲基反應過程中起著重要的作用,是維生素B12的衍生物,經多項研究證實,對于緩解神經病變所致的麻木和疼痛,甲鈷胺有著很好的療效。胰激肽原酶腸溶片屬于絲氨酸蛋白酶類,可使營養神經的微小血管舒張,血液的流變學指標和局部組織的血液循環得到改善,從而改善對周圍神經的感覺和運動功能。從原理來講,甲鈷胺可使神經組織的代謝活動得到調節,并直接影響局部神經功能,而胰激肽原酶腸溶片可調節局部組織的血液循環,對神經功能起間接影響作用,由此,甲鈷胺聯用胰激肽原酶腸溶片可相互協同,因而產生更好的臨床效果。而由6個月后比較兩組患者的體征和癥狀變化表明,疼痛、麻木、感覺減退等癥狀在聯合治療后有明顯的改善,因此,采用甲鈷胺聯合胰激肽原酶腸溶片是糖尿病周圍神經病變患者的首選治療方法。
[1] 韓勤芬,華文進,曾敏.糖弊健治療糖尿病周圍神經病變50例觀察[J].實用臨床醫藥雜志,2011,15(3):76-78.
[2] 湯正義,李向利,張煒,等.2型糖尿病神經病變的發病情況與有關因素相關性分析[J].中華內科雜志,2003,42(12):868-869.
[3] 蔡紅莉,楊敏,邵良,等.甲鈷胺聯合丹紅注射液治療老年糖尿病周圍神經病變的療效觀察[J].中國實用神經疾病雜志,2010(3):77-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