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 勤 鐘美玲 曾四元 梁美蓉 江 維 李 凌
1.江西省都昌縣婦幼保健院,江西都昌 332600;2.江西省婦幼保健院腫瘤科,江西南昌 330006
宮頸腺癌是除鱗癌外最常見的的宮頸癌病理類型,其發病率有上升趨勢并呈現年輕化[1]。人乳頭瘤病毒(human papilloma virus,HPV)感染(尤其是高危型)已被公認為宮頸癌的主要病因,HPV與宮頸鱗癌發生的密切關系已得到證實,但HPV與宮頸腺癌的相關性大小各家報道不一[2-3]。本研究對宮頸腺癌患者高危型HPV感染情況進行分析討論。
收集江西省婦幼保健院2003年1月~2010年12月收治的258例宮頸腺癌患者及都昌縣婦幼保健院(以下簡稱“我院”)2009年1~12月收治的宮頸鱗癌患者426例的臨床病理資料,所有患者均經活檢證實并排除轉移腺癌。258例宮頸腺癌患者年齡20~78歲,中位年齡為45歲。426例宮頸鱗癌患者年齡21~82歲,中位年齡為46歲。
按國際婦產科聯盟FIGO(2009)標準,258例宮頸腺癌中Ⅰ期 110例(42.6%),Ⅱ期 90例(34.9%),Ⅲ期 58例(22.5%)。
所有病例的病理診斷均依據WHO(2003)標準分類,經免疫組化(ER、PR、P53、PCNA、P21、P16、CK7、CK20、CDX2、Vim、CEA、Ca125)鑒別排除轉移癌,并再次經我院病理科主任醫師復閱。其中258例宮頸腺癌中宮頸腺癌 (非特指)19例,黏液腺癌139例(53.9%),透明細胞癌46例(17.8%),子宮內膜樣腺癌48例(18.6%),中腎管型腺癌1例,漿液性腺癌5例。
用雜交捕獲2代(hybrid captureⅡ,HC2)方法對13種高危型HPV-DNA進行半定量檢測。
采用統計軟件SPSS 17.0對數據進行分析,計數資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檢驗。以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58例宮頸腺癌總的感染率為58.5%(151/258),腺癌(非特指)、黏液腺癌、子宮內膜樣腺癌、透明細胞腺癌、漿液性腺癌的HPV感染率分別為52.6%(10/19)、62.6%(87/139)、52.1%(25/48)、52.2%(24/46) 及 80%(4/5),不同病理類型HPV感染率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365),見表1。139例黏液腺癌中宮頸管型114例、微小偏離型14例、腸型2例、絨毛型9例,其HPV 感 染 率 分 別 為 63.2%(72/114)、35.7%(5/14)、100%(2/2)、88.9%(8/9),其中宮頸管型與微小偏離型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48),微小偏離型與絨毛型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12),見表2。

表1 258例不同病理類型HPV感染情況比較[n(%)]

表2 139例宮頸黏液腺癌不同病理亞型HPV感染率比較[n(%)]
宮頸腺癌Ⅰ、Ⅱ、Ⅲ期的HPV感染率分別為70.0%(77/110)、52.2%(47/90)、46.6%(27/58),其中Ⅰ期與Ⅱ期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13),Ⅰ期與Ⅲ期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04)。見表3。

表3 258例宮頸腺癌不同臨床分期HPV感染情況比較[n(%)]
在≤4 cm的宮頸腺癌中HPV的檢出率為69.1%,而在>4 cm的宮頸腺癌中HPV的檢出率為53.7%,兩組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21)。見表4。

表4 258例宮頸腺癌不同腫瘤大小HPV感染情況比較[n(%)]
≤45歲患者HPV感染率為68.6%,>45歲患者組HPV感染率為47.1%,兩組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1)。 見表5。

表5 258例不同年齡段HPV感染情況比較[n(%)]
2009年我院收治宮頸鱗癌426例,宮頸鱗癌的HPV感染率與腺癌比較,差異有高度統計學意義(P<0.01)。 見表6。

