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勇軍 范金華 付小陽 谷蓉芳
邵陽市第一人民醫院放射科,湖南邵陽 422001
新生兒缺氧缺血性腦病在臨床上是發病率較高的一類疾病,引起死亡率與致殘率均較高,因此受到醫療界的廣泛重視[1]。新生兒缺氧缺血性腦病的發病因素有很多種,且為多因素共同作用,短時間內發生的缺氧缺血性腦病即可對患兒腦部造成不可逆轉的傷害[2]。新生兒缺氧缺血性腦病的臨床診斷與及時治療對于患兒的預后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常規MRI診斷主要通過腦白質信號的改變來評判是否存在缺氧缺血性腦病,但其無法進行量化評判,且敏感度較低,因此對于新生兒缺氧缺血性腦病的確診存在限制。磁共振彌散張量成像是近年來應用較為廣泛的一種臨床檢查方法,在成人的中樞神經系統檢查中應用較為廣泛,其能夠對腦髓鞘的發育成熟度進行精準的定量化評價[3]。由于新生兒腦部尚處于動態發育狀態,因此其特點與成人具有顯著區別。本文就磁共振彌散張量成像對于新生兒缺氧缺血性腦病的應用與臨床相關性進行分析與探討,具體報告如下。
選取本院2010年6月—2012年6月期間收治的缺氧缺血性腦病新生兒共50例,其母親孕齡為38~42周不等,平均為(39.0±1.0)周。所有新生兒均符合我國對于新生兒缺氧缺血性腦病的相關診斷依據。50例新生兒中男性患兒共28例,女性患兒共22例。對患兒臨床癥狀進行分析,發生嗜睡共11例,興奮激惹共20例,臉色蒼白共12例,肌張力增強共15例,抽搐共10例,嘔吐共8例,陣發性紫紺共25例。另選取同期于本院接收健康檢查的正常新生兒共50例,所有新生兒均通過MRI檢查證明其腦部正常。50例缺氧缺血性腦病新生兒作為觀察組,50例健康新生兒作為對照組。
對缺氧缺血性腦病新生兒的檢查控制在其出生后12 d之內,新生兒受檢時處于睡眠狀態或使用水合氯醛灌腸處理。使用SIEMENS MAGNETOM Avanto 1.5T超導磁共振掃描機對患兒進行檢查,最大梯度場幅值設定為23mT/m,梯度場切換率設定為120T/(m·s)。掃描參數設定為層厚5mm,間距1mm,序列16層,FOV為20cm。采用環形線性表面線圈,掃描過程中采用FSE、DW/T2W EPI、SE、FLAIR、DTI序列。DWI序列采用128×128矩陣,T2WI FSE序列采用256×256矩陣,T1W SE序列采用256×256矩陣,FLAIR序列采用256×256矩陣,DTI采用128×128矩陣。DWI采用EPI技術,彌散梯度采取三個方向,分別為X,Y,Z。DTI序列采用非同一直線上13個方向的彌散梯度場作為掃描場[4]。采用SIEMENS Functool軟件對掃描圖像進行處理,分別測量WMFH、PLIC以及CR值。將感興趣區在上述區域中使用Functool軟件畫出,并保證左右兩側對稱且一致。要求內囊感興趣區顯示為長橢圓形,而腦室旁前外側白質感興趣區則顯示為圓形。本文要求測定參數分別為平均彌散度、分數各向異性以及相對各向異性值。除上述評價參數外,還需對各向異性圖與彩色編碼張量圖進行動態分析[5]。
對于本文所有數據使用SPSS 12.0軟件進行處理與計算,組間對比使用t檢驗,以P<0.05作為差異性具有統計學意義的標準。并使用kendall分析法對孕齡長短與損失程度輕重之間的相關性進行分析。

表1 兩組新生兒各項指標對比
