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文英 田大虎 閆穩平 劉曉霞 朱云霞
(河北廊坊市中醫醫院心內科,廊坊,065000)
輕度認知障礙(MCI)代表阿爾茨海默病(Alzheimer's disease,AD)極早期階段[1],是 AD 發病的預警信號。目前MCI的干預策略多沿襲AD的治療方案,包括乙酰膽堿酯酶抑制劑、抗氧化劑等[2]。然而,臨床治療AD的藥物用于治療MCI,結果未顯示出更好的療效。因此,從傳統中藥中尋找防治MCI的有效藥物成為科學家的期望所在,銀杏葉提取物制劑一直是該領域的研究熱點之一[3]。前期研究表明在冠心病患者中高尿酸血癥加快老年患者腎臟損害及認知功能損害的發生[4],國產銀杏葉制劑能防治高尿酸血癥患者的早期腎損害,且銀杏葉制劑在治療 MCI有一定的療效[5],本研究旨在冠心病患者中觀察銀杏葉片(依康寧)3個月期治療對合并高尿酸血癥的MCI患者的認知改善及預防癡呆轉化的作用。
1.1 一般資料 69例均為2010年9月至2012年10月就診于我院門診或住院的冠心病患者中合并高尿酸血癥的MCI患者,采用隨機數字表法分為治療組和對照組。治療組35例,男14例,女21例,年齡61~80歲,平均(71.36±4.97)歲,高中及以上學歷13例,初中15例,小學7例;對照組34例,男16例,女18例,年齡62~79歲,平均(72.58±5.09)歲,高中及以上學歷12例,初中16例,小學6例。2組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1.2 診斷標準 MCI診斷參照文獻[6]相關標準:MMSE[7]評分24~27分。總體衰退量表(GDS)2~3級;一般功能仍保存,日常生活方面的困難可能有所增加,日常生活能力(activity of daily living scale,ADL)評分<26分。
1.3 納入、排除及剔除標準 納入標準:符合診斷標準;年齡60~80歲;簽署知情同意書。排除標準:文化程度為文盲;漢密爾頓抑郁量表(HAMD)分值≥17分;合并有心血管、腦血管、肝、腎和造血系統、炎癥、腫瘤等嚴重原發性疾病。剔除標準:出現嚴重不良反應,患者不能適應;在觀察過程中發生嚴重軀體疾病;違背試驗方案;失訪。
1.4 治療方法 2組均給予基礎治療[別嘌呤醇0.1g/次,3 次/d,口服、適度運動(散步:早晚各30min)],治療組在此基礎上口服銀杏葉片(依康寧,每片含黃酮醇苷9.6mg、萜類內酯2.4mg,揚子江藥業,國藥準字Z20027949)1片/次,3次/d,連續服用3個月。
1.5 觀察指標及方法
檢測2組治療前、治療后3個月MMSE積分、CDT積分、MMSE療效、CDT療效及癡呆轉化率。癡呆診斷標準參照美國精神病協會的精神障礙診斷與統計手冊第Ⅳ版(DSM - IV)[8-9]。
1.5.1 MMSE療效判定標準 顯效:MMSE凈增值≥4分;有效:MMSE凈增值2~4分;無效:MMSE凈增值<2分。
1.5.2 CDT療效判定標準 顯效:CDT凈增值≥1分;有效:CDT凈增值0.25~1分;無效:CDT凈增值<0.25分。
1.6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 16.0軟件,組內比較用單因素方差分析,組間計量資料比較采用獨立樣本t檢驗,計數資料采用χ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1 2組MMSE、CDT積分比較(表1)2組治療前MMSE、CDT積分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與本組治療前比較,治療組治療后各指標均升高,且高于對照組同期,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2.2 2組治療后MMSE和CDT的療效比較(表2)治療組治療3個月MMSE和CDT有效率均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2.3 2組治療后癡呆轉化率比較(表3)治療組治療后癡呆傳化率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表12 組MMSE、CDT積分比較(分,s)

表12 組MMSE、CDT積分比較(分,s)
注:治療組與本組治療前比較,*P<0.05;與對照組同期比較,△P<0.05。
組別(例數)治療組(35)對照組(34)治療前 治療后MMSE 26.18±1.41 28.17±2.46*△治療前 治療后3.09±0.81 2.88±1.11 25.57±1.26 25.34±3.21 CDT 26.96±2.25 3.44±0.49*△