表6 不同病理類型宮頸癌HPV感染率比較[n(%)]
德國科學家最早提出HPV感染與宮頸癌的發生相關,并發現了HPV DNA整合到宮頸癌患者的基因組并從宮頸癌組織中分離出HPV16、18病毒株,HPV與宮頸癌關系的確定是人類防治宮頸癌的一個里程碑性的進展[3]。HPV與宮頸鱗癌及宮頸癌前病變發生的密切關系已經得到肯定,據劉暉等[4]研究顯示,癌前病變的HPV感染在80%左右,宮頸鱗癌的HPV感染率大于90%,但是HPV與宮頸腺癌的相關性大小各家報道不一[2-3]。與宮頸鱗癌相比檢測宮頸腺癌中的HPV-DNA相對來說比較難,可能是因為腺上皮病變部位的病毒負載量比鱗狀上皮病變部位少,且宮頸腺癌中HPV18更多見,宮頸鱗癌中HPV16更多見,而HPV18比HPV16更容易和宿主的基因組整合,可導致病毒基因PCR所需的靶序列缺失[5]。因此宮頸腺癌的HPV檢測需要更高靈敏度的手段。
文獻報道,55%~97.5%的宮頸原位腺癌和宮頸腺癌中可以檢測到HPV-DNA[2-3]。本研究258例宮頸腺癌總的感染率為58.5%,宮頸腺癌發生可能與HPV感染有關,不同病理類型的HPV感染率無明顯差異,可是本文宮頸黏液腺癌中14例宮頸微小偏離型HPV感染率僅為35.7%,提示其發生與HPV感染相關性較弱。本文中宮頸腺癌的HPV感染率顯著低于鱗癌,宮頸腺癌發生可能存在其他腫瘤輔助因子,過去研究表明,乳腺癌、子宮內膜癌、前列腺癌等雌激素的靶器官腫瘤中有相當部分為雌激素依賴性,雌激素能促進靶器官細胞增殖,并促進腫瘤的發展。Lacey等[6]證明了服用雌激素將促進宮頸腺癌的發展,而與宮頸鱗癌的發展無關;陳曾燕等[7]體外培養宮頸腺癌細胞亦發現雌激素對宮頸腺癌細胞有促進生長,抗凋亡作用,而孕激素抑制其生長,誘導凋亡,這些提示雌激素可能是宮頸腺癌的重要促癌因素,其他一些腫瘤發生的協助因子如雌激素水平對腺癌的影響要比鱗癌明顯。
宮頸腺癌Ⅰ、Ⅱ、Ⅲ期的HPV感染率呈逐漸降低的趨勢,Ⅰ期和Ⅱ、Ⅲ期比較有統計學意義(P<0.05),且在≤4 cm的腫瘤中的HPV的檢出率顯著高于>4 cm的腫瘤中的HPV檢測率,兩組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21),可能是由于HPV感染早期人體自身對其的防御系統還不夠完善,抵御力還不夠強,因此病毒得以不斷的復制,而隨著異常組織學的出現及時間的持續,人體的免疫能力也不斷加強,因此一部分病毒被人體清除。
有報道稱,HPV在腺癌中的表達與患者的發病年齡有關,Andersson等[8]對173例宮頸腺癌患者宮頸組織標本,應用PCR技術檢測其HPV感染情況,發現在40歲以下的患者的宮頸腺癌組織中HPV陽性率為88%陽性,而在60歲或以上的患者中,HPV陽性率僅占39%,兩者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彭艷[9]應用PCR技術檢測41例宮頸腺癌患者的HPV感染情況,亦發現在≤48歲宮頸腺癌患者的HPV感染率為39.2%,而>48歲患者的HPV感染率為15.8%,兩者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本研究在≤45歲患者的HPV感染率亦顯著高于>45歲患者,這可能是由于HPV最主要通過性行為傳播,其感染率高低主要取決于人群的年齡和性行為習慣,年輕女性的性生活活躍,HPV感染率高,感染的高峰年齡在18~28歲[10],另有部分研究認為是生理因素造成體內激素改變所致[11]。
綜上所述,宮頸腺癌的發生與HPV感染相關,但其HPV感染率顯著低于宮頸鱗癌,不同病理類型宮頸腺癌HPV感染相近,HPV在宮頸腺癌(尤其是微小偏離型腺癌)發生及發展中的作用有待進一步研究。
[1]Smith HO,Tiffany MF,Qualls CR,et al.The rising incidence of adenocarcinoma relative to squamous cell carcinoma of the uterine in the United States-a 24-year population-based study[J].Gynecol Oncol,2000,78(2):97-105.
[2]Quint KD,de Koning MN,Geraets DT,et al.Comprehensive analysis of Human Papillomavirus and Chlamydia trachomatis in in-situ and invasive cervical adenocarcinoma [J].Gynecol Oncol,2009,114(3):390-394.
[3]Pirog EC,Kleter B,Olgac S,et al.Prevalence of human papillomavirus DNA in difference histological subtypes of cervical adenocarcinoma[J].Am J Cancer,2000,157(4):1055-1062.
[4]劉暉,曾四元,李隆玉,等.2412例宮頸上皮內瘤變病例分析[J].現代婦產科進展,2009,18(1):71-73.
[5]Frati E,Bianchi S,Colzani D,et al.Genetic variability in the major capsid L1 protein of human papillomavirus type 16(HPV-16)and 18 (HPV-18)[J].Infect Genet Evol,2011,11(8):2119-2124
[6]Lacey JV Jr,Brianton LA,Branes WA,et al.Use of hormone replacement therapy and adenocarcinomas and squamous cell carcinoma of the uterine cervix[J].Gynecol Oncol,2000,77(1):149-155.
[7]陳曾燕,賈美群,費國華,等.宮頸腺癌綜合治療后HRT對預后影響的研究[J].中國婦幼保健,2009,24(29):4073-4076.
[8]Andersson S,Rylander E,Larson B,et al.Types of human papillomavirus revealed in cervical adenocarcinomas after DNA sequencing[J].Oncol Rep,2003,10(1):175-179.
[9]彭艷.HPV不同高危亞型在宮頸腺癌、宮頸鱗癌中的表達及臨床意義研究[D].山東省醫學科學院,2006.
[10]Trottier H,Franco EL.The epidemiology of genital human papillomavirus infection[J].Vaccine,2006,30(24):1-15.
[11]Castle PE,SchiffmanM,Herrero R,et al.A prospective study of age trends in cervical human papillomavirus acquisition and persistence in Guanacaste,Costa Rica [J].J Infect Dis,2005,191(11):1808-18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