分別對比兩組新生兒的MRI檢查結果可得,缺氧缺血性腦病新生兒其各個感興趣區平均彌散度無顯著性差異,P>0.05,分數各向異性與相對各向異性具有顯著性差異,缺血缺氧性腦病患兒的上述兩項指標明顯低于健康新生兒,P<0.05,具體數據詳見表1。
采用kendall分析法對孕齡與平均彌散度、分數各向異性以及相對各向異性之間的相關性進行分析后可得,孕齡與平均彌散度的相關系數為-0.34,與分數各向異性的相關系數為0.04,與相對各向異性的相關系數為0.03.由此可見,孕齡與分數各向異性以及相對各向異性無臨床相關性,而與平均彌散度存在一定相關性,即孕齡越長,感興趣區的平均彌散度越低。
中樞神經系統的發育與成熟是相當復雜的過程,在胎兒時期,中樞系統的發育幾乎經歷了所有重要階段。由于新生兒大腦髓鞘發育處于動態化,與成人截然不同,因此在對新生兒采取MRI常規檢測時,應熟悉新生兒腦發育表現在MRI圖像中的特點,以提高診斷準確率。磁共振彌散張量成像相比常規MRI檢查具有能定量化、高靈敏度等優點,因此目前被廣泛應用于新生兒缺氧缺血性腦病的診斷中。
本文對50例缺氧缺血性腦病新生兒進行磁共振彌散張量成像檢查可得,缺氧缺血性腦病新生兒的各個感興趣區的平均彌散度與正常新生兒無顯著性差異,而分數各向異性與相對各向異性則具有顯著性差異,P<0.05。這說明有可能疾病導致新生兒腦部組織的有序結構發生變化,但局部組織密度仍維持在正常水平。根據本文研究結果顯示,各個指標中,平均彌散性與產婦孕齡長短存在臨床相關性,且為負相關,說明孕齡越長,各個感興趣區的平均彌散度越低。對此現象的其中一種合理解釋為隨著孕齡增加,胎兒腦部的含水量會逐漸下降,而水分子的彌散運動受到更多的限制。另一種較為合理的解釋是隨著孕齡的增加,腦部水分的粘稠度會逐漸增加,從而導致平均彌散度下降。因此本文建議,當臨床對缺氧缺血性腦病進行診斷時僅依賴平均彌散度作為標準時,應與新生兒的孕齡緊密相連,以提高其診斷準確率,避免發生將正常早產兒誤診為缺氧缺血性腦病的可能。
磁共振彌散張量成像雖具有較高的準確性與定量性,但其也存在一些局限,如空間分辨率不高、對運動較敏感從而容易形成運動偽影等,因此在進行診斷時應將熟睡的患兒進行固定,以降低診斷誤差。綜上所述,本文研究顯示DTI檢查中,分數各向異性與相對各向異性是判斷缺氧缺血性腦病新生兒是否存在腦組織損傷與功能障礙的敏感指標之一,此兩項指標能夠客觀評價新生兒的病情,并降低干擾因素。本文研究樣本量較小,若需得到更為科學的研究數據,建議采取更大樣本量進行實驗。
[1] 張禮太.新生兒缺氧缺血性腦病的臨床干預[J].求醫問藥(下半月),2011(11):12-13.
[2] 穆靚,楊健,魚博浪.磁共振彌散加權及張量技術在新生兒缺血缺氧性腦病中的應用[J].磁共振成像,2010,1(1):60-64.
[3] 蘇歡歡,江桂華,田軍章,等.彌散張量成像在足月新生兒缺氧缺血性腦損傷中的應用[J].廣東醫學,2012,33(5):601-604.
[4] 左克揚,羅學毛,龍晚生,等.應用ADC值對新生兒缺氧缺血性腦病追蹤復查的初步研究[J].中國CT和MRI雜志,2011,9(4):20-24.
[5] 唐梅麗,劉斯潤,余明,等.彌散張量成像對新生兒期缺氧缺血性腦病患兒預后早期評估的應用價值[J].實用放射學雜志,2010,26(2):241-2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