表2 2組治療后MMSE和CDT療效比較

表3 2組治療后癡呆轉化率比較[例(%)]
MCI是介于正常老化記憶力減退和癡呆之間的認知障礙狀態,其中以記憶功能損害最為主要。神經心理學評估在研究和診斷MCI過程中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10]。MMSE是國際上廣泛應用的認知缺損篩查工具之一,適用于大規模篩查研究[11]。MMSE單獨使用對MCI特異性較高,但敏感性較低,且易受文化程度的影響,目前大多數學者主張MMSE和其他認知測試的聯合篩查[12]。CDT耗時短,評分方法簡單,受文化程度、種族、社會經濟狀況等干擾因素的影響小[13];CDT的完成,需要認知功能的多個方面共同參與[14]。國外報道CDT具有很好的重測信度,敏感性和特異性也較高[15]。因此,將MMSE和CDT聯合應用篩查診斷MCI,有較高的敏感性和特異性,也是一種能較簡潔而全面地評定療效的方法。本研究觀察銀杏葉片(依康寧)對MCI認知功能的影響,發現治療3個月后,MMSE和CDT積分升高(P<0.05)。銀杏葉片對MMSE 3個月有效率為74.3%;對CDT 3個月有效率為68.6%,提示3個月銀杏葉片對MCI有一定的療效,但這需要更長時間的觀察來明確藥物的遠期療效。對照組3個月的癡呆轉化率為17.6%,與多數研究的每年10%~15%的結果相差無幾;治療組3個月癡呆轉化率為5.71%,癡呆轉化率明顯低于對照組(P<0.05),提示銀杏葉片能降低MCI患者癡呆轉化率。從本次研究來看,銀杏葉片對MMSE與CDT所涵蓋認知特征均表現出較好的改善作用,表明它能夠較全面地提高MCI患者的認知功能。本研究遠期臨床療效尚有待于延長治療時間以進一步觀察該藥的藥效變化情況。結合前期研究,高尿酸血癥是認知功能障礙的推進因素,且銀杏葉制劑對高尿酸血癥的早期腎損害有防治作用,所以,我們在臨床可以應用銀杏葉片治療冠心病患者中認知功能障礙合并高尿酸血癥的治療。
[1]Magaki S,Mueller C,Dickson C,et al.Increased produc - tion of inflammatory cytokines in mild cognitive impairment[J].Exp Gerontol,2007,42(3):233-240.
[2]徐太香,郭亞南,李雪,等.阿爾茨海默病的治療現狀與進展[J].青島大學醫學院學報,2001,37(4):355 -357.
[3]王雁,楊義芳.銀杏葉的藥理作用及其機制的研究進展[J].中國現代應用藥學,2001,18(1):1 -4.
[4]張濤,賈曉軍,趙瑾,等.高尿酸血癥加快老年頸動脈斑塊患者認知功能損害的發生[J].重慶醫學,2008,37(7):236 -238.
[5]肖世源,張春燕,李踐一,等.銀杏葉片(依康寧)治療輕度認知障礙的臨床研究[J].中成藥,2011,33(5):751 -754.
[6]Petersen RC,Smith GE,Waring SC,et al.Mild cognitiveimpairment:clinical characterization and outcome[J].Arch Neurol,1999,56(3):303 -308.
[7]Folstein MF,Folstein SE,McHugh PR.”Mini-mentalstate”.A practical method for grading the cognitive state ofpatients for the clinician[J].J Psychiatry Res,1975,12(3):189 -198.
[8]American Psychiatric Association.Diagnostic and statisticalmanual of mental disorders[M].4th ed.Washington:A - merican Psychiatric Association,1994:78 -85.
[9]費小聰,陳海支,陳小鄖,等.艾司西酞普蘭與舍曲林治療阿爾茨海默病伴發抑郁癥狀的對照研究[J].中國醫藥導報,2010,7(29):48-49.
[10]張立秀,劉雪琴.老年輕度認知障礙的篩查評估工具研究進展[J].中國心理衛生雜志,2008,22(2):129 -132.
[11]Papaliagkas V,Kimiskidis V,Tsolaki M,et al.Usefulness of event- related potentials in the assessment of mild cognitive im - pairment[J].BMC Neurosci,2008,5(1):107 - 108.
[12]Mitchell AJ.A Meta - analysis of the accuracy of the mini- mental state examination in the detection of dementia and mild cognitive impairment[J].J Psychiat Res,2009,43(4):411 - 431.
[13]Watson YI,Arfken CL,Birge SJ.Clock completion:an ob - jective screening test for dementia[J].J Am Geriatr Soc,1993,41(11):1235-1240.
[14]Shulman KI.Clock - drawings:Is it the ideal cognitivescreening test[J].Int J Geriatr Psychiatry,2000,15(6):548 -561.
[15]Zhou A,Jia J.The value of the clock drawing test and the mini- mental state examination for identifying vascular cogni-tive impairment no dementia[J].Int J Geriatr Psychiatry,2008,23(4):422 -426.